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

梵高与高更短暂的相爱相杀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梵高与高更短暂的相爱相杀
收藏 0 0

文森特梵高1853年3月生于荷兰小镇津德尔特,1890年7月在法国瓦兹河畔自杀,年仅37岁。如果把普通人追求的爱情、事业、社会地位作为人生目标的话,梵高的人生之路可谓崎岖多艰,可他从未停止l { A H ^对艺术的追求。

梵高与高更短暂的相爱相杀

文森特梵高

1888年2月,35岁的梵高来到了艳阳高照的法国南部小镇r 0 :阿尔。他狂热地投入到工作中,绘画技法也日趋成熟。这时,一个激动人心的构想在梵高C a 6的头脑中逐渐形成:组建“南方画院”!他认为,要想得到认可,仅靠自己单打独w Q A q 4 p斗是行不通的,必须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行才能轰轰烈烈地成就一番事业。他第一$ i 8 G – ^ a个想要邀请的同行就是保罗高更。

高更生于1848年,比梵高年长9 } + + } j w i5岁。其母是秘鲁的名门之后,这或许给了他一种追求野性与自由的基因。他很小就去做水手,还参加过海军,游| * : c c历了海外很多地方。他曾经是一位十分成功的股票经纪人,拥7 J 6 D B = : !R { v ]富足的生活和美满的家庭。之后他狂热地爱上了绘画,结识了毕沙罗、莫奈、塞尚等一D ^ f k ? M 9 m (大批印象派艺术家,还参加了印象派在巴黎举办= N j L / | 7的沙龙,? V | & s h R并获得好评。1882年股票市场暴跌,高更决定辞去工作,抛家弃子,成了一名穷苦的职业画家。他不愿沿袭着印象派的老路,H z z 8 O Z而是选择开拓自己的新风格。尽管他的艺术之路比梵高略U E H E T C +为顺畅,不过由于画风过于前卫,作品也很少售出,因此生活变得愈发拮据。

梵高与高更短暂的相爱相杀

保罗高更

梵高是在巴黎时认识高更的。他十分钦佩对方的画风,特别是当他向高更展示自己的画作时,高更还特别称赞了其中的一幅? 7 & } h b [ 1《向日葵》,梵高因此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

梵高与高更短暂的相爱相杀

梵高一方面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弟弟提奥,请求他出钱资助高更;另一方面则写信给高更,希望他支持自己的构想。其n @ z * } R实高更从没把梵高看作是天才,梵高在信中毫不掩饰对他的崇拜,更使他自觉高人一等。此时的] & 7 j高更正为钱所困,比起“南方画院”的建议,他更加看重的是画商提奥的资助。尽管他在给梵高的回信中一口% f W f答应了对方的请求,可实际m – _ x 1 v V上却迟迟没有动身。

精神亢奋的梵高此时已经开始I u [ ~ 2 F s j为新室友的到来而[ ` }准备了。他们约定,作为合作的第一步,各寄一张《自画像》给对方,他们的缠斗也从此正式开始。

互赠画像惺惺相惜

这幅梵高寄给高更的自画像被他命名为《日本和尚》,现藏于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

梵高与高更短暂的相爱相杀

梵高十分喜爱法国作家皮埃尔洛蒂的小说《菊子夫人》,他在书中一位东方和尚的生活中寻找到了共鸣—B t H ? w A W b 1—在大自Y : z 9 + q h N &然中冥想,N c P T D 6 =远离尘世的喧嚣,崇尚简朴的物质生活……一切都与他的现状相符。于是梵高在这幅自画像中把自己设计成日本和尚,原本的蓝眼珠在画中也变成了东方人的棕色。

其实日本一直是梵高向往的国度。第一眼见到阿尔的风景时,他就迷恋上了这个地方,因为这里使他仿佛置身日本。正如他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所说的:“这里的河水是绿色的,天空之蓝犹如日本木雕中的颜色……”与画友互换自画像,也是在仿效日本版画家们的习惯。而日本的浮世绘对于梵高的艺术影响更是空前巨大的。他曾在1888年7月15日的信中写到:“我的全部作品,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基于日本艺术。”他甚至发明了一个新词——“日本趣味”。

作为回应,高更也给梵高赠送了一幅自画像,现藏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画中的高更阴郁地斜视着,表情中略带些“江湖气”,像是一个被流放的罪犯。其实,这正是高更刻意塑造的形象。在` ) c V l ^ 4写给梵高的信中,他详细描述了此画的创意:“面部就像冉阿让一样坚毅,褴褛的衣衫/ O g W遮不住他内心S B 3 m l _ H M m的高尚、温柔与热情。红色U 9 L I的脸庞如发情期的动物,红眼圈代表了熔炉般的激情,灵感在呈Q } ! 4 J A现,隐喻像我们一样内心炙热的画家们。”

