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甲午海战后,为何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深度解析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甲午海战后,为何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深度解析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收藏 0 0

文|(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抄袭、搬运必究)

我们历史书上都说鸦片战争之后,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列强有阶段、有计划的对中国进行资本主义方式的掠夺,又告诉我们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分界线,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重。

那么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危机就空前加重呢,列强到底对清政府做了什么使得我们康有为喊出“此时已是亡国灭种之危”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于,列强对中国的掠夺方式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这种掠夺方式是更隐性但是危害更大更久远,那么接下来将介绍帝国主义对华的主要资本输出方式,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列强是怎样隐性的进行掠夺。

甲午海战后,为何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深度解析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1) 向清政府进行政治贷款:《马关条约》中规定了清政府要在三年内对日赔偿二亿两白银,加上后来的三千万两赎辽费,以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完全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偿还清的。在列强眼中这是进一步掠夺特权的大好机会,因此争相向清政府进行借款,在这种情况清政府先后三次向列强借款,而甲午战后的巨额借款,实际上意味着近代帝国主义金融资本对华侵略的开始

第一次是1895年7月向俄法集团所借的”俄法洋款”。本来在最开始的时候,清政府打算向英国汇丰银行进行第一期的借款,但是驻俄公使许景澄两次致电清政府,转达俄国、法国、德国对中国向英国借款表示拔弩满,希望中国政府在借款问题上,考虑三国在干涉还辽事件中所做的贡献。

甲午海战后,为何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深度解析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这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视,使得清政府屈服,因此最后制定了先俄国,随后考虑德法的政策。后来俄国仍不满足,要求排除德国,最后与法国共同争夺到第一次的借款权。1895年7月《俄法洋款合同》签字。这次借款总额为4亿法郎,折合银价为9800余万两,由俄国四家银行和六家法国银行分摊贷给,折扣为九四点125,年利息四厘,以海关税收为担保,分36年还清。

俄法除了获得经济利润之外,还通过此条款获得进入中国海关的道路。在1896年就在中国海关中增加了俄法人员,这就使得俄、法与之前管理中国海关的英国产生了严重的矛盾。

甲午海战后,为何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深度解析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第二次是1896年3月向英德集团所借的”英德洋款”。在筹借第二次借款之初,在第一次借款中没有捞得好处的英国和德国,就宣称如果清政府这次不向英国和德国借款,两国就将对清政府付诸武力。最终在3月清政府与两国签订了《英德洋款合同》,借款总额为1600万英镑,折合白银9700多万两,由英国的汇丰银行和德国的德华银行分摊贷款,九四扣,年息五厘,以海关税收作为担保,分36年还清。除此之外还规定在借款偿还期内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必须由英国人担任,从而获得控制海关行政36年的保证。

甲午海战后,为何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深度解析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第三次是1898年3月再次向英德集团续借”英德洋款”。借款总额1600万英镑,折合银价1.12亿余两,分45年还清。除了上述三次大借款,还有其他一些明目的借款,据统计从1895年到1900年,总共借款4.51亿两白银,这些借款都附加政治条件,使得海关和部分内地的盐税、关税厘金等权益都受到侵害,同时财政的亏空也使得清政府加深了对列强的金融依赖。因此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编著的《中国近代通史》中对着借款的性质这样定义“表面上是英法诸国对清政府困难处境的支持,实质则是趁机获得更多的在华政治与经济特权,加紧对中国的控制,进一步压榨。”

甲午海战后,为何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深度解析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2) 争夺铁路投资:甲午战后几年列强先后通过八次铁路大借款,共贷款给清政府8967万元,1.9万里的铁路投资权和修筑权。从积极的方面看经此中国初步形成了铁路运输网,例如粤汉铁路,芦汉铁路,津镇铁路,完成了铁路的基本布局。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改善中国近代经济面貌。铁路传播着近代文明。

短短几年间铁路经过的区域不仅带动铁路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新兴工业的崛起,一批铁路沿线城市如石家庄、郑州等渐渐成为中国新的中心城市,包括先进的技术和观念也通过铁路得以传播。但是必须也要看到列强通过向中国提供带块承修铁路,获得的不仅仅是超额的经济利润,还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更有各种政治特权,比如部分铁路沿线的行政权和警察权,极大的加强了列强对中国政局和社会的控制能力。

甲午海战后,为何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深度解析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3) 投资矿山:列强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对矿山投资权与开采权的争夺始于1896年美国与清政府”合办”门头沟煤矿,随后列强纷纷迫使清政府签订各类”矿务”合同,争夺投资开采权。

美国夺取山西平定、盂县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麻哈金矿的开采权。德国取得山东胶济铁路两旁和沂水、沂州、诸城、烟台等地矿产的开采权。法国取得四川灌县、威远、合州、巴县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金矿的开采权。英国取得四川全省和山西盂县、平定、泽州、潞安以及河南怀庆附近地区的矿产开采权,还夺取了热河朝阳煤矿的开采权。俄国获得中东铁路及其支路沿线的矿产开采权和获得新疆全省金矿的开采权。

甲午海战后,为何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深度解析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而日本对中国内陆矿产资源的掠夺始于与清政府签订的《大冶矿石合同》。大冶铁矿由张之洞在1891年在湖北开建,与之配套的在1894年又在汉阳开办了汉阳铁厂。1899年4月7号盛宣怀与日本签订了《大冶矿石合同》,规定大冶铁矿所产铁矿除供给汉阳铁厂使用外,要有限供应日本八幡制铁厂,每年不得少于五万吨;八幡制铁所每年向汉阳铁厂供应不少于三四万吨的煤。

甲午海战后,为何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深度解析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4) 在华开设工厂:1895年至1900年间,列强在华工厂数从80多家激增到900多家,三井制面厂、美国机器碾米厂和美国纸烟公司都是这时期建成的。外资企业已经进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行业,外资企业凭借着雄厚的资本,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节省运费,又享有免除各种税收的特权,飞速发展成为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极大的挤压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此带来的商品倾销进一步加速小手工业者的破产,范围从沿海也扩展到内地,例如煤油的大规模输入,白蜡制造业逐渐没落,土纱土布被洋布排挤甚是严重,国内市场被外商任意抬高或者压低价。不仅仅如此对外贸易也掌握在外商手中,进出口被垄断。中国商业的发展也不得不仰人鼻息,备受西方资本的排挤,只能在艰难中夹缝中顽强生长。

甲午海战后,为何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深度解析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至此列强对华的主要资本输出方式和情况已经介绍完毕,我们可以看到列强争相通过资本输出一方面加大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控制经济发展,使其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另一方面以经济渗透获得政治特权,加速了列强对中国中国的瓜分,划分各自势力范围,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这份时局图着实使我们感到触目惊心。

下一篇

红25军两千多人,由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带领北上长征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