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收藏 0 0

作者丨墨色星辰

小时候,随着外婆到“大街”去玩,总要走过胜利路,外婆总是称呼它们为“仓桥头”和“水澄巷”。当时心里还很奇怪,明明只是一条胜利路,怎么会有不同的叫法,问外婆后她就说,这是以前的老地名。

直到后来,查阅有关资料后才得知,在清末民初时期,解放路口至仓桥这一段路叫做水澄巷,鲤鱼桥至府山桥这一段路叫做古贡院,而中间仓桥到鲤鱼桥这一段叫做大木桥河沿。而在民国后期,水澄巷还曾被改名为范蠡路。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解放后,水澄巷口到府山桥这一段路被正式改名为胜利路,此后,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期,胜利路都还只是一条东起于解放路,西止于府山西路,长不过一公里出头的柏油马路。路的两侧,是高大粗壮的法国梧桐树。它和南北向的解放路呈丁字交叉,东侧是北后街,再东侧就是普通民宅区了。西侧是一块叫三角道地的地方,看着像是村庄,有一条铺着零星石板的村道和胜利路相连。再往西,那就是城外一望无际的农田和零星点缀在其间的村庄了。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大约是在1985年前后,胜利路向西拓宽延伸至环城西路。1988年,仓桥头至府山桥段南侧的民居被拆除,道路全线拓宽,并把沿河一侧改造成为了绿化带。1991年,胜利路向东拓展,延伸至环城东路。此后随着城市的发展,胜利路也不断的东延西伸,如今的胜利路,东起于城东梅龙湖东侧的阳明北路,西止于柯桥区柯岩街道澄湾村附近的镜水南路,已经是一条长约15公里的城市主干道了。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记忆中七八十年代时的水澄巷,没有大街(也就是如今的解放北路)那样的商场林立,繁华热闹,在这条解放后被改名为胜利路的街道上,有名的店铺并不多见,更多的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另外就是学校和影院了。

现在的少儿培训中心☟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九十年代时人民剧院西侧的街面场景☟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对于道路两侧的建筑物,有些已经印象模糊,有些则印象比较清晰,印象中道路北侧从东往西分别有震元堂、望江楼、工商银行储蓄所、人民来信来访室、人民银行、市府、绍兴一中。而南侧有印象的更少一些:分别是糖糕一零、物资公司、人民剧院、人大、法院、仓桥直街口(当时叫红旗路)的胜利路粮油食品店

旧时的震元堂药店☟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八九十年代的糖糕一零店☟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望江楼

虽说家离望江楼不算太远,但由于小时读书玩耍都比较少往那边跑,所以吃过的次数也不算多。仅有的几次记忆就是感觉各种早点都很美味,喉口馒头更是鲜中带香,且不腻口。印象中的望江楼是一家店面不大的点心店,店面的地势比较高,门口是有几级台阶的。这可能和当时的水澄巷口整体地势比较低有关,据我家老太太回忆,以前每到雨季下过大雨之后,水澄巷口总会有很多的积水,老城区有几次涨大水,这里更是积水没膝。不过那时我还小,涨大水时也不会往那边跑,所以也就没这个印象。

下图可能是望江楼民国早期的旧照,不敢肯定☟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工商银行储蓄所

说起工商银行储蓄所,记得当年城区中的银行营业网点是很少的,不像现在,营业网点那是遍地开花。当时除了平常的定期储蓄以外,还有一种有奖贴花储蓄,面额分五元、十元和二十元三种,每月开一期的奖,中奖了在储蓄所兑奖时就撕掉副券(叫做兑奖券)表明已兑奖,本金则到年底统一兑付,说起来这也是零存整取的一种储蓄方式。小时候家里穷,记得父母亲买的一般都是五元和十元两种面额的有奖贴花,手气也不是很好,只是中过几次小奖。

下图为有奖贴花的空白存折

未能找到我们工商银行浙江分行的贴花票面的实物照片☟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露天借书摊

八十年代中后期,大约是在物资公司大楼的西侧角落,还摆着一个露天借书摊。当时正是港台的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兴盛的时候,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等小说名家和其他不知名的各种武侠小说多不胜数(当然有好多都是假借这些小说名家的盗版书),当年我也在这个书摊借过不少次的书,借一本书过一夜的费用一开始是一毛钱,后来逐渐涨到了两毛钱,说起来,我双眼的视力以前一直是 1.5的(当时的视力表下层最好的就是 1.5),后来是在这段时间开始逐年下降的,现在想想挺不划算的,花了不少的钱,还把眼睛看成近视了,冤!

当年物资公司的位置

大约是在如今的艺术中心的正前方马路边的位置☟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人民剧院

再往西就是人民剧院了,小时候学校组织的在那看过的电影不少,不过印象都比较模糊了,只记得第一次在那看的电影好像是《大闹天宫》动画片。而人民剧院建造时的印象倒还是有一些,那是在1980年之前吧,和小伙伴们玩耍时路过西营(人民剧院的东侧边门是开在西营这条小弄中的,方便电影散场时疏散观众,而西营至此转折向北与胜利路交汇),因为当时城区内新建的大型建筑并不多见,再加上小时候的活动范围比较小,所以看到刚刚浇注好的已经干结的略高于地面的钢筋水泥地基,感觉什么都很新奇,当时也刚好没大人在看管,于是就在那上面玩了好一会儿。