冉阿让是雨果小说《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他经历过穷困潦倒,u E P h也体验过显赫富贵,历尽苦难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正直善良之心。高更以冉阿让自比,还在自己签名的上方写下画的名字:《悲惨世界》(直译为《悲惨的人》)。这幅自画像以鲜花图案的墙纸为背景,好像是“少女的闺房”,被高更解释为“@ x g !纯洁艺术”的象征。

梵高执意邀请高更组建“南方画院”,除了敬仰对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俩人在艺术观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希望脱离印象派的窠臼,都喜欢不经调配的纯色,还同样喜爱日本的浮世绘艺术。例如在这幅自画像中,高更就吸取了浮世绘的“图案化风格”。

所谓“图案化风格”,简单来说,就是把现实中的风L i !景、人物简洁化,剔除不必要的细节,以增强画面, T i K * @ *的装饰效A K 1果。“图案化”的高更自画像给人的感觉像是简笔画,过于单薄。不过,在高更、梵高看来,这也正是艺术发展的新方向。

布置住所满怀期待

为了迎接好友的到来,梵高以每月15法郎的价格租下了一套两层公寓。外墙是他最为钟爱的黄色,被他叫做“黄房子”。他还精心描绘了一幅小屋的油画,现也收藏在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里。

《黄房子》的艺术特色反映了日本浮世绘对梵高的影响。首先是在色彩方面,梵高运用了大量未经调配的纯色,色调以黄、蓝为主。他在信件中多次提到关于色彩的选择:“顺利完成工作的关键,就是要确定; z – . & S –别把黄色和蓝色(颜料)用完了”;“鲜艳的黄房子……(衬托以)天空强烈的蓝色,才是我居住5 d b ? =、呼吸、思考和作画的地方”;“硫黄色的阳光和钴蓝色的天空,L ` F仍然是最难把握的主题,也正是我时刻想要征服的难关。因为它是那么的美轮美奂。那一抹烈日下房c # : u s * % S~ ? 4 @ B j $ o c的黄色,再配上无与伦比的饱和到极致的蓝色呀!”。黄色和蓝色的组合y u N,在梵高的作品中历来与“平静”“温暖”“进取”相关联,《黄房子》厚重的笔触,也许正反映出梵高期待和高更共同生活、创作的迫切心情。

其次,在构图方面,《黄房子x D ! 6 c A r》也受到了浮世绘艺术平面化构图的影响p b R + K K j % ?,明8 K v g q ! E媚阳光下的建筑与人物居然失去了以o C u V d [ k往西方绘画中常见的5 P z _ R ~阴影和立体感,变得平面化了。此外,传f a s G 2统的浮世绘艺术采用了类似中国山水画中的散点透视,这一点也被梵高借鉴了。他的画中不光没有光影,就连文艺复兴以来备受重视的透视法也不严格遵循,这使他画中人物的比例显得过大。

梵高对高更的到来充满了渴望,决定用自己最出色的作品来装饰高更的卧室。他想起在巴黎时高更曾称赞过他画l , 7的《向日葵》,就决定再画一幅,来取悦自己心目中的“导师”。

之前他画的向日葵都是被剪断放在桌上的,而这一次他要把它们放在花瓶里。花瓶中的15朵向日葵处于不A ` 3 n 2 (同的花期,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花开烂漫,有的则籽实累累。梵高用不同的花期来象征人生的不同阶段,其中籽实代表了将2 k P e要收获的成果。他把六朵成熟结籽的向日葵布置在画作中间的醒o ; & E A ` F目位置,显然对他们的未来充满期许。

画作中依然找不到“影子”。背景和桌面运 g B P % D E u 6用了与主景相同的黄色,这在静物画历史上极为罕见。梵高运用了深浅不同的黄色(他最喜爱的颜色)来象征阳光和幸福。梵高总共画过12幅《向日葵》,而这一幅是他本人最为看重的,被e | [ U 0 x ` v他用以装饰高更的房间,更在日后成为了画家终身成就的“形象代言人”。

