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明清之际的宗藩体制下,朝鲜为何更偏爱奉明朝当老大?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明清之际的宗藩体制下,朝鲜为何更偏爱奉明朝当老大?
收藏 0 0

明清时期的朝鲜,均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受到朝代更替的影响,当时的朝鲜,对于奉“故明”还是“新清”为正朔,客观上谁强自然是奉谁,因为跟错老大就要挨揍了,但在心理上朝鲜却仍旧长期属意明廷。

只是在大明朝的没落之下,明廷本身已经自身难保,无法出兵帮助朝鲜抵抗皇太极在1627和1636年两次出兵的“朝鲜之战”,最终朝鲜两次失败,分别达成“兄弟之国”和朝鲜国王向皇太极称臣的结局,被揍了两顿之后,朝鲜差点灭国,只好乖乖臣服,由此和清朝结成了宗藩体制,断绝与大明关系。

明清之际的宗藩体制下,朝鲜为何更偏爱奉明朝当老大?

南汉山城的守御将台(丙子胡乱期间朝鲜仁祖曾避居于此)

但是朝鲜心里对清朝的的“上国”地位,是极其厌恶的,从朝鲜将两次清的入侵战争归结为“丁卯之乱”(后金)和“丙子之乱”(清)就可以看出来,朝鲜心里仍旧十分蔑视清朝。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虽然明廷节节失利,但是朝鲜王朝仍然在偷偷的把明朝看成可以依赖的对象,甚至表面上对清朝称臣,实际上仍旧用崇祯年号。

朝鲜的官方史书《仁祖实录》中,1644年明朝灭亡以前的纪年使用崇祯年号(如崇祯若干年),明朝灭亡以后的部分使用干支和国王在位年数(如仁祖若干年),不书清朝年号。

明清之际的宗藩体制下,朝鲜为何更偏爱奉明朝当老大?

在《清世祖实录》里也有记载:

朝鲜朝犹不忍背弃大明,凡祭祝之文及公家藏书,皆书崇祯年号。

除了用崇祯年号之外,朝鲜王朝还用何种方式消极对待清朝要求它的抗明事宜。

《清史稿》载:

三年,征朝鲜兵从征明,误军期,降诏切责。六年正月,攻明锦州,调朝鲜舟五千运粮万石。寻倧奏言军船、粮船三十二艘漂没无存,帝知其饰词,诏切责,刻期督催。

反正清朝征兵合攻明朝,朝鲜就故意延误。征调朝鲜运粮,朝鲜寻找各种托词,只有在被逼的没办法的时候,勉强糊弄一下。

清朝也知道朝鲜身在曹营心在汉,曾经试探过朝鲜国王,比如:

《清史稿》:七年,锦州大捷,明遣使议和,帝敕询倧令陈所见,倧以「止杀安民,上符天意」对。

明朝像清朝请求议和,为何皇太极去信问朝鲜的意见,这分明是对朝鲜不信任,而朝鲜果然中计,朝鲜国王内心倾向止战和谈,完全是希望给明朝留下喘息之机,徐图反攻。

并且朝鲜还确实被抓到小辫子……

《清史稿》:已复侦有明兵船二至朝鲜界,帝大怒,并得其阁臣崔鸣吉、兵使林庆业潜通明国书往来诸状,逮讯治罪。

这些完全是朝鲜仍旧和明朝暗通款曲的实证,足以说明当时的朝鲜是真的非常偏爱明朝了。

但按道理同样是宗藩体制,无论是清还是明,对于朝鲜来说,只不过是换了一个“上国”而言,还是要朝贡,还是要做小弟,清朝也保留了朝鲜独立的内政外交,没有更替朝鲜的朝代,何以几代朝鲜如此反清而慕明呢?

明清之际的宗藩体制下,朝鲜为何更偏爱奉明朝当老大?

