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1941年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拍摄成都龙泉驿老照片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1941年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拍摄成都龙泉驿老照片
收藏 0 0

《生活》杂志是一本在美国发行的老牌周刊杂志,地位与《时代》杂志相差不远。前身是1883年在纽约市曼哈顿发行的《幽默》周刊。1936年,出版商亨利·卢斯买下《生活》杂志。带着用图片而非文字讲故事的坚定信念,卢斯在1936年11月23日启动了全新意义上的《生活》杂志。

2009年,美国《生活》杂志陆续在网上公布其摄影师历年所拍的上千万张照片,其中有关中国的老照片引发中国网民的关注。尤其是数百张关于今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社会生活的老照片,更让人印象深刻。

龙泉驿区档案局(馆)对此保持了高度关注,从各种渠道收集相关照片。几经周折,终于在2016年11月拿到了刊载有8个页码的“龙泉驿专题”的1941年11月24日那一期的《生活》杂志。

华西都市报记者在龙泉驿区档案局(馆)看到了这本杂志(上图)。这本杂志比八开的报纸版面要宽要高,成色较新,虽然纸张因75年的岁月流逝显得有一点点泛黄,但其韧性良好,摸起来有一点铜版纸的感觉。彩色印刷的时尚画面没有褪色,依旧鲜艳,而且图片画面细腻,清晰度高,甚至比现在一些报刊杂志的印刷质量还要高。

1941年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拍摄成都龙泉驿老照片

记录成都龙泉驿老照片这一期的杂志封面

1941年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拍摄成都龙泉驿老照片

茶馆是成都慢生活的一张名片。显然,迈当斯的镜头注意到了这一点。

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茶馆起源于四川。成都人喝茶讲究舒适、有味。四川盛产竹子,椅子是代表四川茶馆特色的竹靠椅,茶客想躺就躺、想坐就坐,讲个舒服。时至今日,一些市井茶铺中的椅子,仍然是这张图片中的竹靠椅,一点没变。

茶客喝的一般是普通花茶和绿茶,都用盖碗茶来喝。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杯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就是天地人和,讲究还是挺多的。

1941年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拍摄成都龙泉驿老照片

这种“苍蝇馆子”在如今许多小镇仍有。但在当年,有这么多鸡、肉、油的馆子,算是高档馆子了。灶台临街,案桌上摆满炒菜的原料,厨师挥舞着锅铲、汤瓢,锅里的菜肴冒着热气腾腾、香飘四方的气味,闻着就感觉到了饥饿,有了吃饭的冲动。

1941年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拍摄成都龙泉驿老照片

据说龙泉驿得名,源于镇上有一口龙王井。此井能供大半个场镇生活用水,久而久之,挑水人经过的那条小巷取名水巷子,至今仍在。生活用水频繁,每天家里的男丁都要去挑水。

1941年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拍摄成都龙泉驿老照片

家里养的猪敞放着,优哉游哉地在院子里闲逛。妈妈把光着身子的小儿子放到猪身上,玩着“骑马马”的游戏。小家伙一点也不胆怯,玩得很开心,一家人的笑容能感染看到这张照片的每一个人。

1941年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拍摄成都龙泉驿老照片

六个老者合照,据龙泉驿如今仍健在的90多岁的老人辨认,这是当时龙泉驿较有威望和影响力的6个乡绅的合影。

1941年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拍摄成都龙泉驿老照片

赶集后,买了货物,还特意买了一顶草帽,雇“专车”(独轮车)回家,这个人脸上写满笑意。他头上戴的草帽,是附近柏合乡的特产,宽檐上卷,像美国西部牛仔帽。他的帽子,是从镇上流动卖帽人手里买来的。

1941年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拍摄成都龙泉驿老照片

中医诊所里,中医医生戴着具有现代气息的墨镜,为患者用传统的中医方式把脉看病。现代与传统,看似矛盾,在这里却和谐统一,毫不冲突。

1941年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拍摄成都龙泉驿老照片

那时还没有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入学前的发蒙,就靠老人讲故事、读书。大家都在专心听讲,总有那么一个调皮娃开小差。

1941年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拍摄成都龙泉驿老照片

这张照片其实是竖图,《生活》杂志采用时裁掉了上面一截,竖写的招牌上还有“抗属”字样。当时正是中国抗战进入持久阶段,龙泉驿有不少热血男儿开赴抗战前线,因此镇上出现了为抗战将士家属代写书信的服务。

1941年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拍摄成都龙泉驿老照片

这是迈当斯站在龙泉驿西栅子的魁星楼上,朝下面往远处延伸的街道俯拍的照片。

迈当斯的举动,引起街上行人的注意。魁星楼下附近的行人纷纷停下脚步,好奇地朝迈当斯张望打量。阳光强烈,有的人不得不用手遮挡,以便能清楚地看到迈当斯的举动。

上一篇

经典怀旧:20张80年代的太原老照片,看完想起了很多往事

下一篇

跨越66年的29张罕见老照片:每一张都有一段故事,看了心生感慨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