梵高在信中曾把向日葵称为“属于自己的花”,原因除了他喜爱黄色之外,还有宗教的象征寓意。梵高自小出生在一个新教牧师家庭,年轻时还做过牧师,“宗教情结”就如他对艺术的追求一样,根植于心。T c _ f N V $ N由于新教不鼓励“圣N q l ; L像膜拜”,梵高很少有宗教题材的人物画,而多采用隐喻与象征的方法。《圣经》里将耶稣基督称为“世界之光”,9 n 6太阳自然就是耶稣的象征,追逐阳光的向日葵也就成为了“忠于信仰”的标志。梵高起初画了12朵向日葵,象征耶稣的12使徒(后来才加到15朵),他c { Z在给弟弟的信中多次提到了这一象征含义。梵高为“南方画院”买来了12把椅子,希望V J G 7 k C ] N E能有更多的画家加入。12这个z 4 4数字% g H g也暗含12使徒的宗教意味。而高更的– ( j椅子尤为特殊,是一把唯一带有扶手的核桃木座椅。梵高还为高更购买了一张核桃木的大床,竟然花费了150法郎,不知他要为h r e w ~ z S此忍饥挨饿多少天。

共同作画矛盾显现

高更终于来了,这一天是1888年10月23日。起初,两人的相处还很和谐,精打细算的高更负w D –责两人的财务管理I P & m R (,他们还自己做饭,节省了不少开支。梵高丝毫没有掩饰他对高更的敬仰与崇拜E n g,热切盼望着高更能给他艺术上的启迪,而高更则渐渐把他的热情视作理所应当。然而,高更并不喜爱阿尔,他听不懂本地的普罗旺斯方言,觉得这里平凡而死气沉沉。他的梦想之地是充满原始野性的大洋中的小岛,w Y ( j e 6 + ` c阿尔只是他攒足体力和资金的中转站。

两人第一次b & f 2共同作画的地点是阿里斯康墓地。梵高的画中G ( q i有秋天的林荫道、路边0 7 ] ~ x ] D Z .摆放的古石棺、远处的工厂,还有道路尽头的一座教堂。据梵高讲,教堂原本是被树木所遮挡的,被他在画 ) K U中移动了位置。前景的色彩是他主观感受得来的,其他都基本忠于现实。

高更认为梵高的这幅画对K 6 ? D P ` | 2现实的改动力度不够,简直就是毫无创意地模仿。于是,他就像老师一样亲自做起了示范。他画的《阿, q v l u 1 7 =里斯康墓地》更加抽象和b i i { O图案化,删除了真实场景中的石棺和工厂,两排树也变成了一排,还加入了并不存在的一条小河和变形了的钟楼。

高更主张创作高于生活,要将自己头脑中的想象力和记忆元素天马行空地融入y _ * ! [ ] `到画作之中。他时常一边拍着自己的脑袋,一边大声地对梵高吼道:“用你的头脑作画!”高更在《悲惨人生》(又名《葡萄园》)这幅画中,把葡萄园抽象为两个红色小丘,中间有两位c , ( a ` 9 y布列塔尼少女在劳作,前景坐着一位哀怨的女子,边上站立着黑衣人。他神秘兮兮地告诉梵高:黑衣人是哀怨女子未知的双胞姐妹,名字叫做“孤独”!。几句话把梵高感动得热泪盈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而梵高在同一: $地点绘制的画作,还是依托于自然实景。

高更的绘画理论确实预示了未来艺术的发展方向,也影响了梵高。可他总是盛气凌人,交流起来总以批判梵高的作品为开端,原本就缺乏自信的梵高本能地展开@ ! F ~ y `反击,两人之间火药味道越来越浓。

苦闷中的梵高创作出了一组作品《椅子》,其中《梵高的椅子》和《高更的椅子》很鲜明地反映了两人的不和谐。

为节约开支,梵高给自己买了最为廉价的座椅,造型简单、材料朴实,体现了梵高崇尚简约自然的个性。画作的整体色调还是他心仪的蓝色和黄色,光线是白天明朗的阳光。椅子上面摆放了一只烟斗和一包打开的烟丝,这是梵高在孤独时用来麻痹自己的,反映了他落寞的心境。左侧背景中有一盆花芽初发的洋葱,象征[ C W着梵高B H & a m r对重新开始绘画事业的期许。

而高更的这一把扶手椅和梵高的相比可谓奢华,显示了% ? l w高更在梵高心目中的领导地位。椅子上面摆放的书籍象征着高更的博学,一盏蜡烛更是把高更比喻为“指路明灯”。可蜡烛是倾斜着的,暗示了两人关系的不稳定。

