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一战中的意大利战线,就像一把非常驽钝的暗箭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一战中的意大利战线,就像一把非常驽钝的暗箭
收藏 0 0

本文由秋玉谈历史原创首发,禁止转载!

大家好,秋玉今天跟大家聊一下一战中的意大利战线,就像一把非常驽钝的暗箭

1940年,当纳粹德国的闪击战将法国绥靖主义的梦幻碾碎时,意大利趁机向战败的法国发起了进攻。对此,美国总统罗斯福评价说:这是一支“伤人的暗箭”。其实,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就干过相同的勾当:先是袖手旁观战局发展,继而加入自认为可能取胜的一方,以图分取战争“红利”。

一战中的意大利战线,就像一把非常驽钝的暗箭

令人可悲可气的是,无论在一战中还是在二战中,意大利为投机取巧而释放的暗箭都驽钝不堪,不但没有取得令人荡气回肠的胜利,反而都成了盟友的拖累,使盟友不得不腾出手来,予以搭救。“背信弃义的意大利”

一战开始前,意大利与德国和奥匈帝国同属同盟国阵营。“同盟国”的名称就源于他们签署的“三国同盟”。当德国决定发动大战的时候,并没有对意大利这个盟友抱以多大指望,但却征询了意大利的态度。意大利的回答是,它将保持中立,以军事实力保卫自己不受侵犯。但时隔不久,意大利的态度令人担忧起来。奥匈帝国的屡战屡败,使德国意识到,一旦意大利改变主意,加入协约国一方,奥匈帝国很可能会崩溃,战争的天平将向不利的方向逆转。

一战中的意大利战线,就像一把非常驽钝的暗箭

于是,德国开始做奥匈帝国的思想工作,希望弥合它与意大利的领土争端,做出一些让步。但正在它们之间的谈判紧张进行的过程中,意大利耍起了两面三刀的伎俩,悄悄地与协约国眉来眼去,暗送秋波。意大利打的仍然是自己的小算盘:与其费尽口舌一寸一寸地向奥匈帝国讨要土地,不如赶在奥匈帝国的大厦被战争的暴风骤雨吹垮之前,乘机替协约国再加一把力,添一口气,以便日后参与对它的瓜分。1915年4月,在得到大量领土瓜分的许诺之后,意大利秘密地签署了伦敦条约。5月23日,意大利对奥匈帝国宣战。宣战当天,人们簇拥到罗马中央广场,不遗余力地进行欢呼。这是一个春日融融的上午,广场上的人群一时间摩肩接踵,很像一群忙碌而拥挤的蚂蚁。政府对这一次的赌博志得意满,仿佛胜利果实已唾手可得。

一战中的意大利战线,就像一把非常驽钝的暗箭

一年之后的1916年8月28日,当确认不会受到报复后,意大利对德宣战。柏林对这种两面派的行径并不奇怪,但奥匈帝国极为愤怒。奥地利军队的指挥官康拉德称这个敌人是“背信弃义的意大利”。

一战中的意大利战线,就像一把非常驽钝的暗箭

伊松佐河之战

康拉德非常希望按自己的意愿狠狠报复一下意大利, 但由于他的部队正在与俄国的战斗中苦苦挣扎,根本没有力量对意大利发动攻势,而只能抽出10万士兵来守卫意奥之间长达800公里的共同边界。形势对奧地利非常有利。终年积雪不化的阿尔卑斯山给奥地利提供了天然的防御工事。奥地利士兵守卫着重要的山隘堡垒,远处可以清晰看到阿尔卑斯山白雪皑皑的山头。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势使他们显得游刃有余。

一战中的意大利战线,就像一把非常驽钝的暗箭

要对付这样的奥地利军队,装备极为拙劣的意大利军队甚感棘手。意大利没有生产重武器的能力,也没有钱购买。因此,它的87万的部队缺乏充分装备。在高山之间,辎重也难以运输,盘山道常常被积雪覆盖,尤其是畜力运输,使人员和补给行动更加迟缓,难以形成战斗的突然性。意大利引以为豪的阿尔卑斯山地部队可以攀越这些险峻的山口和隘路,但绝对无法充分克服大自然造成的优劣反差。山地部队的小伙子们虽然非常精壮剽悍,但精神世界常常游离在战火的野蛮与残酷之外。他们没有闪亮的钢盔,看起来更象美国拓荒时期的牛仔。尤其是帽子上迎风摆动的羽毛,反映出他们作为山地居民的热情、乐观和纯朴。这样的部队勇则勇矣,却普遍缺乏战争野心。稍微重 点的装备,例如75毫米野战炮,就必须耗费许多人力和时间,才能运到积雪的山巅。山地部队的小伙子们必须自己先爬上山顶,打桩固定,再与山下的伙伴配合,用绳索缚住野战炮,惊险异常地把炮拉到山顶。

一战中的意大利战线,就像一把非常驽钝的暗箭

对意大利而言,任何攻击都必然是上坡的战斗,而奧地利人一旦反击,就能比较容易地长驱下坡,穿越宽阔的意大利平原。这种形势下,意大利人将目光瞄准了伊松佐河流人亚德里亚海时形成的冲积平原。但这一地区对意大利人同样不利。因为伊松佐河从阿尔卑斯山倾泻而下后流速骤减,早已将这块难得的平原地区浸渍成令人无法涉足的沼泽。因此,一位战略家分析说道,意大利人陷入了一个怪圈,“不攻占山脉,就不能渡过伊松佐河,而不渡过这条河,山脉就不能攻占”。可惜的是,意大利人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困境。伊松佐河之战,就是1915年6月至1917年9月间意大利人在这块尴尬之地上进行的11次血腥而徒劳的战斗的总称。意大利的总司令卢伊季,卡多纳将军用两个集团军的力量,以2:1的人数优势,不断发动攻击。但从1915年6月到12月大雪封山之时,在付出巨大伤亡代价后,只在敌人防线上留下了几处孤立的突入点。

一战中的意大利战线,就像一把非常驽钝的暗箭

1916年春天到来的时候,奥地利的康拉德将军终于从东线腾出手来,集合了阿尔卑斯军的两个师,乘春天融雪之际发动进攻,一下又把意大利人打了回去。对于意大利军队而言,稍微重一点的装备,例如75毫米野战炮,就必须耗费许多人力和时间。才能运到积雪的山巅。山地部队的小伙子们必须自己先爬上山顶,打桩固定,再与山下的伙伴配合,用绳索缚住野战炮,惊险异常地把炮拉到山顶。意大利引以为豪的阿尔卑斯山地部队虽然非常精壮剽悍,但精神世界常常游离在战火的野蛮与残酷之外。他们没有闪亮的钢盔,看起来更像美国拓荒时期的牛仔。尤其是帽子上迎风摆动的羽毛,反映出他们作为山地居民的热情、乐观和纯朴。这样的部队勇则勇矣,却普遍缺乏战争野心。

一战中的意大利战线,就像一把非常驽钝的暗箭

好了,本期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小编的请关注,每天更新精彩历史内容!

上一篇

秦始皇给吕不韦写信,仅三十字,为什么吕不韦立刻服毒自尽?

下一篇

8个历史故事告诉你什么是谶言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