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林彪打仗为什么厉害?解读最年轻的元帅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林彪打仗为什么厉害?解读最年轻的元帅
收藏 0 0

从18岁离家从戎,到21岁执掌红28团,是林彪脱颖而出的阶段。体力上,101是中农子弟,身强力壮。智力上,101是中学毕业,天资聪颖。两位堂哥又是恽代英的铁哥们,上面有人。这么好的条件,黄埔优等生,革命新军官,都是水到渠成。

但101毕竟不是小六子,单靠先天条件,不可能进步的辣么快。以至于网上有段子说,101是天生神将,当见习生时,就指挥自己连长,抓了几百奉军俘虏,画美不看。我以为,101能在历史洪流中脱颖而出,主要是因为靠谱。

林彪打仗为什么厉害?解读最年轻的元帅

怎么个靠谱法?基层军官的琐事没记载,咱拿后面的辽沈决战举栗子。野战司令部加班加点连轴转了一个多月,参谋正红着眼,例行公事地抱着一摞战报读。

101突然说停,哪仗毙俘缴获的军官多、短枪多、小车多,必有大鱼。底下赶忙去追,果然抓住了廖耀湘。看看,当了一元化书记,还能这么一丝不苟地抠细节,你说他年轻健康时是个啥工作态度?

林彪打仗为什么厉害?解读最年轻的元帅

▲廖耀湘

其实101在先天上也有短板,性格非常内向阴郁,不擅与人交往,这对带兵来说本是大忌。但他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与勤奋的工作态度,依然获得了朱毛首长的栽培,和广大丘八的信赖(那会极端民主化,人事任命都要通过士兵委员会),脱颖而出。

林彪打仗为什么厉害?解读最年轻的元帅

▲黄洋界上炮声隆,也曾有101一份

当然,运气同样重要。否则,蒋先云能力强吧,周士第资历老吧,王尔琢功劳大吧,朱云卿天赋好吧,还不都早早融化在了革命的大熔炉里,后人想点评一二都无从谈起。始终活在指挥岗位上,肯定也是名将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

参禅悟道

前面说的,足以成就一名优秀的军官。但一代名将,非另有些过人的领悟不可。带兵打仗不像别的事,不可能每天都有实战机会,只能靠为将者自己爱琢磨,会琢磨,自己去反复参悟。

你看独帅读兵书,502看地图,就都是拿物件当引子,去引出脑中那流水般的思绪——这种情况会如何,那种情况该咋办。

林彪打仗为什么厉害?解读最年轻的元帅

▲独帅刘伯承

101也不例外。每战之后,补觉都不着急,肯定要先久旱逢甘露似地四处总结(总结完还要推广,这个下文再说)。

没有战例可研究时,就空对空地自己干琢磨。到了有所得的时候,饭也不吃,觉也不睡,连屎尿都停了,就是几个钟头干坐在那,秃头里的思绪转啊转。等他站起身来,撒泡尿或者吃口豆的时候,多半就又要在小本上添几笔新的「内功心法」了。

举几个栗子,都知道101独好运动战(下文会讲),可你看他写的《论短促突击》,丝丝入扣,清晰可行,估计比李德本人都靠谱。再看他的《平型关战斗总结》,生动具体,跃然纸上,仅一战的心得,怕就比很多同志八年的总结都全面。

甚至一通百通,建国后当副统帅玩政工,整出来的「四个第一」「三八作风」,照样拿得出手。

林彪打仗为什么厉害?解读最年轻的元帅

▲首战平型关美名天下扬

而101一生参悟的心得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当然是我们下面要聊的《六个战术原则》。

战术「圣经」

101关于团、师级单位作战的心得,不用我费劲总结,早就印成了《六个战术原则》的小册子,散发全军。

林彪打仗为什么厉害?解读最年轻的元帅

▲101的六个战术原则

「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就是敌盛则一慢,敌溃则三猛,敌动摇(不敢盛,不甘溃)则围上促溃。

「四快一慢」,一慢是发起攻击要慢要准备好,四快是近敌要快、突击要快、突破后扩张要快、胜利后追击要快。

「一点两面」,一点是集中力量,两面是迅猛穿插,合在一起就是要「包饺子」不要平推「赶羊」。这一条也可称是解放军的「军魂」。

「三猛」是猛冲、猛打、猛追(四快适用战役指挥层级,三猛适用具体战斗层级)。

「四组一队」,是攻坚时要有突击、爆破、掩护、支援的分工。

「三三制」,是三人一组,三组一班,三个小倒三角拼成一个大倒三角的队形。

此六条,可谓101一生戎马的精华,当师长时(一军团大约也就一个师的体量)每战必用,管师长时逢人就教,早已融入到了「林彪军」的骨子深处。从龙冈捉了张辉瓒,到衡宝日月换新天,再传承到三所里、达旺、谅山,每战都是例子。非要从中举出一个的话,我选长征中的遵义之战。

当时中央领导正忙着开会,吴奇伟突然带着两师精锐闯来搅局,本在围攻黔军的三军团背腹受敌,万分危急。再看101,立即集中兵力机动到敌侧后,这是「近敌快」。集结完毕后见敌势汹汹,遂任由彭副总挨揍,先按兵不动,这叫「敌盛的打法」「一慢」。

