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势力强盛的德川幕府,为何最终走进了死胡同?四个字”内忧外患”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势力强盛的德川幕府,为何最终走进了死胡同?四个字”内忧外患”
收藏 0 0

在日本历史上,长达265年的德川幕府掌政时期,应该是该国历史长河中可圈可点的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前期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蓬勃发展,多元文化一片繁荣,所有这些,都为日后的明治维新以及近现代日本走上发达之路创造了前提和基础。

然而,德川幕府担心外部势力侵入,生怕里应外合对其政权构成威胁,从而实行锁国政策之举,无疑让日本成了”井底之蛙”,造成对外面世界不甚了解,而幕府政权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的萌芽和高度发展,促使其不断将触角向外延伸和拓展,在此情形下,幕府还要顽固地坚持排外主义,就显得特别不识时务。

势力强盛的德川幕府,为何最终走进了死胡同?四个字"内忧外患"

在国内,进入十八世纪,幕府治下的日本,几十年里接连出现罕见的自然灾害,以致于农业歉收,无数农民不是饿死就在逃荒路上,他们为了保命,不得不啃树皮、吃草根,甚至于人食人也不足为奇。农村收不到粮食,城市的米商和市民不断陷于绝境,那些低级武士也大多穷困潦倒,在此背景下,城市在萎缩,人口在急剧减少。

即便如此,将军、大名及中上级武士依然活得悠闲自在,他们盘剥农民和城市米商,根本不顾平民百姓的死活,这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在内外夹击下,德川幕府只有垮台,沦为历史长河中一朵浪花。

势力强盛的德川幕府,为何最终走进了死胡同?四个字"内忧外患"

列强迫使幕府订立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后果

1854年是日本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刚开始不久,美国海军准将佩里便不请自来,第二次踏足日本,以武力威胁幕府签订《神奈川条约》,允许美国舰船在日本港口下田及函馆停靠,答应美国在日本国土开设领事馆。四年后,美国又强迫幕府订立《日美友好通商条约》,要求将8个通商口岸对美国开放,条约亦规定日本不享有关税自主权和”治外法权”。

有了与美国订立”不平等条约”的先例,英法俄诸国纷纷效仿,也都要求日本与其签订条约,这样日本就成了半殖民地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德川幕府实际上已成了外国利益的代言人。

对于这样腐朽没落的政权,必然激起具有民族意识的各阶层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尤其是日本与列强订立的条约中规定的通商口岸对外开放这一硬性指标,使得日本的黄金流失严重,通货膨胀加剧,加上西方廉价棉织品的大量倾销,就让生产此类商品的日本商人相继破产倒闭,这样一来,本来就对幕府极为不满的城市平民、乡村农民以及外样大名等,为了表达各自的政治及经济诉求,便不时举行暴动,这样幕府政权危机四起,时刻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

势力强盛的德川幕府,为何最终走进了死胡同?四个字"内忧外患"

国内外多种矛盾共同助推幕府走向衰亡的结局

就在美国海军准将佩里于1853年初次来到日本的当口,负责统领全国政务的幕府老中阿布正弘,号召所有大名建言献策,以应对其强行签订日美商业条款的不合理诉求。

看起来,这是阿部正弘在为此事谋求共识,以免招来各种批评声音,然而这恰恰激发了长期受到政治压迫的外样大名及其武士反对德川幕府的不满情绪,他们认为这是幕府的弱点所在,于是酝酿着推翻幕府政权的斗争。

不仅外样大名,与德川幕府有着亲族关系的亲藩大名亦对现行幕府政权有所不满。以水户藩主德川齐昭为代表的死硬派,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极力要求幕府对出台的政策加以改变,同时要求打破一直以来幕府、大名与天皇间的权力分配制度,影响深远。

可见,幕府已经非常不得人心,近乎到了众叛亲离的程度,这就为后来幕府垮台埋下了种子。

势力强盛的德川幕府,为何最终走进了死胡同?四个字"内忧外患"

继承与签约两件事对德川幕府的打击非常之大

1855年,阿部老中在对待此前佩里准将野蛮要求时,由于处理不当,遭到众多大名的攻讦,只好向幕府递交辞呈,其职位改由堀田正睦担任。

1857年,幕府为将军继承人选问题争论不休,由于将军德川家定身体羸弱,重病缠身,虽处旺年,却无子嗣,而幕府基业根本不能断了”香火”,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继承人问题。另外,根据此前日美签订的《神奈川条约》,美国已经在日本下田设立领事馆,得寸进尺的美国领事哈里,又不断要求幕府与美国签订商约,而该商约一旦签署,势必引起效应,促使西方列强群起而效仿。

幕府时期,大名有谱代大名、亲藩大名和外样大名之分,前两者都与幕府将军关系密切,堀田正睦就属于对幕府忠心不二的谱代大名一员,把持着幕府大政方针的决策权,故而在将军继承人挑选上更注重易于被控制者,而非桀骜不驯的人。

势力强盛的德川幕府,为何最终走进了死胡同?四个字"内忧外患"

结果年仅12岁的德川庆福被堀田看中,庆福属于亲藩大名一员,该藩与幕府是亲族关系,年龄小,又没有政治经验的庆福,正宜于被操控。

然而,亲藩大名水户藩主德川齐昭却联合萨摩、长州等藩的外样大名,共同抵制堀田提出的要立德川庆福为幕府将军的提议,他们坚称年纪成熟、以贤德著称的德川齐昭的儿子德川庆喜才是理想人选,尽管他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过继给一桥家。

一时间,双方争执不下,难以定夺,为加强幕府的权威,堀田忽然想到了天皇,就携带豪礼和一批扈从前往京都,向孝明天皇启奏,以期获得朝廷的鼎力相助。

堀田以为天皇受到极大的尊重,会答应幕府与美国订立商约,继而授意立幼小的庆福为幕府将军,谁知天皇并不领情,坚决不同意签订日美商约,不仅如此,还在继嗣问题上力挺德川庆喜(一桥庆喜)为幕府将军继承人,这无疑是对德川政权的莫大打击。

堀田受挫,倍感失落,只有步阿部正弘的后尘,辞退老中之职,回归故里,从此幕府威信一落千丈,名存实亡。

势力强盛的德川幕府,为何最终走进了死胡同?四个字"内忧外患"

总结

德川幕府作为日本历史上的封建军事政权,在平定日本各地武装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式的幕藩政治体系,政治上趋于稳定,社会也逐渐走向安定,在此背景下,经济、文化都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由此书写了日本阶段性历史的辉煌篇章。

然而,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推进,幕府政权的弊端也随之显露出来,将军、大名以及中上级武士奢侈没落的生活,与农民和城市平民形成了鲜明对照,很多百姓因为生活没有着落而痛苦不堪,加上低级武士和外样大名的长期不得志,于是对幕府产生了极大的怨愤情绪,反映在行动上,暴动此起彼落,对幕府政权构成了严峻挑战。

除此之外,锁国政策也让日本拉大了与世界的距离,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胁下,幕府更是内外交困,一筹莫展,在此情形下,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只好在浩荡的历史潮流中被击得粉碎,从而由明治政府取而代之。

上一篇

浅读刘备的正义:世人都骂他是伪君子,却不知乱世君子的痛苦

下一篇

徽商: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