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民国最甜蜜夫妻:结婚2年丈夫去世,妻子独居50年,感动千万人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民国最甜蜜夫妻:结婚2年丈夫去世,妻子独居50年,感动千万人
收藏 0 0

在民国时期这个新旧思想碰撞交织的独特年代里,受到西方开放思想影响的中国文人们,感情生活都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令后人津津乐道。

但是,在这个风流故事随手一抓就是一把的年代里,也有那么一些痴情的种子,他们幸运地遇到了真心相爱的知己,并且为守护这段爱情付出了一生的时间。民国著名的翻译家朱生豪和才女宋清如就是这样一对令外人艳羡的夫妻。

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

1912年2月2日,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的一个商人家庭,朱生豪出生的这天,他们家南门的算命先生说这一天正是文昌日,男孩的八字里有文昌星坐命,将来读书一定会成大器。

朱生豪的父亲名叫陆润,母亲叫朱佩霞,朱生豪还有两个弟弟。一家五口人本来是过着不算富裕但也是非常和谐的生活。祖上留下一座大宅子,“房屋和庭园各占一半,因此空气真是非常好,有一个爽朗的庭心,两个较大的园子,几个小天井,前后门都有小河通着南湖”。这所房子除留一部分自住外,出租给三家人家和一家油行,每年有三百块租金贴补生活。

1917年,朱生豪到嘉兴开明初小读书,成绩优异的他,小学毕业的时候就得了甲级第一名,成为名副其实的“小状元”,从小就显露出了他那非同常人的过人才华。

民国最甜蜜夫妻:结婚2年丈夫去世,妻子独居50年,感动千万人

一家人的温馨生活在朱生豪10岁的时候发生了变故,先是父亲生意失败,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顿之中,1922年的冬天对年幼的朱生豪来说似乎格外地寒冷,这一年母亲因病去世。祸不单行,1924年,父亲又因病离世。

父母相继离去,留下朱生豪和两个年幼的弟弟,他只能带着弟弟们去投奔姑姑,幸好母亲生前曾经为他们留下了一笔用来读书的专款,失去了双亲的朱生豪还是得以升入了秀州中学。

秀州中学是教会学校,校长窦维斯是美国人,他非常喜欢这个优秀的学生,亲自教朱生豪学英语,让他用英语朗读课文。上高中后,朱生豪开始读莎士比亚的戏剧。

十七岁的时候,朱生豪凭着学费全免和奖学金,来到了省城杭州的之江大学国文系读书。

社长夏承焘老师评价朱生豪:“其人今年才二十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

我实在喜欢你那一身的诗劲儿,我爱你像爱一首诗一样

在大学里,朱生豪遇到了他一生的爱人,著名的才女宋清如。美妙的爱情激发了朱生豪的文学才华,他一发不可收拾地位宋清如写下了许许多多美丽的情诗,而相比于这些美丽动人的情诗,他们的爱情生活则更为真挚感人。

1911年出生的宋清如,只比朱生豪大了一岁,她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的一个富豪家庭。1932年考入之江大学,和朱生豪一样,宋清如也是一个诗歌爱好者,她大学期间就在《现代》等多种文学刊物上发表诗作,有着“不下于冰心女士之才能”。

宋清如和朱生豪的相识相爱,正是源于两个人共同的爱好:诗歌。家庭富裕的宋清如,从小的梦想就是读书,初中毕业后,家里人希望她回家结婚,她却说“不要嫁妆要读书”,母亲非常疼爱这个宝贝女儿,成全了宋清如读书的梦想。

之江大学有一个爱好写诗的同学们组织成的“之江诗社”,宋清如把她写的诗拿给学长朱生豪指正,三天后,朱生豪给宋清如写信,并附上了三首新诗让宋清如评价。

两个诗歌爱好者就这样因为共同的爱好惺惺相惜起来,宋清如本来是写新诗的,朱生豪一字一句的教宋清如写古诗词后,她就不再写新诗了。

1933年,21岁的朱生豪大学毕业了,大学毕业的朱生豪,因为出众的英文能力,很快被上海世界书局聘任为英文编辑,每个月能拿到七十大洋的薪水,他给老家的亲人们寄回去三十大洋,剩下的钱除了生活必须的花费,都用来买莎士比亚的作品,用来完成自己的翻译梦想。

