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诗圣的衣钵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诗圣的衣钵
收藏 0 0

感其真情,留其气节,存之于心,默然难忘

原创:三金一十四哦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诗圣的衣钵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35岁,在长安应试落第,其一生在官场不得志,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并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47岁时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59岁,“冬天到了,诗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衡阳的舟中。”“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寞中陨落了。”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圣的衣钵

古有禅宗衣钵传六世,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是谓中原六祖。

伟大的诗圣杜甫,就像一颗夜明珠一样,在盛唐的光芒下默默无闻,似乎只是一颗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石头,但是死后却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在文学史上震烁古今,我将其比为文学史上的达摩老祖,也传下了自己的衣钵绝学。

第一代传人:元稹,白居易

杜甫死后,他的诗篇受到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杜诗更是直接影响了元白二人以及其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

他们得到了杜甫的绝学,一个“真”字。

他们放弃了堆砌华丽的辞藻,反而用最率真、最浅白的语言写诗;也和杜甫一样时刻关心着时事,心系着天下百姓,敢于直抒胸臆的呐喊出那些不公平的人,不公平的事。

第二代传人: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成为了这次政治斗争当中的牺牲品;45岁时,在郑州病故。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此外李商隐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他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受杜诗影响甚深,他也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李商隐善熔百家于一炉,故能自成一家,开辟了晚唐唐诗的新纪元。我总是把他想象成杨过集百家之精华而创黯然销魂掌。

李商隐继承了杜甫诗歌忧国忧民的精神和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风格;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的浓艳色彩、精工艳丽;以及李贺诗歌的幽约奇丽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他悲怆哀怨的情思和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源于屈原;他诗歌意旨的遥深、归趣难求的风格与阮籍有相通之处;他的一些长篇古体,雄放奇崛又近于韩愈;还有少数诗歌清新流丽、纯用白描,脱胎于六朝民歌。

李商隐也得到了杜甫的绝学,一个“情”字。

他和杜甫一样“忧乐俱过于人”,他们两个的诗“温柔敦厚”“钟爱缠绵”,对天地万物无不饱含着深情,实可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千年沧海遗珠泪,未许人笺锦瑟诗”——《读义山诗》

第三代传人:文天祥

文天祥,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江西抗元,不幸战败被俘,令其写书信招降张世杰,文拒之,并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有曾说“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

文天祥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在狱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而杜甫更广泛的影响是,杜甫的作品将律诗从文字上的游戏变成了抒发政治抱负的载体,对后来的诗人政治题材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文天祥得到了杜甫的绝学——“气节”二字

宋朝理学的发展确保了杜甫作为诗的典范和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苏轼阐释了理由:“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他思考的能力铸就了他的影响力,出于他对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向往,他深受政治家的推崇,改革家也学习他对穷人的悲悯,文学家学习他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


杜甫对后人的影响还有道德方面的。二十世纪,美国现代诗人雷克斯罗斯认为杜甫所关心的是人跟人之间的爱,人跟人之间的宽容和同情:“我的诗歌毫无疑问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响。我认为他是有史以来在史诗和戏剧以外的领域里最伟大的诗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和荷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亲切”。

杜甫不只在中国留名,还扬名海外。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他对日本文学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名声。杜甫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杜甫也是美国作家雷克斯罗斯(Kenneth Rexroth)最喜欢的作家。

在当代,杜甫对国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被重新诠释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含义,而他本人因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赞赏。

诗圣的衣钵

上一篇

吕布死后,曹操把他的方天画戟赏给了谁?

下一篇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回到家乡?现在为何都要留在北京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