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为什么曹丕娶庶母遗臭万年,而王昭君嫁给儿子却名垂青史?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为什么曹丕娶庶母遗臭万年,而王昭君嫁给儿子却名垂青史?
收藏 0 0

有人问,为什么曹丕娶庶母遗臭万年,而王昭君嫁给儿子却名垂青史?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其中的原因。

曹操临终前对曹丕说他死后,他的小妾们愿意改嫁的要允许她们改嫁,不想改嫁的就把她们好好养起来,结果曹丕就接收了曹操的小妾为自己的姬妾,这件事遭到后世攻击诟病。同样是接收后母做妻妾,王昭君却受到后世赞颂。这主要是社会制度和社会伦理的不同吧。

为什么曹丕娶庶母遗臭万年,而王昭君嫁给儿子却名垂青史?

首先我很赞赏曹操,在当时中原的男权社会,男人那时候根本就不把女人当人,而小妾就更不是“人”了,如果丈夫死了,小妾殉葬、守寡终身,以及后世帝王死后嫔妃出家为妮等,死和孤老是那些女人的通常结局,自己死后不规定那些姬妾为自己怎样怎样的已是很好了,怎么还会替她们着想呢。后世男人们为了自己及自己宗族的利益更是强化女人的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的封建道德,强迫女子去遵守接受,倘若不从便要用口水淹死她,用宗法处死她。千年的教化毒害,不仅男人们维护它,女人们也在成了帮凶。曹操在当时的背景下,主动关心小妾的日后幸福,足见其人的思想的仁爱和阔达开明。这从他的文学作品“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突破当时的门阀制度,让真正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升迁,这也是他以人为本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

为什么曹丕娶庶母遗臭万年,而王昭君嫁给儿子却名垂青史?

相反,让女人从一而终是门阀士族制度的必然要求,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血脉的纯正。曹丕是曹操的儿子,文学思想上都受到曹操的影响,后母与他没有血缘关系,也处于丧夫独身的状态,父亲也说了同意让她们改嫁,为什么就不能收她们做姬妾了呢,所以曹丕的潜意识里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不妥,他就这样做了。但是,曹丕又很清楚社会主流意识不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他又做得比较遮掩。果然,曹操的妈妈知道后就骂他了。千百年来,后世也在骂他。其实,以曹丕的地位,当时他要多少别的女人没有啊,只是那些年轻美丽的生命就要从此凋灭了。

为什么曹丕娶庶母遗臭万年,而王昭君嫁给儿子却名垂青史?

曹丕爱而惜之,不比那些殉葬守寡做尼姑的更为人称道?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要骂他呢? 而昭君的夫君,他们为了增加草原人口,扩张部落的势力,实行父亲死后,儿子娶继母的制度,为的是充分利用女人的肚皮多生孩子。既然制度如此,自然就没有人说三道四。昭君又为民族的和睦相处做出贡献,当然为世人所称颂了。其实两种伦理道德都是当权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实行而已。攻击或赞颂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利益。时移势易,虽然旧的观念还在影响着我们,我却由衷希望人们的观念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我由衷地希望指导社会道德的方向更人性化,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上一篇

俄罗斯允许其他加盟国独立,为何不允许车臣独立?这里告诉你原因

下一篇

宋高宗赵构的生母韦氏被金人俘虏后经历怎样屈辱?这里告诉你答案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