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可怕的敌人,朱元璋前半生的劲敌,差一点使大明朝变成大汉朝的人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可怕的敌人,朱元璋前半生的劲敌,差一点使大明朝变成大汉朝的人
收藏 0 0

导语:

元末的农民起义军中,许多起义军的领袖都没有抵挡住元朝的招安,就连朱元璋,也曾经与元朝暗通消息,但是只有一个人,从头到尾一直坚决反抗元朝的统治,不屈不挠,坚持到底,堪称当时的英雄,这个人就是朱元璋的一个劲敌,一个可怕的敌人——陈友谅。

可怕的敌人,朱元璋前半生的劲敌,差一点使大明朝变成大汉朝的人

陈友谅出生渔民家,他的爷爷原本姓谢,后来因入赘了陈家,所以从他父亲开始,就都姓陈了。陈友谅兄弟5人,他排行第三,少年时期读过点书,略通文才,但是他属于心狠手辣,胆大妄为的性格,从他一生的行为来看,没有什么不敢干的。别人把义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但是他却弃之如破履。

陈友谅从小就被人歧视和唾骂,因此内心有强烈的自卑感,因此他有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意愿,他觉得要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一切都要靠自己。于是他努力读书,终于找了一份体面的差事,在县衙写文书。但是这样依旧没有让他找到自信,那些歧视他的人,依然歧视他。时间长了,他就觉得,原来读书也不能改变什么。慢慢的,他找到了另外一条让别人尊重的道路,那就是权力。

可怕的敌人,朱元璋前半生的劲敌,差一点使大明朝变成大汉朝的人

陈友谅觉得,只有不断的往上爬,直到爬到权力的顶点,那些曾经歧视他的人,肯定会对他点头哈腰。于是,当徐寿辉的起义军来到他的家乡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参加了起义军。跟随着徐寿辉的起义军,陈友谅做到了元帅簿书椽。没过多久,徐寿辉称帝,创建了政权,还提出了“摧富益贫”的口号,得到了贫农阶层的拥护。由此看来,陈友谅参加起义的动机和那些贫苦农民不通,他的动机是一个信号,代表着在陈友谅心中,忠义和忠诚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有了权力,别人才不敢藐视他,歧视他,他才会活的有尊严。

陈友谅所学的知识中,四书五经似乎没什么重要地位,相反,他的“杀人灭口”“斩草除根”“无毒不丈夫”的人生哲学是他身上的闪光点,这一点被徐寿辉和倪文俊看重和欣赏。但是没想到的是,陈友谅的人生哲学是无差别攻击,徐寿辉和倪文俊最后也无一幸免,最终成了他的刀下之鬼。

可怕的敌人,朱元璋前半生的劲敌,差一点使大明朝变成大汉朝的人

杀了倪文俊后,徐寿辉成了陈友谅手中的傀儡,他挟持徐寿辉,对朱元璋发起了进攻。徐寿辉觉得做傀儡皇帝生不如死,但是他又不想死,因此想把自己的权力交给陈友谅,换回自己的自由。但是徐寿辉想的太天真了,陈友谅权力照收,但是依旧没有逃出陈友谅的手掌心。

公元1360年,陈友谅挟持徐寿辉,自立为汉王,设置王府官署,仿曹操故事,正大光明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这个天子本来就是个逆贼。攻克太平城,陈友谅的部队进入采石矶后,陈友谅派人杀了徐寿辉,因为他觉得此时的徐寿辉已经是他的绊脚石了。杀了徐寿辉之后,陈友谅立刻登基,即皇帝位,立国号汉,此时的陈友谅已占据了两江和湖广之地。

朱元璋坐不住了,他担心陈友谅和张士诚合作,一起来对付他,因此他先下手,开始设计对付陈友谅。但是事情真的那么容易吗?陈友谅占尽地利,占据了长江上游,手里有强大的水军,这些朱元璋都没有,凭什么来对付他呢?因此朱元璋只能高挂免战牌,苦思应对良策。

可怕的敌人,朱元璋前半生的劲敌,差一点使大明朝变成大汉朝的人

终于,朱元璋想到了应对的策略,避己之短扬己之长,水上打不过陈友谅,那就想办法把他引到岸上来打。为此,朱元璋拍了原来陈友谅的手下大将康茂才去卧底,然后朱元璋则在岸上部署各种伏击战,引诱陈友谅进入彀中。

当了皇帝的陈友谅,终于满足了,他看到文武百官在他面前乖乖的听自己训示,觉得年轻时受到的所有屈辱都得到了弥补,只要收拾了朱元璋,整个天下就都是他的囊中之物了。因此,徐寿辉刚过头七,他就带兵一路进攻,激动之后,发现自己中了计。朱元璋的五路大军在徐达、常遇春、冯胜等人的率领下,对陈友谅的军队进行了疯狂的攻击,骑兵纵横,所向披靡。陈友谅的水军则是弃甲抛戈望风逃窜。

可怕的敌人,朱元璋前半生的劲敌,差一点使大明朝变成大汉朝的人

兵败后,陈友谅带人一路逃到了九江,朱元璋则是乘胜追击,夺回了安庆、太平、信州、宜春等地。陈友谅则是一蹶不振,一直在做无谓的抵抗。在朱元璋一次次的逼迫下,陈友谅终于忍无可忍,决定和朱元璋来一次大会战,一决雌雄。于是,陈友谅率军60万人,围攻南昌85天,朱元璋的救援部队一到,双方就开始激战,大战持续了36天,最后陈友谅全军覆没,陈友谅也被乱箭射死,大汉国也就随之土崩瓦解了。

可怕的敌人,朱元璋前半生的劲敌,差一点使大明朝变成大汉朝的人

很多人都在想,为什么朱元璋当时要先攻打实力强大的陈友谅,而不是先去打张士诚呢?因为朱元璋知道,张士诚是个商人出身,有着传统的小富即安的心态,陈友谅则不同,此人心狠手辣,不仁不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如果先与张士诚开战,陈友谅必然会趁机攻打自己,到时候腹背受敌,失败在所难免。不得不说,最了解自己的永远是自己的敌人。陈友谅就是被朱元璋看透了性格,才会一败涂地。

上一篇

曹操和他本是少年基友,为何最终反目成仇,不共戴天?

下一篇

关羽被害后,曹操和吕蒙都相继而死,是巧合还是另有原因?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