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西周和东周的政治结局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西周和东周的政治结局
收藏 0 0

(一)西周灭亡,平王东迁

西周最后一位国王——周幽王的第十一年(公元前 770 年),由于他荒淫残暴,宠幸褒姒,废掉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引起诸侯的不满。申后的娘家申国国君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王都镐京。周幽王的军队大败,幽王被犬戎兵杀死,褒姒被犬戎掳去。建国 250 余年的西周王朝就此灭亡。被周幽王废掉的太子宜臼,在申国国君申侯及鲁国国君、许国国君文公拥戴下立为“王”,这就是周平王。

犬戎在攻破王都镐京时,不但大肆掠夺财物,还捣毁宫室。犬戎的势力,已逼近西周王都,而周平王手下已没有什么力量能同戎人抗衡。鉴于他父亲被杀的教训,镐京是不能再作为王都了,他于是将成周(今洛阳市)作为王都。把镐京旧都中被犬戎劫余的器物,连同一些王室贵族,迁移到成周,史称“平王东迁”。东周时代,亦即春秋时代就此开始。

周平王东迁后,西边的土地并没有完全丧失,也还有一些贵族没有随着迁移。在西边的虢公翰于是拥立王子余臣在携地即位为王,称为“携王”。携地今不可考,当在关中。携王的拥立,是西都旧臣对平王的抵制。这时的周朝出现了两个王,成为二王并立的政局。

西边的携王,虽有留在西部的贵族支持,但力量不大。在西部被犬戎攻占后,经济已残破,而大片土地又被戎人占去。周平王原本是幽王的太子,后幽王废掉他另立褒姒所生的伯服为太子。而在犬戎的进攻中,伯服同幽王一道被杀死,宜臼也就成了当然的继承人。所以就是地处西陲的秦国,也不支持携王而拥戴平王。《史记秦本纪》中载“周避犬戎之难,东徙洛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东方国家除申、鲁、许直接拥立平王外,还有晋、郑等国,《左传》隐公六年周桓公说,“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西部的一些贵族,也支持平王,周王室大臣伯舆的家臣说:“昔平王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具备,王赖之。”①携王的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周平王二十一年(公元前 750 年。或说晋文侯二十一年,即公元前760 年),晋国国君文侯攻杀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周平王对晋文侯大加褒奖。《尚书》中有一篇《文侯之命》,就是周平王对晋文侯的策命书。

携王被杀,周王室重归于统一,但东迁后的周王室已元气大伤,再无力控制诸侯了。

(二)东迁后的周王室

西周时期的周王室,无论土地、人口、军事、经济力量都是最强大的。而东迁后的周王室,已是昔日黄花,没有了往日的辉煌。这主要表现在:

1.版图缩小

周平王东迁初期,周王室尚拥有东方以成周为中心的方六百土地。在关中岐山以东,秦国赶走戎人后,献给了周王室,名义上还属王室的产业,还可堪称“小康”。然而,这种境况,周平王的子孙却不能维持下去。

周惠王二十二年

西周和东周的政治结局

(公元前 655 年),晋献公借道于虞国灭掉虢国。这件事是周王室盛衰一大变局。虢国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地区,是通往关中的咽喉要地,古时的桃林塞、函谷关、潼关就都在这一地区。晋国占领虢地,关中的大片土地即不能为周王室所有,就只能局促在东部的数百里间,从而降为二等诸侯国。

东部的土地,周王室也不能固守而逐渐缩小。周庄王九年(公元前688 年),楚文王灭申国,在申设县。申国被灭,周在南方的屏障失掉,楚国的边境就直接同周相邻,所以才有楚庄王陈兵周王国边界上“问鼎”的举动。周惠王四年将虎牢以东地赐给郑国,将酒泉地赐给虢国。虎牢在今河南省荥阳县汜水镇,又称虎牢关、北制。虎牢以东赐郑,使周室的东境已不过虎牢关。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 638 年)秦国和晋国把陆浑之戎迁往伊川,伊川地域在今河南省嵩县、伊川县间,本王室领有,现又被戎人占去。周襄王十七年,晋文公因平定王室内乱,支持周襄王有功,周襄王于是把黄河以北的“阳樊、温、原、欑茅”等邑赐给晋国,“晋于是始启南阳”。这样,周王室所拥有的土地,东西已不足二百里,地位更加下降。

