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一国两制”是谁发明的?中国哪个王朝实行“一国两制”最成功?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一国两制”是谁发明的?中国哪个王朝实行“一国两制”最成功?
收藏 0 0

我们知道,香港是特别行政区,构成了现代中国的“一国两制”。

可说起“一国两制”,那可不是现代产物!中国古人是很有智慧的,“一国两制”古中国屡见不鲜,甚至有王朝因为“一国两制”而一跃成为世界性大帝国!

那“一国两制”是谁发明的?中国哪个朝代的“一国两制”最为成功?

北魏鲜卑族首创,超有智慧的“一国两制”政治制度东周末年,五霸纷争,战火不断,当时处于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大趋势,两种制度共存,直到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封建制彻底取代了奴隶制。

但是,这并非一国两制,顶多只能称为两种社会生产关系,并没有上升到国家政治管理制度。

在秦朝之后将近一千年的历史中,中国实行一国一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郡县制的建立提供了一个范本。

此后的汉朝、三国都没有一国两制,直到胡汉交融时期的南北朝,少数民族南下,与中原汉族碰撞,民族问题暴露出来,对于统治者的管理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国两制”是谁发明的?中国哪个王朝实行“一国两制”最成功?

鲜卑族进入中原

公元398年,鲜卑族拓跋部贵族首领拓跋珪即魏道武帝建立北魏王朝,北魏政权在鲜卑族内部创新性地在故地上实行奴隶制度,在中原地区继续实行封建制度,形成了“胡风汉俗”的”一国两制”的政治格局。这就是严格、系统意义上的“一国两制”,可以说,北魏鲜卑族是首创者,这对于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来说,开明程度难能可贵,极具政治智慧!

公元494年,北魏结束了“一国两制”的政治格局。孝文帝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习俗,将鲜卑姓改为汉姓,用汉语代替鲜卑语,用汉服代替鲜卑服,北魏改革后,成为一个强大、统一的封建制国家。

北魏在初期使用“一国两制”,稳定了王朝统治,缓和了民族关系,到了后来,由于形势需要,北魏彻底汉化,“一国两制”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

可以说,“一国两制”刚开始就是为解决管辖区域内民族矛盾而生,具有灵活、短暂、分类管理的特点。

上升到国家核心制度,契丹辽国将“一国两制”发挥到极致到了唐代,通过数次对外战争,唐朝疆域空前扩大,将不少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纳入国土。

唐太宗借鉴北魏的“一国两制”,在汉族地区实行郡县制,这些州县官均由中央朝廷派遣,赋役则是租庸调制。在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则允许保留原有的奴隶制,允许在本地区或本民族内部有自主权,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羁縻府州制度。

“一国两制”是谁发明的?中国哪个王朝实行“一国两制”最成功?

契丹来自白马青牛的传说,自称仙人后裔

但唐朝的“一国两制”多数只在边关地区以及西南山区,政治军事上的意味更加强烈,真正让“一国两制”上升到国家核心制度,并发挥重大作用的还是辽朝!

我们知道,辽是契丹人(奴隶制)建立的,耶律阿保机是其开国国王。耶律阿保机一带雄才,他深知契丹发展程度其实大大落后于中原地区的汉族,他听从汉人谋士建议,有了初步的汉化构想。

而将这一构想创新实施的是他的次子,也就是后来辽太宗耶律德光。就在此时,后晋石敬瑭为了获取契丹人的帮助,主动向辽太宗称臣,而且割让幽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这对于当时的辽国来说,是疆域上的一次大扩展——拥有中原与草原上的缓冲地带,而且幽云十六州人口劳动力充足,开发较早,对于提升辽国国力可谓如虎添翼。

为适应两种不同的社会,获得幽云十六州后,在会同元年(公元938年),辽太宗决定就实行“一国两制”(《辽史》卷四《太宗纪上》):“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即契丹官制,统称北面官;汉制当时称唐制,统称南面官。即以契丹官制统治契丹人,以汉族官制统治汉人。再具体点,就是在幽云十六州等地,仍用原来的汉制;在契丹故地,实行奴隶制,但以州县的名义统治。

当时当然不叫一国两制,而是叫做“北南面官制”!这在一些小说比如《天龙八部》里的大英雄萧峰因为护驾有功,被辽帝耶律洪基封为南院大王——位极人臣,管理幽云十六州的广阔南面领土。

“一国两制”是谁发明的?中国哪个王朝实行“一国两制”最成功?

石敬瑭献图幽云十六州

为什么是北南面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本身辽国的疆域就是从北到南扩展绵延,这是最主要的特征。第二,契丹人认为东方是最神圣的方向,因此辽的皇帝不像中原帝王般坐北朝南,而是坐西朝东。于是班列皇帝两侧的臣子们也就成为北面一班南面一班了。

所以,在辽国疆域内,南北泾渭分明的一国两制出现了,它既有封建汉化的制度(包括农耕、汉语言文字、官吏民政制度一整套体系不变),使传统农耕生产的汉族地区得到继续发展,防止这些地区社会倒退;又有奴隶制契丹管理制度(包括游牧、契丹语言、奴隶人身关系等),有利于契丹内部的稳定和强大。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成熟最彻底的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繁荣辽国,成为200多年的世界大帝国!保护汉地农业生产。禁止契丹军民“伐桑梓”、“禁刍牧伤禾”、“禁非时略猎妨农”。

每年8月在汉地开科举取士,契丹人不得参加。考试项目为诗、赋、经义。中乡试者日乡荐、中府试者日府解、中省试者日及第,殿试临时取旨。凡中进士者皆授官。又令汉官子弟有秀茂者,学中国书篆,习经读史。

契丹人与汉人在法律上平等。契丹人杀汉人,与汉人杀契丹“一等科之”。

……

“一国两制”是谁发明的?中国哪个王朝实行“一国两制”最成功?

辽国疆域比宋朝大

这是辽国“北南面官制”核心的内容,也是辽国“一国两制”彻底化的证明!不仅很好解决了民族矛盾纷争,是民族统治上的“定海神针”,还将优秀的汉化制度延续发扬光大,是国家融合强大的“助推器”,辽朝统治时期,为中华多民族走向融合和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辽代的“一国两制”制度实行了长达200年之久,不仅巩固和发展了封建制度,而且还促进了辽国的全面稳定繁荣。

辽朝全盛时疆域非常辽阔,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霸县及山西雁门关一带,面积489万平方公里,而当时北宋国土面积大概是460万平方公里,辽朝略胜一筹。兵力上辽国有40万精锐的宫帐军,120万京州兵(后来辽被金所灭,辽贵族耶律大石仅凭一万多人就在中西亚建立了强大的西辽帝国,威震近百年,可见辽国的实力和生命力之顽强)。

由于辽朝长期统治中国北方,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都将辽视为中国的正统王朝,而不是宋。直到现在,在斯拉夫语族和突厥语族称呼“中国“”的单词依旧为“契丹”一词的音译,比如俄语中的“中国”发音就是“给大亿”。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10世纪中后期到11世纪前半期的辽朝,是当时中华民族的主导性政权,它撑起了中华民族大厦脊梁,而这个脊梁的关键之处就是“一国两制”。

在辽之后的金、元两代,这种“一国两制”的制度继续被沿用,并逐渐发展,是值得借鉴的一份宝贵历史遗产。

上一篇

日军如果不发起太平洋战争,中国或许可以提前四年结束抗战

下一篇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为何不敢瓜分中国?他的话让洋人不敢嚣张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