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一个人的能力太强,也是一种弊端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一个人的能力太强,也是一种弊端
收藏 0 0
一个人的能力太强,也是一种弊端

有个词叫“优胜劣汰”,表面上看没什么毛病,但是,历史上总会有那么一些倒霉的家伙最终败在自身能力的强大上。

拿项羽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偏科异常严重,可以说他是经济白痴、政治白痴和外交白痴,偏偏在打仗方面,能力非常出众。具有如此强大的业务能力,他非但没有让项氏集团进一步强大,反倒成为集团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刘邦退居汉中以后,不到半年时间卷土重来,一口气灭掉章邯等三个前秦势力。彻底占据关中,也就是原先秦国的疆域以后,刘邦一跃成为当时各派势力中地盘最大、实力最强的一支。这个巨大的胜利,使得刘邦一时间没控制住自己。用如今的话说就是,他膨胀了。

项羽就要郁闷多了。先是兵进关中期间被各路诸侯摆了一道,给他安了一个纵约长的空头衔,然后诸侯联军在关中一通奸淫掳掠,这里面作恶的肯定少不了楚军,但是,关中人心里记住的仇人只有两个,一个是作为秦奸的章邯,一个就是首恶项羽。这么一来,项羽肯定是待不下去了,只能和其他诸侯一道撤出关中。

关于撤出关中,一般的法是,项羽在陕西临潼主持了诸侯分封,不算他自己,共封了十八路诸侯,因为分得不公平,导致天下大乱,项羽众叛亲离。在这件事上,项羽同样是做了背锅侠。所谓分封十八路诸侯,除了瓜分秦地的章邯、司马欣、董翳这三位外加刘邦以外,其他诸侯都是当地的地头蛇出身,所谓的封地原本就是他们在天下大乱以后实际控制的地盘,分封无非是对既定事实走个程序、昭告天下而已,项羽这个纵约长在里面扮演的角色,相当于现在公证处的公证员。

再者,早在秦末天下大乱初期,这些造反的诸侯间相互吞并杀戮,已是家常便饭。天下大乱这个锅,真不能让项羽”个人来背。项羽很可能还没搞清到底是什么状况,就自己号称“西楚霸王”。“看“字的潜台词,是自认为诸侯中的霸主,就跟春秋时代的五霸一个性质,其他诸侯虽然和他没有隶属关系,但必须买霸王的面子,必要的时候还要听从调遣。

虽说项羽的实力要强过多数诸候,事实上,众多诸侯却不买他的面子。既然不能说服你,就只能打到你服。于是,项羽开始对周边诸侯进行讨伐。刘邦能够顺利完成还定三秦之战,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项羽根本没精力去关注关中。

刘邦统关中秦地时,项羽正在齐国和当地群众厮杀,其老窝彭城处于空虚状态。

刘邦看到有机可乘,想要一鼓作气灭掉实力最强大的项羽,于是广发英雄帖联络各路诸侯。一下子拉来五十六万人,组团去掏项羽的老窝。

一个人的能力太强,也是一种弊端

如此规模庞大的一支联军去打一座空城,自然是手到擒来。正在山东作战的楚军一下子腹背受敌,陷入非常凶险的境地。丢了大本营的项羽开始展现出超凡的军事才能,面对多数人可能都要绝望的境地,这个当时只有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冷静和大胆。

项羽心里清楚,刘邦的诸侯联军看上去规模庞大,却存在一个最大的破绽:他们并不是一支独立完整的军队,而是一个结构复杂的联盟。任何性质的联盟都逃不出一个铁律,就是成员数量与联盟质量联盟行动力成反比。这和现在网络社区“人数翻番智商减半”是一个道理。欧盟不也是随着成员国的不断增加,变得越来越缺乏活力?乃至到最后,英国为了不被拖累,索性要脱离欧盟。