民国最甜蜜夫妻:结婚2年丈夫去世,妻子独居50年,感动千万人

“一年之中,整天不说一句话的日子有一百多天,说话不到十句的有两百多天,其余日子说得最多的也不到三十句。”不爱说话的朱生豪用来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就是不听地给宋清如写诗。

宋清如1936年才从之江大学毕业,这期间他们一直通过书信联系,朱生豪给宋清如写了308封情诗,光对她的称呼就有七十余种,比如:祖母大人、傻丫头、无比的好人、小亲亲、宝贝、宋宋、妞妞、小鬼头儿、昨夜的梦、宋神经、你这个人、女皇陛下……

而朱生豪在信末给自己的署名画风更是千奇百怪:一个臭男人、你脚下的蚂蚁、快乐的亨利、白痴、猪八戒、罗马教皇、顶蠢顶丑顶无聊的家伙、丑小鸭、你的靠不住的、常山赵子龙、牛魔王……

朱生豪给宋清如写的情诗是真正的甜死人不偿命: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两天我很快活,而且骄傲。你这人,有点太不可怕。尤其是,一点也不莫名其妙。”

“风和日暖,令人永远活下去。世上一切算得什么,只要有你。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同样也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我实在喜欢你那一身的诗劲儿,我爱你像爱一首诗一样”。

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声里做梦,那意境是如何不同

毕业后,宋清如当上了自己想成为的老师,朱生豪则一直在上海从事翻译工作,因为战乱的原因,宋清如辗转各地教书,两个人一直是聚少离多。

异地10年,他们之间一直是通过书信往来,但再遥远的距离都没有改变两个人坚定相爱的初衷。1942年,30岁的朱生豪和31岁的宋清如终于修成正果,夏承焘为他们题下了“才子佳人,柴米夫妻”八个大字。

宋清如回忆他们婚后的生活是:“他译莎,我做饭”,朱生豪把自己关在家里一心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却被累垮了身体,1944年12月, 完成了37种莎剧中31种翻译的朱生豪,留下新婚仅两年的妻子和年仅一岁的儿子,撒手而去了。

朱生豪去世后,宋清如非常绝望:“你的死亡,带走了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的悲哀。人间哪有比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爱的人由病痛而致绝命时那样更惨痛的事!痛苦撕毁了我的灵魂,煎干了我的眼泪。活着的不再是我自己,只似烧残了的灰烬,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漪涟”。

但宋清如毕竟是坚强的,她独自一人抚养刚满一岁的儿子,又替朱生豪完成了180万字遗稿的全部整理校勘工作,交由世界书局出版。1955年到1958年,她还在朱生豪弟弟的协助下,翻译完成了朱生豪未竟的五部半莎剧。

民国最甜蜜夫妻:结婚2年丈夫去世,妻子独居50年,感动千万人

在余生的50年里的,宋清如也曾遇到过另一次爱情,但最终并没有走到一起。

1949年的时候,宋清如到杭州高级中学教书,遇到了大学校友学校的总务主任骆允治,骆允治对宋清如非常照顾。

儿子朱尚刚在《诗侣莎魂:我的父母朱生豪、宋清如》一书中说:“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骆先生常常在课余和假日来看母亲,后来,母亲怀了孕,并且于一九五一年暑假回常熟乡下生下了我妹妹。”

但因为两个人最终并没有结婚,宋清如一直没有对外提起过这个不公开的女儿,

1997年6月,宋清如突发心脏病去世。在嘉兴朱生豪故居门口,有一座朱生豪与宋清如相拥在一起的雕塑,这座雕塑的基座上还有朱生好写给宋清如的诗:“ 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声里做梦,那意境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声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 ”。

上一篇

面对敌人包围,他沉着冷静,想出悬羊击鼓的方法,最终挽救大军

下一篇

人治者,卑其用,臣少小小,象父生其子,子少未能为父作策也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