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吴用临终前表示很后悔:我挖得这个坑不深不浅,刚好让宋江送死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吴用临终前表示很后悔:我挖得这个坑不深不浅,刚好让宋江送死
收藏 0 0

宋江最后接受招安,后来又在方腊之战损失了不少梁山好汉,底牌几乎都没了,只能任由朝廷处置,最后自然也不得善终,小说里说他是毒酒去世的,其实这杯酒,在他接受招安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吴用和华荣跟着一起上吊自杀了,而这个绳子在早就决定跟随宋江的时候也准备好了,可是在吴用去世前一定有所后悔:这个坑挖的是刚刚好,足够宋江跳进来送死。

吴用临终前表示很后悔:我挖得这个坑不深不浅,刚好让宋江送死

宋江失败那是必然的,毕竟他这一生其实和袁绍有点香死,用人得时候就打压人家,有建议的时候不听,但是我们肯定知道他绝对没看过《三国志》,不然读懂诸葛亮那几句话,就算造反成功不了,那也可以坐观时变,方腊和宋江起义是在宣和二年开始的,而靖康之耻是在光源1127年,在靖康之前,金兵早就把北宋给打压住了,当时压根儿没心思去剿灭梁山。也可以看得出来宋江的愚蠢,这在隆中对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是宋江和刘备比起来还没有那么厉害的谋略。

大家都会说刘备手底下的人厉害,可是却忽视了一点,在厉害的这些人能流传至今,还是因为他们的上面有刘备和曹操,这些精英能够施展出来自己的才华,还得看上面的领导人。

吴用临终前表示很后悔:我挖得这个坑不深不浅,刚好让宋江送死

要不是刘备曹操,诸葛亮还可能在种地,而庞统也不知道在周瑜去世后去敢了啥,法正更是只能一辈子受气。宋江和刘备的脚趾头都比不上,所以在当时拒绝了三个好汉的建议,赶紧去招安去送死,谁也拦不住,当时宋江在重阳节的时候一直说投降论调,武松很生气的说,今天要招安,明天也要招安,冷了众兄弟的心。武松其实刚开始不反对,可以说心里很想招安的,但是被鲁智深影响了,更加知道了朝廷的黑暗面,自然心里不想了。

吴用临终前表示很后悔:我挖得这个坑不深不浅,刚好让宋江送死

而且最让他烦的是,宋江每天叨叨这件事情,要想造反就一条路走下去,结果这是干啥,要是招安早就是他们的归宿了,那还和朝廷作啥对?把宋江脑袋献上去不就行了?还能邀功,而这个时候关胜呼延灼嘴里不说,心里早就知道这个脑袋多之前了,可是宋江反而狡辩的说,自己招安是为了改邪归正,怎能说是冷了大家的心?当时宋江只是假装喝醉了,鲁智深也站出来反驳,现在朝上那些官员,大多是奸邪,其实只要是个聪明人,对于武松和鲁智深的话都能听出来多重要,现在就要大家团结起来和朝廷对抗到底。

吴用临终前表示很后悔:我挖得这个坑不深不浅,刚好让宋江送死

鲁智深早知道招安肯定没好下场,所以就说愿意招安的就跟着你去,我们不想去的就在江湖上潇洒,但被宋江拒绝了,吴用看到他们的建议都被拒绝于是就赶紧出来打了个原唱,至于好多人想杀掉宋江,吴用作为一个乡村的读书人也管不了那么多,他看似给宋江出了个注意,其实不如说是挖坑,宋江进去了就算出来了,也会被仇人在打进去。

吴用临终前表示很后悔:我挖得这个坑不深不浅,刚好让宋江送死

后来吴用出了一个建议:马军拴束马匹,步军安排军器,水军整顿船只,早晚必有大军前来征讨。一两阵杀得他人亡马倒,片甲不回,梦著也怕,那时却再商量。让众兄弟很是满意,大家都想大开杀戒,也知道了吴用的心思,要是和朝廷有了瓜葛,还招什么安?吴勇这一招其实也算是诸葛亮的伺机行动,要是把朝廷打的害怕了,条件好谈,要是打残了,万一封个什么官,要是打死了,那么最后谁招谁还不一定了。

吴用临终前表示很后悔:我挖得这个坑不深不浅,刚好让宋江送死

可是吴用高估了宋江的智商和格局,也许在呼延灼看来,他本身之前就是高级将领,自然目标也不是一个州的兵马都统制,可是宋江呢?能当个县令就高兴的不得了,宋江根本想不到自己之前和朝廷有那么大的瓜葛,还想着美滋滋的在朝廷当个官,真是找死。

吴用临终前表示很后悔:我挖得这个坑不深不浅,刚好让宋江送死

也许吴用当时很后悔,自己这个坑要是在挖的深一点,大开杀戒在厉害点,宋江也许就不会招安,要是挖浅了,不至于让高俅如此憎恨,这样也不用喝下毒酒,可是这个坑却是刚刚好,足够宋江自己送死了。

下一篇

李卫舞弊属下官吏托税欠粮,雍正知道后,全部官升一级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