历史故事

秦帝国三大主力军团之:长城军团的悲惨覆灭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秦帝国三大主力军团之:长城军团的悲惨覆灭
收藏 0 0

文/夜雨

秦帝国三大主力军团之:长城军团的悲惨覆灭

秦帝国大将蒙恬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祖籍齐国的蒙恬因祖父蒙骜战功赫赫,曾经是秦始皇的爱将,得承祖业,率军攻打战国末期最后一个割据势力齐国,“大破之,拜为内史(首都咸阳市市长)。”六国被灭后,秦王赵(嬴)政改称始皇帝后,命蒙恬率军巩固边防,并“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从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把秦、赵、燕长城连为一体。依托长城工事和后来不断修筑的直道,蒙恬军队渡过黄河,占据阳山,“逶蛇而北”,驻扎塞外十余年,总司令部设在上郡。其间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赵(嬴)政在他的第四次出巡中派燕国人卢生入海求仙寻找不死之药,归来途中巡视北部边界,经由上郡返回咸阳。卢生回来后按照方士们惯用的骗术,奉上自己伪造的符录图书,上头写着“亡秦者胡”。秦始皇即令蒙恬率三十万大军攻击北方的匈奴,夺取了黄河以南的河套地区,匈奴头曼单于“不胜秦,北徙”。这便是秦帝国北部边防军长城军团的由来。此时的蒙恬“威振匈奴”,赵(嬴)政“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蒙恬弟),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因数直谏惹赵(嬴)政大怒的长子扶苏被遣往上郡监军。

经过沙丘政变后的胡亥顺利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胡亥回京后下令处死囚于上郡的扶苏、囚于阳周的蒙恬、囚于代郡的蒙毅,解除隶臣赵高的贱籍任命为郎中令。统率60万大军攻灭楚国的大将王翦之孙王离正式成为军团的新主帅。

秦帝国三大主力军团之:长城军团的悲惨覆灭

陈涉吴广起义

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长城戍卒陈涉吴广在泗水郡大泽乡揭竿起义。和赵(嬴)政一样迷信法家暴力统治的胡亥拒不相信有人胆敢聚众造反,将各地前来报信的使者下狱论罪。秦廷不能有效调动军队,失去了将反抗的火种扼杀在摇篮里的最佳机会,各地起义势力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二世二年冬,陈涉吴广的前锋大将周文率几十万大军攻破函谷关,沿渭水南岸的驰道快速西进,过宁秦、郑县,一直打到咸阳东郊的戏水东岸。此时对二世统治集团来说,动员首都内史和关中各县的秦军是首要之急,调动驻扎在上郡的胡亥嫡系部队长城军团已然来不及。最后还是采用了秦令少府章邯之计,临时将将修墓的郦山囚徒免其罪将其组合成军,并由章邯率领,靠着非正规军的这般亡命之徒将周文率领的几十万乌合之众砍杀殆尽。章邯军出函谷关东进,很快就消灭了首义的陈涉张楚政权。并连续击溃魏、齐、楚等诸侯军队。

燃眉之急既解,关东的各地诸侯起义势力还须长城军团和章邯军共同扑灭。《史记·匈奴列传》记述:“诸侯畔(叛)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长城军团陆续返回内地平乱。咸阳保卫战后,长城军团从上郡向东渡过黄河,到达河北井陉之地。据《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二世二年初,赵王武臣的部将李良率军攻取赵地,“至石邑,秦兵塞井陉,未能前。”这部分突然出现的秦军就是王离的长城军团。长城军设下反间计诱使原为秦将的李良杀死赵王武臣。此时章邯领兵攻邯郸,赵相张耳拥立新赵王赵歇,收武臣残军“得数万人”逃进钜鹿城。九月,王离军围困钜鹿。其间部分长城军团南下增援近期数战不利的章邯军团。得到强力支援的章邯军团在定陶之战中大破猝不及防的楚国主力部队,杀死项羽的叔父楚国二号人物武信君项梁。过了一个月也就是二世三年十月(秦以十月为岁首),章邯断定“楚地兵不足忧”,率军北上渡河击赵,“引兵至邯郸,皆徏其民河内,夷其城郭”,之后,“军巨鹿南棘原”。章军北上后,长城军团的增援部队和秦东郡的地方武装驻守成阳,承担殿后任务,防备楚军后续力量的反扑。此时楚怀王派出的刘邦“西略”伐秦军“收陈王、项梁散卒。乃道砀至成阳,与杠里秦军夹壁,破二军。楚军出兵击王离,大破之。”刘邦西路军二度击败王离殿后部队后继续西进。