当时的人民剧院

大约是在如今的绍兴大剧院的正前方

和艺术中心正西方交叉的位置

剧院前也有一块较大的广场☟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政府机关单位

对于当年的市府、人大、法院等政府机关单位,有印象的事一直比较少,毕竟当时年岁不大,也不可能和这些机关单位有太多的交集,只记得大约是在八九十年代时重建过政府的两幢办公大楼,另外就是每次路过时看到的背着步枪、身体略微前倾着的一动不动地在市府门口站岗的士兵。

想不到网上已经找不到当时的关于市府的照片了

只好拍了大致在同一位置的一张照片来凑数☟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粮油食品店

再过去就是绍兴一中和斜对面的仓桥直街口的粮油食品店了,当年的一中大门的位置和现在基本一致,当然大门是已经重建过几回了,校园里面也改变了不少。高中是在一中读的书,在早上第二节课后的间隙时间,有时会溜出来到学校外的粮油食品店买点零食吃,嘴馋时买点蜜饯糖果,饥饿时买点油三节、金枣、面包等,还有一种用糯米粉油炸而成的食品好像是叫油团(不是现在常见的那种球形的外面沾着芝麻的油团,而是长条形有点像手工年糕模样的不沾芝麻的一种油炸食品),当时觉得很好吃,就是有点贵,只能偶尔吃上一回。

一中各个时期的大门口照片☟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一中对面的粮油食品店的新旧对比照片☟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不,询问了我家老太太,说道以前在水澄巷这条道路的南侧,还有一条河流从仓桥头直通解放路东侧的府河,而在水澄巷口有一座南北向的石桥名叫水澄桥,西侧在仓桥直街口,也还有一座南北向的石桥名叫仓桥,这两座石桥连同中间的这段河道,在五十年代填河拓路时都被扫平了(查资料得知是1953年时的事情),所以直到八十年代,解放路口到仓桥头这一段的路面都是比西侧的路段要宽畅不少的。

图为七八十年代的胜利路红旗路口的场景

可以看出直到八十年代

水澄巷段道路比西侧的要宽不少

另外,照片左侧就是上面介绍的粮油食品店☟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我家老太太所记忆中的水澄巷,与陈蔚南先生所画的旧时水澄巷老街街景略有偏差,在她的记忆中,解放前后的水澄巷大致是这样的:道路北侧分别有震元堂、银行、益新南货店(此为谐音,具体文字不详)、孟大茂、马仁和、牙科、专员公署驻地、烟行、有应堂(为小弄堂,此为谐音,具体是什么字不详,通丁家弄)、刘合兴酱园、小校场、后来的市府所在地、省立绍兴中学(民国早期时称省立第五中学,为绍兴一中前身)。而大家所熟悉的望江楼在解放前后并不在水澄巷口,而是在丁家弄解放路口(丁家弄在后期的填河拓路改造中被并入新河弄)。

《老绍兴风情》系列明信片中的陈蔚南先生所画的水澄巷老街旧景☟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刘合兴酱园的残匾照☟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解放前后省立绍兴中学的大门照片☟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在我家老太太的记忆中,解放初期的政府机构,有专员公署和县政府两级,县政府的驻地在哪,她已经没印象了。而专员公署驻地的位置,在她的印象中比八九十年代时期的市政府驻地位置要偏东,大约是在后来的人民来信来访室这边。而且解放初期政府机关的变动相当的频繁,名称也是经常的变换,具体的细节她也说不清楚,直到1983年撤地建市(如今年纪在45岁之上的绍兴人对撤地建市可能都会有点印象,特别是老城区的居民)后,市人民政府的名称才稳定下来并延续至今。但具体是啥时候政府驻地搬到后来的市府位置的,我家老太太已经没印象了,只记得解放初期这处地方好像也是机关部门驻地,里面很深。

胜利路西侧的古贡院一带的全景照☟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而水澄巷南侧由于是河道,故建筑很少,当时是城区内一个相当热闹的埠船码头,一般到省城或外省去的附近市民或商人多是在这边乘夜航船到萧山西兴后,再转乘其它船只前往各地。另外老太太的印象中记得在专员公署的对面还有一个照壁,而照壁的西侧住着零星几户人家,其中还有一家是箍桶店。

水乡河沿船埠头,仅配图☟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写在最后

以上文中本人的回忆多是七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期,这段时间跨度将近十五年左右的记忆片段,而我家老太太的回忆则多是解放前后的这个时期的印象,但毕竟年代都已比较久远,记忆难免会有所偏差或者缺漏,欢迎各位留言指正,并提供更多的关于胜利路的相关印象(或者其它所有的关于绍兴城乡的旧时印象),从而更加详实细致地还原出一个真实反映城乡居民市井生活、街巷商铺更替兴衰等各方面细节的旧时绍兴城的社会历史风貌。

民国时期绍兴的河埠头☟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民国时期绍兴郊区的百姓人家☟

水澄巷的三生三世!一条胜利路,半城老绍兴的记忆全在这了...

另外,文中所使用的旧照片,本人很难确定是出于哪位先生之手,对于这些旧照片的拍摄者,本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没有这些凝固历史的珍贵照片,所有的记忆终将只是干巴巴的文字,有了它们,记忆中的老地方才有了更多的情感和色彩。

上一篇

姚文元从鲁迅称赞的“灵童"到政治野心家

下一篇

一个小小的手术刀,终结一位老人80年的苦难史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