接下来不妨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且。

一、明朝万历时出兵朝鲜抵御日本侵略,对朝鲜有再造之恩

万历二十年(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全国动员了三十余万兵力,以其中西国部队为主的15万8700人编成九个军团渡海至朝鲜作战,来势汹汹,朝鲜难以抵抗,节节败退,并向宗主国明朝求救。

朝鲜使臣们除向万历皇帝递交正式国书外,又分别游说了明朝的主要大臣,包括阁臣、尚书、侍郎、御史、宦官等,甚至朝鲜都表示愿内附明朝,力图促使明朝尽快出兵援朝。

6月15日日军陷平壤。7月,加藤清正率锅岛直茂、相良赖房在海汀仓打败韩克诚,俘虏了朝鲜王子临海君与顺和君。

朝鲜太平日久,加之国王重文轻武、朝廷党争激烈,以致八道武备废弛,全国三百余郡县多未设防。日军攻势摧枯拉朽,朝鲜八道只剩下平安道以北地区没被攻陷,一时间朝鲜已有亡国之危。

明清之际的宗藩体制下,朝鲜为何更偏爱奉明朝当老大?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万历皇帝两次派出大军赴朝鲜作战,并让朝鲜国王去辽东半岛接受庇护,经过多年的作战,最终在明朝的帮助下,日军于1599年撤离朝鲜,朝鲜得以重新恢复原来统治。

朝鲜对于明朝两次大军驰援使朝鲜免于亡国,一直心存感念。所以才有了后来虽被满清征服,但在明清战争中一直暗地支持明朝的故事。

事实上,一直到19世纪的时候,才真心认清廷为宗主国。

在《朝鲜仁祖大王实录》里,朝鲜在明清之际当时的大臣自己都说:

神宗皇帝(明神宗万历)再造之恩,自开辟以来,亦未闻于载籍者。宣祖大王所谓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实是真诚痛切语也。

这种感激之情,直到清朝嘉庆年间仍在士人学子心中激荡……

嘉庆时,朝鲜七百余儒生向国王上疏先说:

我东方偏受神宗皇帝再造之恩,皇朝正朔,保有今日。

可见这种再造朝鲜的观点,在当时的朝鲜士林中是有共识的,且深入人心。

明清之际的宗藩体制下,朝鲜为何更偏爱奉明朝当老大?

二、传统华夷观念朝鲜本就看不上女真,朝鲜又对两次入侵的清朝有强烈的耻辱心和复仇心理

要知道,后来入侵朝鲜的清朝,原本只是归附明朝的女真部而已,万历时期还只是女真中的一部建州女真,跟朝鲜这个继承了儒家文明的”东方大国“简直没法比,而且作为一个文教昌盛的国家,朝鲜历来视当时的游牧民族女真为”夷虏“,“藩胡”。

虽然大家都是平等向明朝纳贡称臣,是两属状态,但是朝鲜因为自身的文教和国力,是很有优越感的。

这大概也是受了中原正统的影响,毕竟朝鲜和中原很相似,都是一个传统农业的国家,而非游牧民族,所以在朝鲜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对女真和后来的后金这样的游牧部落比较轻视,认为其居无定所,蛮荒偏僻,毫无教化,以“小中华”自居的朝鲜,自然难以看得上眼。

即便第一次朝鲜在被打服,被迫接受了“兄弟之国”之后,朝鲜仍旧蔑视清朝,甚至朝鲜使者在面见皇太极的时候,竟然连跪的欲望都没有。

清史稿载:

十年四月,改国号「清」。朝鲜使李廓等来朝贺,不拜。

明清之际的宗藩体制下,朝鲜为何更偏爱奉明朝当老大?

这种思想直到满清入主中原之后,朝鲜仍持这种观点鄙视满清,认为“夷无百年之运”,统治不会长久!