2.财力穷困

东周王室土地大为缩小,收入锐减,财力穷困就是自然之理。

王室财政困难的程度,在春秋初年就显露了出来。周平王在即位后五十一年(公元前 720 年)死去,继位的桓王无力置办丧葬用品,于是派人向鲁国索求。周襄王时(公元前 651—前 619 年在位)没有乘车,也派人到鲁国去讨。周襄王死后,为置办丧具开销,又派人向鲁国要钱。因现存古籍《春秋》一书,是鲁国的史记,故所记天子与鲁国关系留于后世。周天子向他国求财的事,因不见于记载而缺如。不过周景王(公元前 544—前 520 年在位)当面向晋国使臣索要贡品,却见于史籍。周景王十八年,景王设宴招待晋国的使臣荀跞,席上使用鲁国献给王室的酒壶,景王指着酒壶说:“伯氏,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晋独无有,何也?”质问晋国不送财礼给王室。可见,周王已顾不得“天子不求私财”的祖训了。

王室地盘小,财力弱,诸侯国与王室的地位颠倒了过来。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 518 年),郑国大臣子大叔对晋国执政大臣范献子说,要晋国照顾周王室,他引用《诗经小雅蓼我》篇中的“缾之罄矣,惟罍之耻”来比喻王室和晋的关系。缾字即瓶,瓶和罍都是盛酒器,瓶小、罍大。以罍比喻晋国,以瓶比喻周王室。这是十分形象而恰当的对比。

3.天子权威迭落

西周时期,天子要定期到全国各地视察,以考核诸侯的政绩,称为“巡狩”。诸侯定期要到王都朝见周天子,称为“述职”。东迁以后,周王“巡狩”礼就再没有进行过,诸侯也不朝见天子了。像“周礼尽在鲁”的鲁国,在鲁隐公执政的十一年中,周天子曾三次派使臣到鲁“聘问”,而鲁国却一次也未去成周朝见过周王。

西周和东周的政治结局

按照旧礼制,诸侯死后,儿子继位时,办完丧事,必须穿上低等贵族士的服装,到王都去朝见天子。周天子再按他父亲的爵位赐给衣冠及礼器车马,称为“受命”,这样才算合法。东迁以后,这一礼制也没有了,但受天子的“命”为合法的诸侯,还是要的。然而已不是新君到王都去“受命”,而是打发一位使者到王都去“请”,实即是要“命”。周王也只好派人把册命送去,取一个好听的名称叫做天子“锡(赐)命”。来“请命”还算是对周天子的尊重,大都是干脆不“请”,径自顾自当上诸侯。如鲁桓公,到他死时,也没有派人去“请命”。直到他的儿子鲁庄公上台,才派人向周王为他的父亲“请命”,而这时的鲁桓公已是冢中枯骨了。

在诸侯的争霸斗争中,周天子被用作霸主号令诸侯的旗号,他们打着“尊王”的旗帜,实际是为了“尊”他们自己。晋文公在城濮打败楚国后,于践土(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武涉县东南)会盟诸侯。晋文公要想提高盟会的规格,把周襄王召来与会,周襄王只得前去。天子跌份到如此程度,以至鲁国的史官不便直接记下天子被召而往的事,从为“尊者隐”出发,绞尽脑汁,想出“天王狩于河阳(今河南孟县西)”这几个字来掩饰。

更有甚者,如郑庄公,他公然开着军队同周王对攻。郑庄公(公元前 743—前 701 年在位)是郑武公的儿子。郑武公在周平王东迁时,拥戴有功,继承他父亲桓公在王朝为卿士的职位。郑庄公是一位狡诈而又跋扈的人,他在王朝作卿将大权独揽,周平王想任命虢公为右卿士以抵消他的影响。这事被郑庄公探听到,他立即去质问周平王。作为天子的周平王却矢口否认,平王怕得罪郑庄公,于是提出交换儿子作为“人质”以取信。周平王死后,他的孙子林继位为周桓王。桓王对郑庄公的专横,采取强硬态度,准备让虢公为王朝卿士,以分郑庄公的大权。这事又被郑庄公知道,郑庄公于是在周平王死后的次月就去抢割周人温地(今河南温县)的麦子,同年秋天又去抢劫成周的谷子,以给新即位的周桓王一个下马威。周桓王不为所动,郑庄公从此不到王朝理政,也不朝见周王。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 707 年),就率领王室军队和卫国、陈国、蔡国的军队,去讨伐郑庄公。郑庄公也开着军队与王师对阵,周、郑军队在繻葛(今河南长葛)相战。结果周王的军队大败,郑国大夫祝聃瞄准周桓王射出一箭,射中他的肩头。作为地处中原诸侯,且又是与王室十分亲近的郑国,公然以军队对抗王师,并射伤周天子,应被称为“大逆不道”的行为。但当时并未有一位诸侯国站出来对这一行为表示谴责,并支持周天子。郑国的这一箭,实是将天子的权威射落在地。

4.诸侯僭越礼制,觊觎神器

西周社会中,等级制度是严格的,所谓的“礼经三百,曲礼三千”,以防范超过等级的越礼行为。到春秋时期,诸侯想要打破这些规定,讨厌这些条款妨碍自己的行动,都把它毁掉了。我国古时毁书烧书的传统大致从此时就开始了,并不是商鞅、秦始皇的首创。

