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人们是在什么时候掌握的,十二律的乐律和五声七声知识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人们是在什么时候掌握的,十二律的乐律和五声七声知识的
收藏 0 0

本文系作者喜欢新闻的我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先秦音乐舞蹈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战国末年(公元前3世纪)的上古时代,以汉族音乐为主体,包括少数民族音乐的中国音乐传统已经形成,以后又随着时代而不断发展演进。商代后期人们已掌握了12律的乐律知识。公元前6世纪的周景王时已有12律和五声、七声地称。“五声”、“七声”也称“五音”、“七音”。五声音阶在传统音乐中占主导地位。

人们是在什么时候掌握的,十二律的乐律和五声七声知识的

传统音乐 绘图

中国舞蹈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最初,舞蹈与音乐密不可分,融为一体,二者都是原始人类对劳动生活的艺术再现或仿效。乐舞艺术文化孕育并诞生于原始社会时期。石器时代,中华民族在开辟草莽过程中,创造出原始舞蹈。人们把劳动的愉快、丰收的喜悦、节日的欢乐、祈祷的虔诚、愤怒的谴斥、灾病的忧伤、爱和恨的倾诉,往往通过有节奏的动作表现出来,这便是原始舞蹈。周朝建立,周公制礼作乐,乐舞的祭祀和教化功能强化,相应建立宫廷雅舞体系。雅舞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时所用的乐舞,分为文舞和武舞。

人们是在什么时候掌握的,十二律的乐律和五声七声知识的

古代舞蹈

文舞歌颂君王以德服天下,如《云门》《咸池》《大韶》《大夏》;武舞表示国力的强盛,如《大武》。文舞执龠(乐器)和翟(鸟羽),武舞执干(盾牌)和戚(斧钺),故两者又统称为干羽舞”。以上合称“六舞”,“六舞”是周代雅乐的典型代表,除供统治者娱目外,主要还在于配合奴隶制的礼制,维护森严的等级制度。秦朝设立过音乐机构“乐府”。汉承秦制,朝廷也有乐府。至汉武帝时,“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时。府的乐歌大致可分为“鼓吹曲”和“相和歌”两大类。

人们是在什么时候掌握的,十二律的乐律和五声七声知识的

汉武帝

鼓吹曲用于效庙祭祀、军队、仪仗、典礼中,是一种节奏明朗的乐曲,其中吸收了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的乐歌。相和歌,源出于各地流行的民歌,即“街陌谣讴”,其中大概也有少数民族乐歌。这种“街陌谣讴”往往采用互相唱和的形式,一个领唱、大伙帮腔。这便是相和歌的名由。南北朝时,南方各地不断涌现新乐曲,而记载下来的主要是“江南吴歌”和“荆楚西曲”。吴歌即今江苏一带民歌,产生中心为建康(南京)。西曲歌出于荆(江陵)郢(武昌)樊(襄樊)、邓(邓县)之间。西曲分布在今湖北、江西、四川北部、河南一带,绝大部分与楚声有关。

人们是在什么时候掌握的,十二律的乐律和五声七声知识的

鼓吹曲的人

百戏是汉魏晋南北朝乐舞的特有形式。“百戏”是指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歌唱、滑稽、幻术等众多艺术门类综合起来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样式。百戏起源于上古时代蚩尤以角抵与黄帝相斗的角抵戏,秦代时角抵戏广泛流行,并已进入宫廷表演的行列,又逐步扩大为一种综合性竞技戏乐形式。两汉时,角抵戏进一步发展为“百戏”。这种综合性乐舞表演广泛流行于社会各阶层。由于百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兼容并蓄各种艺术技巧,因而统治者常用来显示天下太平,与民同乐,或用来招待四夷之宾及国外使节。

人们是在什么时候掌握的,十二律的乐律和五声七声知识的

杂技 绘图

汉武帝时代,宫中经常举行百戏表演,特别是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的使节络绎不绝至汉,武帝为显示汉之富强,多次举办规模盛大的百技联欢。“长袖舞”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种类之一,也是汉代最普及的舞蹈之一。戚夫人所擅的“翘袖折腰”舞就是“长袖舞”。汉代舞蹈有较强的时代感和审美追求,它情感热烈,意态舒昂,轻灵飘逸,雄健有力,显示出唐时期是中国乐舞艺术文化史上的鼎盛时期。隋唐两代的寺,是乐舞艺术的政府主管机构,负责宫廷乐舞的编排演出,乐舞艺人,定期考核乐舞艺人。

人们是在什么时候掌握的,十二律的乐律和五声七声知识的

长袖舞

隋初,宫廷宴乐置七部伎,一是国(即西凉枝,出于河西地区),二是清商伎三是高丽(朝鲜)四是天竺伎(古印度),五是安国伎(中亚布哈拉),六是电兹枝,七是文康(即礼毕);又杂有疏勒、扶南(柬埔)、康国、百济(在今朝鲜)、突厥(中国北部民族)新罗(在今朝鲜)、国(在今日本)等伎。唐前期100多年间,继承和发扬南朝和北朝的文化传统,民间音乐活动繁盛。唐初沿用隋九部乐,唐太宗贞观年间增为十部,将隋九部乐中的“礼毕”删去,外增加燕乐(宴乐)和高昌乐。

参考资料

·《云门》

·《咸池》

上一篇

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学说之兵家

下一篇

为何说刘备征伐东吴兵败不单是他阵前失误,更是诸葛亮长远失策?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