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古代被君王猜忌而死的四大忠臣,你因为哪位英雄死的最冤屈?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古代被君王猜忌而死的四大忠臣,你因为哪位英雄死的最冤屈?
收藏 0 0

第一位、战神白起

长平之战,白起大破赵军,坑杀赵军降卒四十余万。战后,白起准备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破赵国。可是从秦国传来的却是退兵的命令。原来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话,以秦兵暴师日久,应当让士卒休整为由,允许韩、赵割地求和。范雎本是一个心胸狭窄的说客,长平大胜使他心生嫉妒,怕灭赵之后,白起威重功高,使自己无法擅权便以巧言断送了白起宏伟的军事图谋。白起因此与范雎有隙。 可是秦国罢兵后,赵国不但不愿意献城反而展开了连齐抗秦的活动。秦昭王遂又命白起统兵攻赵,但遭到白起的拒绝。白起认为秦国已经失去了有利的战机,不宜再次出兵。

古代被君王猜忌而死的四大忠臣,你因为哪位英雄死的最冤屈?

暴怒的秦昭王却不懂得战机稍纵即逝的道理,于秦昭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58),派五大夫王陵率兵攻打邯郸,结果秦军攻势受阻,将卒多有伤亡。秦昭王再次任命白起统兵,但白起认为此次必难成功,遂托病不行。范雎此时用私党郑安平代替白起,不出所料伤亡惨重且主将郑安平率两万军队降赵。孤注一掷的秦昭王亲临白府对白起说:“你就是躺在担架上也要为寡人出战。”熟知兵家之道的白起以看出残局无法收拾,坦诚劝秦昭王撤兵,等待新战机。昭王不听,反认为白起有意刁难,加之范雎乘机进谗。于是下令削去白起所有封号爵位,贬为士伍,并强令他牵出咸阳。 由于病体不便,白起并未立即启程。

三月后,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昭王更迁怒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金陕西咸阳东北处),秦昭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白起仰天长叹“我何罪于天下而至此哉”过了很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矣死。”于是引剑自杀。时为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另有一说白起抗命不遵原因是: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赵换来的将是赵国全国的抵抗。因为长平之后赵国深恨白起,所以昭王再次攻赵时白起应该是最不适合当统帅的人选。

古代被君王猜忌而死的四大忠臣,你因为哪位英雄死的最冤屈?

第二位、岳飞

高宗皇帝出于自保的想法,想要将极力主张开战的岳飞与韩世忠两人的军权解掉。在秦桧的谋划之下,很快韩世忠的军队就被秦桧的心腹张俊搅得乌烟瘴气。岳飞也因为过于刚正不阿而陷入阴谋之中。他当初就因为高宗朝令夕改而负气登上庐山已经惹得高宗下不来台,还曾经建议无有子嗣且失去生育能力的高宗皇帝立下储君,这已经引起了高宗皇帝的不满,甚至是猜忌。

古代被君王猜忌而死的四大忠臣,你因为哪位英雄死的最冤屈?

身为武将,岳飞绝不应该参与国君的废立这样的大事,这是宋初就定下来的规矩,一心要玩就大宋江山的岳飞不知不觉就犯了大忌。所以岳飞这样过刚易折的性格给敌人留下了可乘之机。很快在权相秦桧的授意之下,其党羽就对岳飞展开了弹劾。感到时局不妙的岳飞此刻才反应过来,请求辞去自己的高位,但是皇帝陛下显然不想要一个不听话的大将军,所以在圣旨里留下了

“有骇予闻,良乖众望”这样的诛心之句,岳飞辞位后不久就接连遭到了秦桧的构陷,他胁迫岳飞的部下王贵和买通王俊,先是将岳飞的大将张宪收拾掉,然后让王俊构陷岳飞会揣着不臣之心,想要威胁朝廷还给他兵权。

古代被君王猜忌而死的四大忠臣,你因为哪位英雄死的最冤屈?

第三位、高颎

高颎善于识别和推荐人才,注意保护有功之臣。为人谦逊,不居功自傲。史称其有文武才略,明达世务。为相执政近二十年,竭诚尽职,功绩卓著。 大业三年(607年),见炀帝奢靡,甚为忧虑,有所议论,为人告发,与贺若弼同时被杀害,享年六十六岁。诸子遭到流放。

炀帝后,高颎被起用为太常卿,然而他还是没有认清形势。先是炀帝征集周、齐时散失的音乐,高颎反对;随后又对炀帝好声色、修筑长城等事背后议论,对政事非议不断,说什么“近来朝廷殊无纲纪”等语,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炀帝以诽谤朝政罪将高颎诛杀,兑现了当初的诺言。

高颎的死,是如杨坚当初说的“朕不负公,公自负也”吗?高颎之死,死在不识时务。没有认识到,天下是杨家的天下。

古代被君王猜忌而死的四大忠臣,你因为哪位英雄死的最冤屈?

第四位、袁崇焕

袁崇焕被杀的罪名有二,其一是杀了毛文龙,其二是通敌后金。杀毛文龙这一节,暂且不说,且说通敌后金,这一条是非常站不住脚的。比如公元1629年冬天,皇太极率领精兵十万大举进攻。倘若袁崇焕通敌,直接加入后金的阵营岂不简单?但是袁崇焕却是忙着安排沿路防线,尤其是遵化等阵营被攻破后,袁崇焕急忙带兵日夜兼程前往京师护卫,后在城外与后金大军苦战,并且击退了后金大军。单凭这一点来说,说袁崇焕通敌就是不成立的。

古代被君王猜忌而死的四大忠臣,你因为哪位英雄死的最冤屈?

但是后金大军刚退,袁崇焕就被魏忠贤的遗党高捷等人陷害,然皇帝崇祯竟然接受了这些奸佞的奏请,处袁崇焕以凌迟之刑。那么袁崇焕到底是被冤杀,还是死有余辜?其实在他死前的一首诗中就可以看出其中的真情。也可以说袁崇焕死前留下的这10个字,揭示了一段历史真相!即袁崇焕被冤枉的真相,但同时也间接揭露了明王朝必然覆灭的真相。

上一篇

“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一个被误读千年的“白痴”皇帝

下一篇

项羽为何将秦统一后的中国,又重新分割为诸侯国?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