但由于女真人善战,还是始终对女真崛起保持了一定的警惕心理的。

所以当女真强大的时候,朝鲜就开始了一定危机感,包括在上述的日本侵略朝鲜时期,建州女真部首领已经是努尔哈赤了,曾经要派兵帮助朝鲜抵御日本。

努尔哈赤:征杀倭奴,报效皇朝”《李朝实录》

但是被朝鲜朝廷给拒绝了,原因是朝鲜害怕建州女真假意帮忙,实际上是为了消灭当时的海西女真,一统女真势力,让建州女真坐大。

这也说明在清朝势力逐渐增长的时期,距离女真(清)部较近的朝鲜是有极大的危机感的,害怕遭受成长中清朝的侵略,这种危机意识造成了对清朝的厌恶和防范心理。

后来清朝势力起来之后,虽然当时还没有改国号为清,称后金,但是其已经有了入主中原的打算,为了安定后方,避免朝鲜在后面趁清朝兵力空虚之际偷袭,于是先后两次打服朝鲜。

明清之际的宗藩体制下,朝鲜为何更偏爱奉明朝当老大?

不仅造成朝鲜在两次战争中,先后五十万人被掳掠为奴隶,更严重的是,第二次战争直接导致朝鲜国王被迫率臣子步行数里,前往南汉山城对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对清朝奉为正朔,并且不得修筑“新城旧垣”。

清史稿记载:倧(朝鲜国王)率其群臣离南汉山五里许步行,令英俄尔岱、马福塔迎于一里外,引至仪仗下立。帝降坐,率倧及其诸子拜天。礼毕,帝还坐,倧率其属伏地请罪,宣诏赦之。

这种极大的羞辱让朝鲜上到皇室朝廷,下到黎民百姓,无不为之咬牙切齿,内心充满耻辱感和仇恨心理。

朝鲜王朝时期国内长期都有极其敌视满清的情绪,也正是基于这种耻辱心,所以国内上下都出奇的达成一致意见,那就是对强大的清朝表面服从,偷偷反抗,表面奉清朝为正统,但是心里仍旧想的是大明。

总结

总的来看,朝鲜之所以在明清政权交接之际,在地理位置和军事水平都是清朝对朝鲜占优势的情况下,仍旧心属明朝为正朔,既有明朝万历年间对朝鲜再造之恩的感激缘故,又有清朝在征服朝鲜时所用手段过于激进和残暴激起朝鲜民族反感的缘故。

但归根结低,最重要的还是华夷观念的作用,正是在朝鲜王朝内部精英的内心中始终把“蛮夷”的想法长期归置于满清,把正统的想法归于明朝。

明清之际的宗藩体制下,朝鲜为何更偏爱奉明朝当老大?

岁崇祯纪元戊辰后77年,公元1705年,崇祯死后的第61年

在先入为主的情绪和认识下,才会有了朝鲜王朝上下很长一段时间难以承认曾经的女真到满清的强大,并且骨子里不愿意臣服在“藩胡”的脚下,才会有长期内心奉明为正朔,并且在被清朝的统治下仍旧不改!在崇祯皇帝死了之后很多年,仍旧在朝鲜朝野中大规模的怀念明朝,还有部分文书和民间仍使用崇祯年号的现象。

同时后来在18世纪朝鲜逐渐开始在内心真正的把清朝奉为宗主国原因是,朝鲜开明君主正祖上台,逐渐的北学兴盛,朝鲜一批士人认识到原来”藩胡”的统治文教也很兴盛,也很强大。向清朝学习的“北学运动“蓬勃发展,才使得朝鲜国内正视清朝的强大,在内心上终于臣服新的”正朔“。

参考资料:《清史稿》《李朝实录》《朝鲜仁祖大王实录》《清世祖实录》

上一篇

明朝皇帝的服饰:为什么说影视剧中皇帝的服饰都是死后才能穿的

下一篇

如懿传中她被毒杀,历史上深受乾隆宠爱,却是甄嬛最忌惮的女人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