待敌第二梯队也投入战斗,立刻集中主力切入其侧后,这叫「一点两面」「突击快」。突破后不管敌第一梯队,专门往敌后扩张,这还是「一点两面」「扩张快」(后队一完,前面的自有三军团和干部团收拾)。

敌军败退,立刻撒丫子猛追,一鼓作气把吴奇伟赶下乌江,这叫「敌溃的打法」「追击快」。而整个战斗中,一旦下决心,就要坚决「三猛」。(剩下的「四组一队」与「三三制」,是后来根据解放战争的新情况总结的)。

林彪打仗为什么厉害?解读最年轻的元帅

▲遵义会议

多多益善

六个原则,可谓是团、师级指挥的「圣经」。而到了更高层级的大兵团作战,除了娴熟的战术指挥,更需要对各方情况的准确掌握、研判与决断。

敌情上、战场上,古今中外的良将都是差不多的套路,不多说了。101的过人之处,在于其对「我情」的掌握与铸造。

你看四平浴血,多少「前辈贵胄」都叫苦呢,101却直接命令,「期门郎」优先补充17师这「灰姑娘」。再看对邓华,前有破格授印,后有「保送」入朝,欣赏得不得了,但该渡海时照样派来韩先楚(有点胡奇才蹲塔山的意思)。

林彪打仗为什么厉害?解读最年轻的元帅

▲辽沈战役

可以说,101对麾下各支队伍,各位军头,谁有多大能限,有哪些特点与短板,全都了如指掌。

身负「绝世武功」者,「知人」到了极致,「传功」自然水到渠成。早在红军时期,101没事便会找几个战士当演员,给手下耿飚杨得志们表演,神马是迂回突破。哪个叫围点打援,很有些「养成控」的风范。

林彪打仗为什么厉害?解读最年轻的元帅

▲长征

到了解放战争时,自己「武功大成」,又有东野大军「懵懂待教」,「新式整军运动」遂如火如荼地兴起开来。101能打也会写,成文的《六个原则》将各种情况都写得生动具体,实战中「对号入座」即可,可操作性极强。

对比独帅文选,虽也有「伸拳头打汉」之类生动语言,但总感觉是「秀才遇到兵」故意装痞,核心内容还是个形而上学。四野的泥腿子指挥员们,只需「在用字上狠下工夫」,便可「立竿见影」(敢在红头里自己说自己「立竿见影」,你说101有多自得)。

有「武功秘笈」助力,林部的兵将「练级」自然事半功倍。君不见,衡宝决战,白长官举棋不定间,双方整打了场稀里糊涂的乱战。(情急之下,101竟然直接指挥到师,由此也可见前面所说,他对底下队伍了如指掌)。

而混乱之中深入敌后的「孤胆英雄」135师,以及赶来携手绞死桂军的134、119师,功劳最大的这三支,竟都是原本排不上号的「新兵蛋子」。

林彪打仗为什么厉害?解读最年轻的元帅

▲林总手下无弱兵

都说四野兵锋最盛,其实打老了仗的百战精锐,谁家哪支都不白给。四野强就强在,在标准化养成下,后进的二流甚至三流部队,同样战力爆表。101将兵,多多益善。

决胜千里

若论团、师级的战术指挥,及其教学推广,窃以为101可称是近代中国第一人。但到了网友最津津乐道的大兵团指挥这块,101就特点鲜明,争议颇多了。你看红军时温坊大捷,都知道林总打了五次反围剿中唯一的胜仗,可这一仗是顶着上面迎敌的命令,后退打的伏击(吓得聂政委好几天没睡着觉)。到了抗战,全国都一寸山河一寸血,又是他这「平型关英雄」坚决宣扬,不可死守,主动进攻才是抗战的唯一出路。

林彪打仗为什么厉害?解读最年轻的元帅

▲平型关大捷

胜利后出关,被杜长官撵得满东北跑,101又是先断然舍了那「东方马德里」,后才「请**冷静思考」。还有那最有名的「战锦大问题」,单看政治决断后的军事部署,无论锦州、沈阳、长春、华北哪边怎么动,都可谓是留足了后手。

事后我们知道,这几例中真理确实都在101这边。但同时也能看出,101用兵,对主动权的追求,可谓近乎偏执。要打就先胜于庙算,尽量消除任何形势逆转的可能性。

林彪打仗为什么厉害?解读最年轻的元帅

▲算无遗策的另一面,便是谋定才动

为此,101不惜公然对抗上级明令。当然,101确实是天才,总能把上级的政治目标与自己的业务目标相结合,进而用胜利来摆平「将在外」的一切麻烦。

究其原因,我想主要在于,101惯于计算可量化的事物,而不善于把握无常的人心。再加上天才总是自负的,由于前者太「惯于」了,后者就愈发地「不擅」,以至于「不屑」。

在他看来,既然算定按自己的思路能赢,就没有必要冒险放弃主动。而戎马一生不断的胜利,更不断坚定了他的这份自负。他那不近人情的内向性格,某种程度上,可能也是对「人心」这种自己掌握不了的东西的本能恐惧吧。

上一篇

“狼牙山五壮士”中活下来的2位,下半生如何度过?同人不同路

下一篇

都是不平等条约,为何香港能够回归,海参崴却难以收回?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