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创办实业为救国,天地大生见精神—从张謇年谱看状元的实业救国梦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创办实业为救国,天地大生见精神—从张謇年谱看状元的实业救国梦
收藏 0 0
创办实业为救国,天地大生见精神—从张謇年谱看状元的实业救国梦

晚清状元实业家张謇

状元不去做官,反而跑去办纱厂,这是发生在100多年前的咄咄怪事,事出反常必有妖,就让笔者带大家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见证这段让人扼腕的历史吧。

时间先定格在1864年,海门

临近的太平天国宣告失败,传递消息的快马喷着白气在驿道上往来穿梭,驿道边有五颗柳树,一间名为“仿陶书屋”的私家书斋坐落在树旁,正传来朗朗读书声,竟让人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之感。

只见夫子举起戒尺虚手一按,在蒙童停声后,夫子手指向绝尘而去的驿马,说道:“人骑白马门前去。”三个孩子知道这是先生考校他们对联,皱起眉头,冥思苦想。夫子微眯双眼,捋着胡须等着孩子们的答案。

三个孩子是张家三兄弟,老三张詧、老四张謇及幼弟张警。老张家一共有五子,老大和老五是葛夫人所生, 老二、老三、老四为东台人金夫人所生。其中老三老四一母所生,加之年龄相差最近,彼此最是亲近。这时只见老四张謇挑挑眉头似有所得,夫子看见,戒尺一指,说道:“张謇,你先对对看。”

这年方12岁的少年浓眉大眼,鼻直口方,端的是气派相貌,只见他咬咬嘴唇,站起身来,双眼直视夫子,缓缓对到:“我踏金鳌海上来!”“咝”夫子深吸口气,好对!工、稳、贴、切、新、奇,小小年纪气魄宏大,此子将来定非池中之物。

时间来到了1892年,京城,宣武门客栈内

已经进入不惑之年的张謇眉头紧皱,一对拳头撑在房间的方桌上,煞白。又落第了,本觉得制举乃囊中之物,参赞军务,做幕宾之余仍不废举业,可现在看看,自16岁应举以来,25年经县、州、院、乡、会等各种考试二十余次,仅消磨在考场中的时间就有100多天,中贡元又如何?中“南元”又如何?结果呢?结果还不是听凭考官喜怒而落第。罢了,罢了,还考这劳什子干嘛?人都快让黄土埋了!“啪嗒”,考具飞出窗外应声而坠,张謇饱经风霜的脸皱成一团。

创办实业为救国,天地大生见精神—从张謇年谱看状元的实业救国梦

1894年,京城,宣武门客栈内

看着两年前丢考具的窗口,再看看桌上摆的七拼八凑来的这副考具,张謇摇头苦笑。若不是父亲和大哥以死相逼,我怎么还会再来受这罪。也罢,考完了,是生是死就各安天命吧。忽而鞭炮鸣锣声远远传来,今科状元郎又是哪家俊彦?

1894年9月,海门,张宅

满宅缟素,今科状元张謇身穿麻衣,头系缟带跪在父亲灵前。谁能想到,大喜大悲撞在一年,正在朝堂义正辞严上书抨击李鸿章“战不备,败和局”,请求朝廷“另简重臣,以战求和”的他转眼就要回家奔丧守制。老父一生乐善好施,临死亦不忘嘱托修桥建路造福乡里,可国事糜烂至此,家国难两全啊。先“举债营先君遗言欲举之家庙、义仓、社仓、石路、石桥”吧。

创办实业为救国,天地大生见精神—从张謇年谱看状元的实业救国梦

张之洞

1895年夏,武昌,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府

一捧花白胡子的老臣张之洞端坐正堂,端起盖碗撇去茶末抿了一小口,张謇坐在下首,目光深沉,“洋夷此番订约,要求我尽撤藩篱,于内地开机器厂,制造土货,设立行栈,夺小民之一线生机,西洋各国,援例尽沾。今以我体益彼富强,逐渐蚕食,计日可待啊,中堂”,张之洞拿烟杆拉出痰盂,从口中吐出一口茶渣,道:“你即刻替我条陈此事,建议朝廷尽快采取保护措施,各省建立商务局,工政局,提倡招商设局,抵制外资设厂,洋货倾销。旁人我不相信,状元郎可否先行试水,以老夫名义开办商务局?”张謇目光坚定,重重点头。

创办实业为救国,天地大生见精神—从张謇年谱看状元的实业救国梦

大生纱厂

1899年4月,通州

通海地区位于长江口北岸,东北滨海,南面临江,土壤、温度、雨量、霜期都很适合种植棉花。这里的棉花色泽洁白富于弹性,早早就有“纱花”之称。大生纱厂建在这里,条件不可谓不好,可这刚刚开工投产,却因为原料棉花需要量太大,运转不开,张謇屡次上书朝廷都是碰壁而回。只能定计用现有所有的纱花纺纱,纱纺好即卖,再用回笼的钱买纱花,如果哪一天没钱买纱花了,就只能倒闭。 刚开的纱厂就要倒闭,中堂大人寄予的厚望怕是所托非人了,唉。

创办实业为救国,天地大生见精神—从张謇年谱看状元的实业救国梦

通海垦牧公司

1901年,南通

大生纱厂尽然成了!亏得机纱畅销,纱价大涨,卖纱所得款日益增多,大生纱厂已站稳脚跟。为以后计,需在这建设通海垦牧公司作为纱厂的原料基地,还要建油厂、面厂、铁厂、轮埠公司,既能为纱厂提供完整服务,也能带动乡里发展,阻止外资侵蚀。对,还要建学堂让孩子们学习泊来技能,为今后发展更多产业埋下种子。我定然不负中堂,定然不负江东父老!

1926年春,南通

大生集团在民国建立后的日子里由于各种原因负债累累,在罗掘俱穷的境地下,张謇把全部企业交给江浙财团接办,30多年努力化为流水。老病相加心气已失的状元郎慨叹“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这不仅是他暮年的写照,也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写照。

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南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河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复旦大学、东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的创始人。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参考资料:1、《清史稿》 2、《张謇年谱》 3、《南皮张之洞年谱》4、《奏疏录要》等

下一篇

在实行土司制度的地区,为何清廷会逐渐改变对土司的优惠政策?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