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命”是什么?看看中国历朝历代对“命”的理解。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命”是什么?看看中国历朝历代对“命”的理解。
收藏 0 0

命是什么?古代有多种解释。

命是生命。《论语》中有云:“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

命是命运。《易经》中有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天寿之属是也。

命是天命。《诗经》中有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孔颖达疏:“言天道转运,无极止时也。”又云:“天维显思,命不易哉!”

命是福祉。《尚书》中称命为五福之一:“五福,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命是文化修养。《易经》有云: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孔子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命是客观规律和知识。

民间把仕途、姻缘、财禄的得失归为命,有的人命好,那就是命里注定。

“命”是什么?看看中国历朝历代对“命”的理解。

先秦时期

早在先秦,人们对“命”就有较为系统的阐述。

《墨子·非命》中记载到当时流行的命定论:“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乱;命寿则寿,命夭则夭。”当时人们认为命决定了人的富贫、众寡、治乱、寿夭、赏罚,人只能消极地对待命。

“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术,非仁者之言也。”墨子不同意命定论,他认为命定论使人不能努力治理国家,从事生产;反而容易放纵自己,走向坏的一面。命定论是那些暴君、坏人为自己辩护的根据,也是天下贫困和凶恶的根源。

关于检验言论,墨子提出了“三表”法,即通过考察历史、社会实情,并在实践中检验言论,坚决反对误国误民的命定论。

墨子主张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三表”法,即通过考察历史、社会实情,并在实践中检验言论,坚决反对误国误民的命定论。

“命”是什么?看看中国历朝历代对“命”的理解。

两汉魏晋

由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所以关于命的观念最为复杂。有天命、国命、人命、寿命、禄命、正命、随命、遭命、触值之命、强弱之命等说法。

汉代的人们普遍认为:死生寿夭、富贵贫贱、上智下愚皆是命中注定的。例如思想家扬雄认为命是不可回避的天意,天之命不可知,但是人可以掌握自己的行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种观点在中国历史上颇为流行,至今仍然影响着不少的中国人。

魏晋时代成书的《列子》当中有《力命篇》,旨在说明命与力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命是必然之期,力是进取之力。命非力不成,力非命不就。

强调了非人所能宰制的“命”与人为的“力”都不可偏废,有其命必资其力,有其力必副其命。命是天命,不可抗拒,但是人可以尽力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命”是什么?看看中国历朝历代对“命”的理解。

南北朝时期

梁朝刘峻以《世说新语注》而知名,他在命理上也有研究。他认为“士之穷通,无非命也。”

刘峻在《辨命论》中指出,像屈原、贾谊这些德行高尚、才华出众的人,当年都受到排挤而无法施展才华,而且结局都很悲惨。由此看来,所谓命运,诸如生死、贵贱、贫富、治乱、祸福之类的人生际遇,都是自然天赋、生来如此的,并没有鬼神仙佛所主宰。

佛教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教义也都是糊弄人的空话。不然的话,上述那些好人没有得到好报且不说,有些人一样地行善,还有一些人一样地做恶,可他们的祸福结局却完全不同,又该怎么解释呢?

《辨命论》宣传了自然命定论,认为命不是鬼神决定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又说命是不可知的,否认了算命术。当然此文任命摆布的消极思想,缺乏人定胜天的进取精神,是因为刘峻自负有才,但仕途不通达,便把自己的命运归为天定的,不可改变的,这种对命运的认识反映了南朝士人对命运的总体看法。

“命”是什么?看看中国历朝历代对“命”的理解。

唐宋时期

唐代《杂说》中有云:“夫论成败者,固当以人事为主,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要用命来论人事的成败,其实是违背了道理。

宋朝文人大多相信命理,官员派驻外地,都要请人推其五行休咎,然后出发。连宋徽宗都在其潜邸密让相国寺的陈彦人为他算命,陈彦谈禄命如神,根据徽宗的八字,说其之后必有一大劫,其后果然有靖康之祸。

文天祥对“命”也有独到的看法,他说:“命者,令也天下之事至于不得不然,若天实使我为之,此之谓令,而自然之命也。”如“国有灾大患,不容不出身扦御,天实驱之,而非夫人之所得为也。”

文天祥认为“命”是事物的发展必然趋势,是自然状态,不是鬼神所使,命理家的学说是不可相信的。文天祥的命理观表现出唯物论成份,以个人利益服从民族利益,服从自然之命。

朱熹认为“命”是一个虽浅亦深的问题,他讲到:“世以人生年月日时所值干支纳音,推知其人吉凶寿天穷达者,其术虽若浅近,然学之者亦往往不能造其精微。盖天地所以生物之机,不越乎阴阳五行而已,其伸屈消息,错综变化,固已不可深穷,而物之所赋,贤愚贵贱之不同,特昏明厚薄亳厘之差耳,而可易知其说哉。”

朱熹认为算命之术虽然从一个人的生辰八字上来推衍一个人的吉凶寿天,但是还是不够达到精微之处。

“亦足以知夫得于有生之初者,其赋予分量固已如是,富贵荣显,固非贪慕所得致,而贫贱祸患,固非巧力所可辞也。”在朱熹看来,富贵不是依靠贪慕所得,贫贱也不可取巧回避。

“命”是什么?看看中国历朝历代对“命”的理解。

清朝

从《四库提要》看,四库馆臣对命理术是半信半疑。他们在《玉照定真经·提要》云:“所言吉凶应验,切近中理,亦多有可采。如论年议、月仪、六害、三奇、三爻、四象之类,尤多阐发。唯推及外亲女婿,以曲说穿凿,不免牵强附会耳。”

在《星命溯源·提要》亦云:“其论星度乘除生克及兼取值年神煞,亦未可尽废也。”

依此可见,清代的四库馆臣认为命理术不可尽废,其中有合乎情理的内容。但因为流弊太多,不应该拘泥于命理观念。

“命”本是虽浅亦深的问题,当世道日衰之时,民众就更相信命运,有人说是衰世之人最糊涂,愈是愚昧者愈相信命理,愈是相信命理就愈是愚昧。

我觉得其实不然,乱世之时,人们朝不保夕,颠沛流离,生死之事随处可见,与其说信命,不如说是对未来的不可掌握带来的恐惧罢了。

至于说“愈是愚昧者愈相信命理”不过是双重标准罢了,普通民众信命是愚昧,科学家信命、信宗教就是情怀?对未知产生好奇不是告知们的专属物品,人人皆可有之。

谁说过只允许你喜欢量子物理,就不允许我信星座命理的?

“不在天命之有无,而在人力之难易。”命,本来是指生命由发生到成长、到衰亡的过程。渐渐成为了人吉凶祸福,贫富贵贱地概括。“命”字本无过,人心是非耳。

“命”是什么?看看中国历朝历代对“命”的理解。

我是颜汀zeng,专注讲解历史。喜欢历史的朋友们可以点个关注哦!

上一篇

人类认识曲折前进的原因是追随众说,为旧范式添砖加瓦?

下一篇

战国七雄的首都,现在是什么样子?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