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崇祯为什么一定要杀袁崇焕?原因很简单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崇祯为什么一定要杀袁崇焕?原因很简单
收藏 0 0

明朝这个朝代至少有两多,一个是大宦官多,另一个就是名将多。作为明朝最后一个名将的袁崇焕,自然备受关注。现在袁崇焕已经被看做是抗击后金的民族英雄,地位与岳飞几乎相同。很多人说崇祯皇帝昏聩无能,听信谗言,自断长城,袁崇焕一死,明朝再没有能战之将,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崇祯皇帝为什么要杀死,而且用最残忍的方式杀死袁崇焕。

崇祯为什么一定要杀袁崇焕?原因很简单

袁崇焕“通敌”这个说法,来自清朝修的《明史》一书。书中将袁崇焕被处死,归于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就是说清朝认为大清的开国皇帝,把明朝的皇帝和大臣们愚弄了,袁崇焕是被清朝干掉的。但是崇祯杀死袁崇焕的罪名里,没有通敌叛国这一条。所以,清朝的说法,证据明显不足。其实我认为袁崇焕不是死于反间计,而是死于政局的变换。

崇祯为什么一定要杀袁崇焕?原因很简单

1629年,后金军队突入了明朝内地,甚至到了危及明朝政权的地步。在这以前,后金与明朝的交战,始终停留在局部,就是在明朝看来,后金属于蚍蜉撼树,一个藩属国只能小打小闹,难成大气候,所以从1619年萨尔浒之战开始,后金和明朝整整十一年的对战,无论前线如何、战况如何,都不影响朝廷内的党争,所以才会出现熊廷弼阵前被换、东林党人监军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卢象升、熊廷弼很多将领领兵出战时,朝廷上下波澜不惊,而轮到袁崇焕领兵,全帝都的官民恨不得倾城欢送。因为在1629年之前,从皇帝到百姓,没有一个觉得这是个“事儿”。

崇祯为什么一定要杀袁崇焕?原因很简单

袁崇焕在出征前,向皇帝夸下了海口,提出了一个“平定后金五年计划”,就是说给他五年时间,他能平定后金,收复辽东。当时崇祯皇帝听了自然龙颜大悦,向袁崇焕保证钱粮不缺、武器精良、用人不疑,最后还赐了把“尚方宝剑”。袁崇焕拿着尚方宝剑,祭剑的就是大将毛文龙。毛文龙是个很有名的抗击后金的将领,可是为人有点狂妄,也有点不袁崇焕。袁崇焕先斩后奏,杀了毛文龙,崇祯为了“五年计划”,也就捏鼻子认了。但是仅仅一年以后,皇太极的军队就已经到了大明腹地,也就是己巳之变。

崇祯为什么一定要杀袁崇焕?原因很简单

这个战败的锅谁来背?是皇帝还是袁崇焕?难道让皇帝承认自己无能,用人不当,调拨不力,结果输了?所以到了这个时候,袁崇焕不死已经不行了,他活着皇帝就丢脸。己巳之变的责任,必须由袁崇焕来承担。处理袁崇焕暗自的兵部尚书梁廷栋,本来想把袁家满门抄斩,结果余大成对他说:“袁罪何来?岂非敌袭围京?吾视尚书反复六任也,坐兵部者全身而退者未有一人,今袁无能,令处夷刑,后敌又围京,先顾公之三族。”简单的说就是袁崇焕的罪怎么来的?不就因为后金军队围困了京城?你现在是兵部尚书,你下令把袁家夷三族,等下次敌军再来,就该夷你家的三族了。

崇祯为什么一定要杀袁崇焕?原因很简单

所以梁廷栋强烈建议给袁崇焕减刑,才改判了流放。从中可以看出,明朝的官员对于袁崇焕获罪的原因心知肚明。根据以往明朝对后金作战,军事失败督抚必获罪的惯例,己巳之变这种在当时最大的军事失败,这本身就足以让袁崇焕获罪,而且已经足以判死,何况前期还先斩后奏、欺骗皇帝感情、私下议和伤害天朝颜面。所以袁崇焕的罪就是“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而全国的官民,因为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有听说过后金人战斗力是否厉害,所以如此重大的失败,必然导致对督师袁崇焕的怀疑和愤恨。后来崇祯皇帝判处袁崇焕凌迟,全京城人花钱买肉片也就不难理解了。

历史是残酷的,我们今天同情袁崇焕,就是因为虽然他和岳飞、于谦一样冤死,但是他是死的最憋屈的民族英雄,甚至没有得到当时百姓的理解和颂扬,由于受到时局的影响,举国上下,都恨不得生啖其肉、痛饮其血。

上一篇

明朝的东林党究竟是什么?真的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吗?

下一篇

洪承畴13万辽东精锐不敌皇太极,被迫投降,真相是什么?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