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他是明朝的丞相,因儿子坠死于车下,而被逼谋反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他是明朝的丞相,因儿子坠死于车下,而被逼谋反
收藏 0 0

洪武十三年正月,中丞涂杰上书告发丞相胡惟庸谋反 。朱元璋大怒,下令廷尉彻查。结果是,涂杰本来也参与谋反,见事情不成,这才上报。随即胡惟庸、涂杰被杀,而由此牵连被杀的人达三万之多,案子前后审了10年之久,史称“胡惟庸案”。

他是明朝的丞相,因儿子坠死于车下,而被逼谋反

这个案子的导火索,却是因为胡惟庸的儿子坐马车奔驰过市,不小心坠死在了车轮下。盛怒之下的胡惟庸,没有通过司法就处死了车夫。这个事传到了朱元璋那里,要他杀人偿命。胡惟庸这才在仓促间,与涂杰等人密谋造反。

胡惟庸早年间,一直以谨小慎微著称,且能力平庸。可就是这么一个人物,是怎样当上明朝丞相的?这看似祖坟冒青烟的事,其实隐藏着朱元璋的一个阴谋。

他是明朝的丞相,因儿子坠死于车下,而被逼谋反

权力之争

明朝建立后,朝廷内分成了两派势力:一派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这些主要是最初跟着朱元璋打江山的那些人,包括徐达、常遇春以及胡惟庸等人;而另一派,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这些主要是后来加入的文官。

起初,两派的争斗,朱元璋是非常乐意看到的,因为这有利于他地位的稳定。可后来,斗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最终演变成两个实力集团的正面冲突。对此,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这种三角关系。这也可能是引发胡惟庸案的根本原因。

他是明朝的丞相,因儿子坠死于车下,而被逼谋反

洪武元年,朱元璋巡幸汴梁,令李善长与刘伯温留守京城。而在此期间,李善长的亲信中书省都事李彬,因违法乱纪被刘伯温抓了。李善长请求从宽发落,被刘伯温拒绝,并在祈雨时杀了。

等朱元璋回到京城后,李善长就联合淮西集团的人参刘伯温,说他祈雨杀人不详。而当时,正值大旱,雨水迟迟不下,朱元璋大怒。刘伯温也在此时告老还乡,浙东集团遭到了打压。

但临走的时候,刘伯温将自己的门生杨宪推举为浙东集团的领袖,继续与淮西集团斗争。

他是明朝的丞相,因儿子坠死于车下,而被逼谋反

为了维持权利稳定,不让李善长的淮西集团独大,朱元璋便开始扶持杨宪。在朱元璋的扶持下,杨宪便带领着言官开始疯狂的弹劾李善长。

时间长了,朱元璋渐渐地对李善长也失去了信任。

这时候,朱元璋便开始反思这种三角权利。如果他死了后,他的子孙们还能像他这样维持这种权利的稳定么?

他是明朝的丞相,因儿子坠死于车下,而被逼谋反

废除丞相制度

不久后,朱元璋便开始着手调整,先是把刘伯温找回来,打压淮西集团。等浙东集团马上就要胜利的时候,又逼着刘伯温告老还乡。随后,杀死杨宪,让淮西集团彻底打败了浙东集团。

此时淮西集团的领袖已经不是李善长了,而换成了胡惟庸。这样,朱元璋就只需要盯着胡惟庸就可以了。

在朱元璋的眼里,不是除掉胡惟庸,彻底打掉淮西集团就可以了。因为他知道,即使淮西集团倒了,以后也会再出个淮东、淮南、淮北集团。

而造成这种集团势力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背后的丞相宝座。他要让胡惟庸造成天怒人怨,最终用他来证明,丞相的位子是个毒瘤,他要彻底拔掉它。

打掉浙东集团后,胡惟庸认为自己笑到了最后。以后再也没有人可以制约他了,他可是大明王朝建立以来,权力最大的丞相。

他是明朝的丞相,因儿子坠死于车下,而被逼谋反

起初,面对朱元璋,他还是秉承着以往小心谨慎的态度。可慢慢的发现,不管他做什么,朱元璋都是支持。这种无节制的权力,也慢慢地让他膨胀了起来。

朝中所有的官员都倒向了他,以他为马首是瞻。所有奏报给皇上的奏章,他都要先看一遍,如果有对他不利的,他就直接扣下不上呈。

时间长了,胡惟庸甚至慢慢的有了野心,他开始培植效忠自己的势力,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登上宝座。

他是明朝的丞相,因儿子坠死于车下,而被逼谋反

而这一切,都被朱元璋看在了眼里。他忍住内心的高兴,继续给胡惟庸更多的权力放纵。他不担心胡惟庸能造反,因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中。

由于胡惟庸专横跋扈,慢慢地引来了朝中的不满。因为有足够的权利,胡惟庸选择了强势镇压。所有不听他话的官员,都会受到惩戒。轻则降职罢官,重则流放杀头。

就这样持续了七年之久,朱元璋认为时机成熟了,便开始着手对胡惟庸动手。

他是明朝的丞相,因儿子坠死于车下,而被逼谋反

而这个时候,刚巧他的儿子坐马车奔驰,不小心从车上掉下来摔死了。盛怒之下的胡惟庸,便没有经过司法审判,将车夫直接处死了。

朱元璋得到消息后,迅速将他叫到御前,并借题发挥,让他杀人偿命。

他是明朝的丞相,因儿子坠死于车下,而被逼谋反

看到朱元璋凶恶的眼神,胡惟庸怕了。他不想就此失去这一切,焦虑让他丧失了理智,他开始准备做最后一搏,这个也正是朱元璋一直在等待的。

没有比密谋造反,更好的理由,可以借着杀掉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了。

在胡惟庸因谋反被杀后的两个月,朱元璋便宣布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上千年的丞相制度。同时也借这胡惟庸的案子,大杀朝臣,包括年逾70岁的李善长,也没有逃脱。

这个案子审了十年,牵连被杀的达到了三万余人,也是明初四大案之一。

上一篇

还原真实的袁崇焕!其实,是被满清美化的钢铁长城

下一篇

“戊戌七君子”为何最终成了“六君子”,还有一人是谁?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