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被忽视的公子复仇记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被忽视的公子复仇记
收藏 0 0

公元前228年是秦王嬴政复仇的一年。王翦击赵军,大破之,克邯郸,虏赵王迁。嬴政亲至邯郸,与母家有仇怨者皆杀之。

公元前228年也是公燕国太子丹忙碌的一年, 燕太子丹怨王,欲报之。这一年他正急急忙忙为刺杀嬴政做准备。

被忽视的公子复仇记

在秦国获罪的将军樊於期逃到燕国,他热情款待。后来樊於期贡献了刺秦的通行证。

有好名声的荆轲,他重金礼聘,后来荆轲成了刺客信条。

当世最锋利的匕首被他购得,染上一击致命的毒药,进行活体试刀。

燕国最勇猛的武士秦舞阳被他安排给荆轲打下手,秦舞阳则成了此次事件的老鼠屎。

此时万事俱备,只欠来年。

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事败。

公元前226年,燕王使使斩丹,以献秦王。

公元前228年嬴政和太子丹发生的这两件大事,看似都是政治行为,其实却跟他们一段共同的童年经历有关。事实上二人做公子时不仅自幼相识,而且有着相似的人生境遇。初,燕太子丹尝质于赵,与王善。王即位,丹为质与秦,王不礼焉,丹怒,亡归。

被忽视的公子复仇记

少年嬴政

嬴政和太子丹自幼同在赵国当质子,也许是同样高贵的出生,又同是形同人质的遭遇让这两位小公子同病相怜,相交为友。且嬴政更是在赵国出生(公元前259年)。由于吕不韦的奇货可居,将自己的美姬送给当时仍为质子的嬴政的父亲异人,导致嬴政的身份受到后世诸多的猜测。而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作者都采纳了嬴政为吕不韦之子的说法,不管真相与否这似乎都暗示当时也有这种坊间传闻。不难想见,此时的嬴政母子不可避免的受到有些赵国人的白眼和侧目。

被忽视的公子复仇记

直至8年后(公元前251年),因为异人被册立为太子,嬴政母子才得以返回秦国,结束这段流放般的生活。幸运的是短短几年之后,秦国两代国君相继去世,时年13岁的嬴政竟一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秦国的王。执政后的嬴政在攻下赵国邯郸后,不惜亲往也要将曾经母亲家的仇人杀之而后快,这难保不是因为自己在那段赵国的质子生涯中同样有着让人不悦的甚至屈辱的经历,而这种经历要他杀尽仇人方能解恨。自然这段经历也不想被诸多提及。

然后同为质子的太子丹却没有嬴政这般幸运,他只不过从赵国来到秦国,仍是坐牢,牢主还是昔日的玩伴。按书上的说法,秦王对其不再礼遇,太子丹愤而逃回燕国。从太子丹的角度,一定想着在朋友的账下或许会有更好的待遇,少不了提及儿时的患难来唤起共同的友谊,但此时的秦王已经不是十来岁的人质,身份的巨大变化带来的心理的变化,已经不把那点小事当回事,或者他也不想有人再提及那段往事。礼遇是没有的,即使往日的情分都不可能了。

太子丹的气愤可想而知,他逃回国后似乎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他的复仇名为燕国,却处处流露出私仇的感觉。他的老师建议采取多国联盟共同抗秦的策略,他一听就烦闷、焦躁,恨不得旦夕之间就把嬴政杀了,收留秦国叛将,更是一副要与秦国撕破脸的做派,再后来匕首配以最毒的毒药,务必毕其功于一役,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倘若没有那段共同的经历作为对比,想必太子丹的气愤也会无从谈起。

这不仅是性格决定命运而且也是环境决定命运。当环境变化时,不能以一成不变的角度看待事务和人。少年嬴政不再是羸弱小儿,在荆轲刺秦之前,嬴政已经完成对嫪毐,吕不韦集团的剿灭,帝王之姿已现,而太子丹还在计较礼仪的得失。另外秦王的复仇是依托强大的军事国力在开疆扩土时顺带的一笔,实在无太大难度,而太子丹处心积虑,细心谋划寄希望于万一,难度可想而知。

上一篇

曹魏猛将曹仁为什么被黑得这么惨?

下一篇

我国人口在清朝130年间呈爆发式增长,从1900万户到3亿,为何?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