秦帝国三大主力军团之:长城军团的悲惨覆灭

秦帝国长城军团

其时,围困巨鹿的秦帝国两大精锐军团互为犄角。王离军担负主攻,章邯则在钜鹿南修建通到黄河的甬道,为王离军提供粮草。守军主将张耳的刎颈之交陈馀收罗了常山郡的几万兵士,驻扎在钜鹿北面。有粮不慌的长城军团迅猛攻击钜鹿城内的赵军。燕、齐、楚等诸侯势力“闻赵急,皆来救”,张耳的儿子张敖也北收代地兵士万余前来救援。张耳“数使人”催促陈馀派兵救援,陈不得已“乃使五千人令张黡、陈泽先尝秦军”,被长城军团轻松消灭。各路诸侯援军畏惧秦四十万联合精锐军团的强大威力,龟缩在十多座营垒中闭战不出。楚上将军宋义率五万增援部队抵达安阳,逗留四十六天观望不前,被副将项羽杀死并夺帅。项羽当即派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事仍然不利。陈馀再次请求支援,项羽“乃悉引兵渡(漳)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中国古代史上震撼人心的破釜沉舟故事上演了!项军先攻击章邯,四五倍于敌的章邯军团此时不可思议的且战且退,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楚军数次切断了秦军所筑运粮甬道。这期间章邯军陆续有序回到钜鹿南棘原驻地做壁上观,二十余万大军几乎毫发无损。懵逼的长城军团反被楚军和钜鹿城内的赵军包了饺子,在定陶之战鼎力增援章邯的长城军团现在得不到友军的任何有效支持。原本龟缩营垒的诸侯军队见状纷纷加入战斗,巨鹿之战大戏的攻守态势发生了惊天大逆转!

这场载入中国战争史的著名的钜鹿之战明显存在着许多巨大疑团:一、在楚军主力于定陶大战中被消灭后,大部分是“新兵蛋子”的五万项军是如何快速突破章邯二十余万关中精锐军团的防线直奔长城军团而去?二、章邯军为何自始至终没有什么象样的损失却急速退回到钜鹿南棘原驻地坐山观虎斗?三、即便关中军团经过惨烈的战斗最后不敌楚军退回营垒,棘原离钜鹿也只有短短的几公里,刚经过切断运粮甬道多次激烈厮杀的楚军与钜鹿城下的长城军团又是一番剧战,二十多万关中军团随时都可以和十多万王离军迅速完成反包围,章邯军面坚孤军深入作战的项羽军队为何却纹丝不动?笔者认为《史记·项羽本纪》里楚军“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讲的很可能是章邯军放开防线,项军的主战对象从一开始就是猝不及防的王离军队,甚至争夺运粮甬道的“九战”都可能还是长城军团的回救动作。

于是,被困乏食的长城军团渐渐不济,副将苏角被杀,主将王离被俘,另一副将涉间拒绝降楚自焚而死,残余部队解甲归降。长城军团至此全军覆没!

秦帝国三大主力军团之:长城军团的悲惨覆灭

巨鹿之战军事态势图

原来王离、章邯围攻巨鹿期间,秦帝国朝廷内部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剧烈内斗,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罕见地联合进谏,上表二世“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被胡亥拒绝,“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冯去疾父子不甘受辱自杀身亡,李斯心存幻想入狱受刑。“三年,章邯等将其卒围钜鹿,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冬,赵高为丞相,竟案李斯杀之”(《史记·秦始皇本纪》)。三人的惨死在原秦始皇法家官僚系统迅速产生了巨大的寒蝉效应,功劳巨大的章邯无疑首当其冲,不愿继续支持属于胡亥嫡系的王离长城军团,采取了消极避祸保存实力的观望措施。他手下的军团长史(参谋长)司马欣与秦王国原楚系贵族外戚势力有莫大的关联,十多年前在首都内史栎阳当狱掾时徇私放跑犯下重罪的原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存在暗通款曲的渠道。这就解释了为何项羽的五万人马能在短时间内突破战神章邯二十余万精锐部队的防线,直奔钜鹿城下,与原本处于困境的赵军实施反包围,痛歼懵逼的长城军团。钜鹿大战的剧情来了个惊天大反转!当然还存在另一种可能,那就是章邯王离原本是下一盘大棋,两人合计以钜鹿为诱饵,利用各地诸侯纷纷来救赵之机故意放进来围歼起义力量。由于计划赶不上变化,政治巨变导致章邯关中军团隔岸观火,王离却以为还在照计划行事,结果惨剧发生!

秦帝国三大主力军团之:长城军团的悲惨覆灭

巨鹿之战

钜鹿大战后王离去向不明,按照项羽杀降的风格,王离和他经激烈战斗力竭投降的长城军团余部被全体杀死的可能性很大。憎恶战争满怀人文思想的司马迁在他的《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点评道:“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今王离已三世将矣。”

王离死后,因秦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分封章邯军团的三个军头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到三秦地区当诸侯王,王的家人不敢回到老家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长子王元迁往琅琊,次子王威迁到太原。王离成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后来的东晋王导、王敦、王羲之、王献之都是他的后代。​​​​

可惜一代秦军战神王翦之孙却落得了不明下场的悲惨结局。秦帝国内部斗争所导致的前方章邯军团孤身自保的局势,恰巧成就了项羽的“破釜沉舟”之计,否则仅凭其五万“赶死队”也是无法和章邯的20万“亡命” 军团相抗衡。

所以历史就是这么有趣,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不止是军队的士气、将军的指挥才能等表面的东西,它包含了双方参战国朝野内外的各种综合因素,战争胜负有其必然性,也有很多偶然性。

上一篇

白帝城托孤是刘备最毒的一计,直接切断了诸葛亮的后路

下一篇

同为帝二代,刘禅和曹丕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