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汉字繁简之争:从近代起争论不绝 至今仍有争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汉字繁简之争:从近代起争论不绝 至今仍有争议
收藏 0 0
汉字繁简之争:从近代起争论不绝 至今仍有争议

资料图:台湾举行汉字创意活动,大陆艺术家简体字作品参展。图片来源:台湾“中央社”

汉字繁简之争:从近代起争论不绝 至今仍有争议

资料图:民国时期的小学生试卷。图片来源:北京晚报

汉字繁简之争:从近代起争论不绝 至今仍有争议

资料图:2009年四川高考甲骨文作文《熟悉》。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中新网12月3日电(宋宇晟8 Y G e ? h)1日,台湾媒体报: k ) u ~ / V ^道称,有网友发文表示,使用繁体字的其他地区开始渐渐接受2 / K K s $ d { p简体字,未来台湾可能是唯一使用繁体字的v E c | U j 5。一些网友趁机鼓动将繁体字“申遗”。这让有关汉字繁简的争论再次成为人们关 u Z 0 8 3 T注的焦点。

事实上,有关汉字的争论自近代以来便绵延不绝。及至今日,类似的争论仍然存在。只不过当下有关汉字争论的环境已和当年有所不同,因此也呈现出% a 8 z Z 与近代不同的、另一种状态。

古代也有简体字{ ; m }

如果放到一个n t K b u更长的历史时期来看v + v V X a 1,汉字的形态并非一成不变。

《中国全史汉字史! & V m $ O》中写道:“从殷周之古体变到宋元之简体,时时向着简易的I $ 9 1 W { O_ R t & S向进行,可说是没有间断。”

有研究指出,现存的汉魏以来陶器、碑刻、书帖上,简体字时有所见。例如,* y M d ; D S { 3出土于敦煌的汉简l V r F {中,就有简化[ h ? 3 ( t的“书”;成文于南朝的《千字文》,也出现了简化的“汉”。

对此,2 8 F o | =北京大学教` h M a授郭锐就曾表示,汉字自产生以来就大体有简体和繁体两个系统,同一个字可能有两种字体。宋元时期出现的大量“俗字”就是民间流行的简化字。当代编纂的《宋元以来俗字谱》就收集了1600多个“俗字”。

/ ! m C W n # d g过,这些古代的简体字皆流行于民间,在当时并没有“合法地位”。

近代汉字繁简争论尤甚

到了近代,伴随着近代! ) _ x i R ^ ` x中国的国势衰微与西方文化的涌入,汉字的繁简之争渐起。

晚清时,就已经出现了主张用万国新语替代汉语汉字的言论。这当然属于相对激进的言论。

1909年,清末学者、后参与创办中华书局的陆费逵提出了看似“中庸”的办法。他曾u = % !在《教育杂志》上呼吁“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字”。

t ( [晚清. ; s“国粹派”代表章太炎对w } 6汉字拼音化和用万国新语来替代汉语的言V c E N x论反对甚力。同时,他` 0 K t n Q Q也提出了自己的“改进之法”,即在部首结构上“法古”。他还曾指出,为求汉字便于书写,应学习章草写法。

到了新文化M | d E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及其价值体系均遭到新文化派不同程度的批判。这其中,陈独秀、钱玄同、傅斯年等人都曾主张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

! v $ j ~过,钱玄同似乎更为实际一些S q r C 0 9 j。他曾说:“我现在是极端赞成的(中国废去汉字改用拼音)。但是我以为拼音文字,不是旦暮之 ] h ? [间就能够制造成功的,更不是存心浮气的、乱七八糟把拼音一拼,就可以算完事的。”

在此基础上,简化字的相关书籍屡屡出现。1928年,胡怀琛的《简易字说》出版。1930年,刘复n v /与李家瑞的《宋元以来俗字谱》出版。1934年,% d I 9徐则敏在《论语》半月刊发表《550俗G ` K , V P d字表》。1935年,钱玄同主持编成《简体字谱》。1936年,容庚《简体字典》、1 5 G m / k @ H *陈光尧《常用简字表》出版。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会发a _ s s表《简体字表》第1表。

同一时] N K K 1 o I V 期的国民政府也于1932年,由教育部公布并出版了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b ^ U《国音常用字汇》。1935年,南京政府教育部又采用钱玄同《简体字谱》的一部分,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当时考虑到} { 6 c (凝聚民心、抵御入侵的时局因素,南京政府接受了国民党中央常委、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的建议,于1936年通令收回了该字表。

而一直A { | P到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后的1952年,蒋介石还曾再次提出汉字改革问题,但t O k B v @终未成形。

国家层面的汉字简化

事实上,从清末以至20世纪中期的汉字改革,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解放以后的情形也不例外。

解放后,中国大陆政治的统一使得在国家层面进行汉字简4 } 9 J # ( &化变得可行。1956年,中& v T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多次修订的基础上,提出了《汉字简化方案》,并经国务院全体会议正式通过公布,以法定的形式确定下来。到1964年3月,从《简化字总表》看,其总数已经达到2238个。

此次简化的汉字多被民众所接受,并沿用至今。与这次的成功相比,在1977年还曾有过一f J u N Y |次不那么成功的汉字简化。

1977年12月3 | } [ : m J N20日《第& Y ^ m k Y y二次汉字简化方案》2 8 S a公布,其中包含848个字。有报道总结这次简化的特点是“既减少了字的笔画,又精简了汉字的数量”。但随即便t l 4被周有光、胡愈之等人批评为“比例失调、难看之极,一味追求简单而失去了汉字的风貌”。1986年6月,这些字被废除。

繁简之争不绝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有这样的表述,“提R T c M t W $ *倡使用简体字,妥善处理繁体字”。而后的“用简识繁”原则可以算做是对此处“妥善处理”的细化。

不过,随着近年传统文化逐渐回归,关于汉字回归繁体的声音也不绝于耳。2008年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K _ ^ X r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此后,几乎每一年的两会期间,与繁体字相关的问题都会被拿出来讨论一番。一直到今年,z S = v C : p冯小刚、张国立等人还曾在两会期间呼吁适当恢复繁体字。

这也再一次q _ c W x r将汉字的繁简之争提出。该话题也总能借助网络形成讨论,而网友也持不同观点。有人说~ * u x此举利于传承传统,也有人吐槽“考试答题,时间更加不够”。

下一篇

书|当他们讲历史,钱穆、费正清、周汝昌都得安静坐着听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