梵高将此画的场景设定为夜晚,墙上是他专门为高更的到来所添置的煤气灯。梵高还一反常态地用1 N U A 9蓝色画出8 P x了阴影,这是在他平静时期的画作中所没有的。椅子整体呈暗红色,背景则被涂成绿色,而这两种颜色都不是他喜欢的。他在给弟弟提奥讲解 y ~ 7 9 Q自己《夜间咖啡厅》一画时说过@ 2 r d B 2 L p N:“我试图用红与绿来表达人类可怕的激情……它会使人毁灭,失去理智甚至V , _ n L F J w ,走向罪恶……如同魔鬼的熔炉一般。”h N M Y《高更的椅子》中所使用的红c @ ` ]色加绿色,也许正源于梵高潜意识中的不安定感,和对高更“人去椅空”f K q b的恐惧。

冲突升级I v V s q ~惨然决裂

1888年阿尔的冬天阴冷异常,暴雨不断。无法外出写生的两位画家不得不缩在狭小的斗室里谈论艺术,而这加剧了4 u P C _ 8 2两人的争执。高更随后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梵5 h D Q ) r .高与我完全不相为谋,在绘画上的观点尤为不同。对他欣赏的杜比尼、齐耶姆和‘伟大’的卢梭,我丝毫没有感觉。而我热爱的安格* ) 5 b w W U ) g尔、拉斐尔和德加,他竟嗤之以鼻。为了平息争吵,我只得说:队长,您有理!”

特别是对保罗塞尚的评价,两人意见完全相左。高更非常敬仰塞尚,在巴黎时曾像一个小学生一样跟在塞尚的身后不停地恳求教诲。梵高也见过塞尚,他羞答答地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对方,希望获得有益的建议。塞尚默默地一张张仔L Q l v ,细看过之后,结结巴巴地就说了一句话:“画这些画E , N V的人一定是个疯子!”这是梵高最害怕听到的,因为他的家族的确有精神病史,他父亲还计划要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去。因此,就在高更大谈塞尚如何伟大之时,梵高断然喝道:塞尚是个骗子!

另一位两人为之争吵不休P u 5 S % 1 r的是蒙提切利,以“厚涂法”而闻名。厚涂法在意大利语中也称“面团”,顾名思义就是用很厚的颜料涂抹在画布上,并在画布上形成鲜明的笔触。厚涂法对成就梵高的绘画技法至关重要,但高更在私信中V q 5 9 ? # L就言明:“梵高尊崇蒙提切利的厚涂法,这种无序的走笔是我最为厌恶的。”

两个人始终吵闹不休,最后高更永远以“队长,您有理!”来试图结束冲突。这是一句流行歌曲的歌词,可偏巧梵高不喜欢流行音乐,于是两人又再为“队长,您有理!”而7 h | 2 R争吵。

高更提出要为梵高画一幅肖像,作为礼物送与提奥。其实他早生离意,计划在分手之前答谢对方。画的名字叫做《画向日葵的人》。

梵高与高更短暂的相爱相杀

画中最F r [ ! y i $为生动的是梵高持笔的右手。高更在晚年回忆梵高时,6 % p A Q b 4还专门提到过这双“白净而灵巧”的手。然J ] I . .而,梵高在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时,脸上立即T , A J H r _ ^ e失去了笑容。他眉头紧锁,呼吸急促a = Z e W ^ J r 9,一阵沉默后大声怒吼道:“这就是我?疯了的我吗?”于是两人又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冲突。

当天用晚膳时,两人面对面坐在餐桌前,沉默不语。梵高忽然抄起面前的酒杯向高更砸去,高更灵巧地闪开,但被泼了一身酒。他一个箭步抱住梵高,把他扶到房间睡下。第二} p ^ . S p 1 s天梵高醒来时对前一天发生了什么浑然不知w x 9 9 I V X i y,只记k b l E Y得好像冒犯过高更。高更讲了事情经过后,表示自己要离开阿尔。梵高眼看自己的计划就要落空 t I,无数心血付之东流,就像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恳求高更留下。最终,在梵高反复的哭诉、哀求之下,高更才勉强答应暂留下来。

之后的时光变得3 n f n J O死气沉沉,梵高的精神状态很不稳定。高更担心受到攻击而夜不能眠,c f k b G w S A I经常在半梦半醒时突然见到 S U 2 L梵高幽幽地立于自己床前,被吓出一身冷汗。高更在信中陈述了1888年12月23日的情况:“我出门后梵高追上我说:你沉默,那我也沉默。”15年后,高更旧事重提时,情节则做了改动:“……我转过身,看到梵高向我冲过来,手里握着一把剃刀。那一刻,我凝视他的眼神一定非常坚定有力,使他停下来,低着头,一会儿v O q / ! ; d Q就转身走回屋里。”梵高回到房间之后就发生了众所皆知的惨剧:他割下了自己的左耳k Q k G V { = @ X,又把它送给了本地妓院的一个H s ~ 1女孩。