刘邦面临同样的问题。先前头脑热,为了打仗时规格尽可能高点,所以对要求入伙的诸侯来者不拒,一来二去,把自己弄到了几个月之前项羽所处的尴尬境地,有责无权还无利。除政治上麻烦之外,在实际操作层面,这么大规模的军队缺乏统指挥协调,必然是看着吓人,其实到处都有隙可钻

项羽做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他抛开大部队,带着骑兵,马不停蹄,日夜兼程,从联军各部之间的各个空隙穿过去。然后直扑刘邦所在的大本营,结果一击面中联军只用一个上午即宣告系统崩责。

由此楚汉争霸完成了第一阶段。项羽凭借高超的军事判断和指挥能力扳一局,局面仅仅是到此为止,因为一次胜利并不能改变楚的实力,,对比刘邦虽然输得很值。他背后的关中人百里奉川沃土可是一点没受损失:战争都是在项羽家里打的,打赢打输,砸的都是他的场子。

很多事和打仗的道理差不多,当总量大到一定程度以后,技术问题不再是问题。我技术力比你强,我和你竞争,十次里面输掉九次,我输得起,你只要输一次,再没有翻盘的机会。说得再露骨一点,一切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在现实中其实都不算问题。

一个人的能力太强,也是一种弊端

彭城一战,刘邦败了,但除损失了一部分面子以外,并没有伤筋动骨,至于战损,他前面损失多少,后面萧何马上就能给补上多少。项羽就惨了,虽然打赢了,但自己的场子被砸得七零八碎,最后算下账来,他还是净损失。更要命的是,连串的军事胜利让楚军的将军们得了项羽依赖症。

项梁意外身亡之前,项羽一直扮演一个战将的角色,脑子里没想过做继承人的问题。一夜之间, 项羽成了项氏集团的第一继承人,但他并没有及时转换角色。从手刃宋义到巨鹿之战,再到彭城之战,都是他亲自上手的。

做君王和做名将终归是不一样的。久而久之,楚军上下习惯了直接在项羽的指挥下作战,时间一长,楚军的管理模式必然趋于形,其他将领在主观上逐渐不再习惯于独立应对问题。这种情况并不稀奇,法铁国皇帝拿联仑面临过同样的危险局面。因为老大太能打,非常愿意来亲自上阵。时间一长,众多高管都慢慢退化。最终,拿破仑这个最高统帅干脆成了拿破仑这个最高统帅于化了。最终、F脆店非常惠下面的众多高管都慢慢退化了。最终,拿破仑这个最高统帅干脆成了法军的救火队长,哪个方向战事不利,皇帝就去哪里教火。

人的精力终归是有限的,身为最高管理者,却把大量精力投入具体的实际操作当中,意味着全局化的管理缺位。

彭城之战结束,刘邦留在荥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郑州。他和项羽耗上了。刘邦根本不用担心关中,背后有萧何这个头号大管家料理一切,他只需要隔一段时间回去一趟就行。

项羽则陷人两难的境地。这个时候的楚军,只有他亲自带着才可能打胜仗,要想和汉军对峙,他必须陪刘邦在荥阳待着。荣阳远离彭城,中间还隔着个魏国,项羽不在国都,家里那一摊儿基本没人打理,时间一长,社会运行、经济运转肯定都要出问题。刘邦就在眼前,不弄死他就走了,太不甘心。另外,在汉军眼皮底下后撒,确实是非常危险的。就这样,项羽陪看刘邦在求阳耗上了,这一耗就是两年半。

两年多的时间里,刘邦回了咸阳好几次,项羽却一刻也不敢挪窝。他眼睁睁看着韩信带着偏师一路北上,把一系列的杂牌儿诸侯消灭,最后又灭了齐国,此时,汉军的手已经伸到了楚军的背后。西楚由于老大长期不在家,又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丞相,其治理情况也就可想而知。

西楚的败亡,到此也是毫无悬念的事。

一个人的能力太强,也是一种弊端

下一篇

司马师死因分析,惊而目出,只是病重到无可救药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