进入春秋,诸侯越礼的行为就不断出现。被孔子称为“正”的齐桓公,有“庭燎之百”的越制行为。“庭燎”是夜间朝堂上点燃的火炬数。按礼制,朝堂设庭燎数是:天子百燎,主公五十,侯百子男三十。齐桓公庭燎设百,显然是僭用天子礼制。

晋文公在平定王室内乱后,受到周襄王的礼遇,并设宴招待。在宴席上,晋文公却公然向周襄王“请隧”,即死后用天子的礼制下葬,遭到拒绝。周襄王说,这是天子的制度,周室的天下还存在,就有两个王出现,叔父你也是会不高兴的。周襄王于是把黄河以北的八个邑赏赐给他,作为补偿。

西周和东周的政治结局

其实,在丧葬制度上,一些诸侯国早已越礼,不仅是“二王”,不知有多少“王”了。1956—1957 年在河南三门峡市上村岭发掘虢国墓地,在 1052 号墓内出土七件铜鼎六件铜簋,是一套大牢七鼎的礼数。按礼制,天子用大牢九鼎,诸侯国君用七鼎。但在此墓中出铜戈一把,上有“虢太子元徒戈”六字,知此墓是虢国君太子的墓。按礼制,太子葬礼应比国君低一等。虢太子用大牢七鼎,虢国君一定是大牢九鼎,用天子的葬礼。晋文公向周王“请”不准,虢国君却不请而擅自僭用。

  虢国一个小国,周平王、桓王都有意任用虢国君为王室卿士,并由此惹恼了郑庄公。受周天子重用有加而在王朝任职的一个小国,在国内都僭用天子的礼制,其他国家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进入春秋时期以后,由于周王地位衰微,僭用天子礼制,当是已十分普遍的事情了。

到战国时期,周王的权威更微弱。各诸侯国内的贵族纷纷起而打倒国君。像晋国由赵、魏、韩三家瓜分,齐国被贵族田氏取代。诸侯倒霉,新的贵族起而为诸侯。新贵族上升为诸侯,已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在周显王三十五年,首先由晋国贵族升为诸侯的魏国与替代姜姓齐国的贵族田齐,在徐州相互称王,接着在周显王四十五年,韩、赵、魏、燕、中山五国国君互相承认王号。这其中除燕国是西周旧封国外,其它四国都是从贵族爬上诸侯国君的地位或者是由异姓建立的国家。这些新贵族先在国内夺取了政权,后又称“王”,向天子的目标进军。此后,其他大小诸侯国君,也纷纷仿效称王。从此,周天子独专的“王”号丧失,就成为一个小诸侯国君,而诸侯却都成了名符其实的大国“天子”了。

5.周王室的灭亡

周王室在东迁后土地一天天缩小,内部又多次发生争夺王位的斗争(见下“宗法制度崩溃”),王室更加衰弱。到战国时期,小小的周王室发生分裂,分成东周和西周两个小国。

周考王(公元前 440—前 426 年在位)封他的弟弟揭于河南,即王城,号为西周桓公。桓公的孙子惠公继位后,封他的小儿班于巩(今河南巩县),以侍奉周王,号为东周惠公。这本是在周王室下的两个贵族称号。东周公虽封地在巩,因他侍奉周王,而周王居于成周,实际拥有成周地区。王城在西,成周在王城东。王城和成周都有王宫,故称为东、西周。

周赧王即位(公元前 314 年)后,东周和西周实行分别治理,各自为政并互不相统属。毫无力量的周赧王又从成周徙都西周王城,只是寄居于西周君下。西周和东周这两个小政权,后竟至互相攻伐,兵戎相见。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 256 年),秦国攻取韩国的阳城、负黍(今河南登封县境),西周君恐惧,于是打着周王的旗号,想联合东方诸侯“合纵”攻秦。秦昭王大怒,特派将军摎讨伐西周。西周君忙赶到秦国叩头谢罪,把所辖的 36 个城邑和人口 3 万全部献给秦国。

秦国接受了西周君献上的土地、人口,放西周君回到国内。在周赧王五十九年,西周君和赧王相继死去,秦国把周王室传国的九鼎取去,又把西周君文公迁徙到意狐(即■狐聚,在今河南临汝县西北),西周灭亡。西周灭亡后七年(公元前 249 年),秦庄王灭东周。至此,东、西周两个小政权皆被秦灭。历史上存在了 800 多年的姬姓周王朝,就此灭亡了。东周灭亡 28 年后,秦始皇便灭掉了东方六国。从此以后,分裂的中国,又重归统一。

上一篇

被演义神话为上界星君临凡的六大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猛将,且听道来

下一篇

北宋亡国之君宋徽宗,任用奸臣不理朝政,玩物丧志导致亡国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