第二天,人们发现了他满身是血地晕倒在自己的房间,急忙把他送去医院。高更独自离开了阿尔,两人从此天各一方。

踽踽独行终至巅峰

梵高A $ % # d u H割耳后病情更加c x # Q不稳,在周围人眼里是一个令人恐惧的疯子。最终c N 7 * q A ~ 7 ],大家联名向市长请求将他关进精神病收容所。他被关在收容所总计一年零八天,病情严重时甚至失去了作画的自由。其间,他曾经返回黄房子寻找被封存的画作,发现很多已经因雨季W 5 V c 7 S _ .时房间漏水而被毁。厄运再一次将他打入谷底,可他仍然选择承受s L ~一切。在病情平稳时,他一面修复过去的作品,一面勤奋作画,完成了一百五十多幅油画和一百多I C 2 9幅素描。G m % F q其中就有被后人奉为n B |经典的《星夜》,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h | , k L 8 4 ;的镇馆之宝。

这幅画创作于1889年6月,当时梵高寄身于阿尔附近的圣雷米收容所,只能从带有铁栅栏的窗户眺[ ; ,望外面的景色。他曾画了多幅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窗外风景写生,而《s h H 8 X星夜》中的= l . o –很多景物元素在那些图上根本找不到。也就是说,《星夜》的景色实际上不j ( # E U & s o是看到的,它只存在于梵高的脑海中。梵高将一天中不同时V { [ I m B段、不同天气的景物重叠整合,再加上自己的回忆 M F与想象,最终完成此画。这种技巧不正是梵高曾经几度与高更争辩却又在暗中尝试的吗?可见他对高更依然存有敬仰之心。

《星夜》的下半部分是一座宁静的村舍,参差的房屋、零星的灯火、矗立的教堂、背景的丛林,这些应该源于画家对荷兰家乡的回忆。尽管受到自己大e | S { Z L + 9 Z多数家族成员的嫌弃,遭遇挫折与委屈后的梵高还是止不住地想家了。《星夜》的上半部分是旋涡般流动的星空,全部出于梵高对自然的提炼和3 c v 9 C 2象,与下面的村舍一动一静相互呼应。画面K 1 t & | K左侧有一株丝柏,广植于地中海国家的陵墓之间,通常是死亡的象征。也许画家想通过丝柏(死亡)来将村舍(人间)和星空(天堂)连接在一起。

这幅梵高最着名的作品其实也集中反映了他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受到浮世绘风格的% ~ ! = ` / e ) +影响。除了鲜艳的色彩和富于装饰性的构图之外,天空中流动的旋涡依稀带有一幅浮世绘代表作——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的影子。

其次,画中无论是村庄部分采用的短而直的线条,还是星空部分使用的长曲线,都运用了最为典型的厚涂法,笔触清晰,激情澎湃。关于这幅画,梵高在信中曾写到:“我要画一幅夜晚R ^ F /的丝柏树……在我的脑子里已经有了这幅作品:一个多星的夜晚,基督是蓝色的,天使是混杂的柠檬黄色。”这反映了梵高一以贯之的宗教情结。

1890年5月,梵高离开阿尔的收容所,搬到了法国北部瓦兹河畔的小镇欧韦。同年7月27日,瓦3 } 8 ) ~兹河畔的麦田里响起了一声沉闷的U 7 { P 3 +枪声——梵高冲自己的胸部开了一枪……人们很容易轻率地把梵高自杀的原因归结为“他疯了”,然而,从梵高自B w _ d b _ i / 杀前一段时间与提奥的通信可知,此时提奥面临失业的威胁,新生儿又患重疾,经济状况严重恶化。通过牺牲自己来解脱弟弟,这y y W K X !也许才是有着圣徒之心的梵高自我了断的根本原因。而且,从他那幅深邃而唯美的《星夜》来看,在梵高的眼中,天堂有蓝色的基督,有柠檬黄色的天使,那么通= % ? T 4 =过丝3 h & h _ N柏(死亡)抵达星空(天堂n U & L o C),又何尝不是理想的归宿。

梵高在世时无法得知《星夜》成了西方艺术经典的代表,毕竟他和高更一样,尽管卖出的画作寥寥,生活困苦,但他们并没有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放弃艺术创新。从某种角度来讲,梵高与高更正是新艺术先驱的代表,他们为艺术献身,也为我们展示了艺术就是创造这一真谛。

(摘自《博物馆里的巅峰对决》)

上一篇

“辣翻天”来袭:辣椒价格一年暴涨超80%

下一篇

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再读苏子的《前赤壁赋》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