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曾国藩为什么不自立为王?是智慧还是愚忠?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曾国藩为什么不自立为王?是智慧还是愚忠?
收藏 0 0
曾国藩为什么不自立为王?是智慧还是愚忠?

在清朝咸丰皇帝登基的初期,西南地区爆发了规模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当时,太平军的攻势非常猛,从广西一直打到江苏等地。清朝的八旗军和绿营军都丧失了战斗力,根本无力镇压。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开始鼓励各地的官员组织团练对抗太平军。咸丰皇帝甚至表示,谁能成功镇压太平天国就封王。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官员都开始组织团练,曾国藩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但曾国藩的湘军越来越强,最后成为对抗太平天国的主力。

在组建的初期,湘军只有2万多人。但是到了太平天国灭亡的时候,湘军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0余万人。很多人希望曾国藩造反,就像清朝初期的吴三桂一样,但是曾国藩始终没有采取行动。虽然曾国藩的湘军有10余万人,但曾国藩并不都能调动。在镇压太平天国的后期,湘军集团内部已经出现了好几个小集团,曾国藩是这些小集团共同的首领。对付太平军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是造反,估计会有相当一部分将领不愿意。在湘军攻下南京之后,湘军上下都希望带着金银财宝回湖南老家,根本不愿意继续打仗。曾国藩对于这样的情况不是不知道,即便他想造反,也根本达不到众望所归的效果。

曾国藩为什么不自立为王?是智慧还是愚忠?

镇压太平天国的团练中,除了曾国藩的湘军,还有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这些人与曾国藩有很深的关系。不过如果曾国藩造反的话,这些人很有可能利用镇压曾国藩的机会为自己铺路。比如左宗棠,左宗棠非常的傲气,根本就看不起曾国藩。清朝高层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开始可以提拔左宗棠,其实这就是为了制约曾国藩。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时,左宗棠已经成为闽浙总督,很明显,清廷对曾国藩不放心。

很多人说,曾国藩熟读儒家经典,忠君思想根深蒂固,不可能犯上作乱,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其根本原因还是实力问题。曾国藩的嫡系部队作为攻克天京的主力,在战斗中受到的创伤也是最大的,军队需要休整,需要补充兵员,短时间之内,再也经不起大战了。而左宗棠的楚军,李鸿章的淮军,未必跟自己铁板一块,而且,清朝也开始扶植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等其他军队,对湘军产生制衡,如果此时湘军起时事,实在是凶多吉少。

中国历史上,边关大将对抗中央的例子多以失败告终,远的有汉朝的七国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近的有吴三桂的三藩之乱,只有明朝的朱棣打建文帝最终获胜,但也是在劣势之下,出奇兵才胜的。总之,以一隅对抗全国是很难的,饱读史书的曾国藩不可能不懂这个道理。

其实,在太平天国的晚期,太平军已经多次向曾国藩暗送秋波,想联合他一起反清,但都被曾国藩拒绝了,他很清楚,不管是太平军还是湘军,与大清对抗,最后只有死路一条。既然不能拥兵自重,那也就不需要做长远打算了,攻克天京后,曾国藩纵容军队烧杀劫掠,而后又主动裁撤了湘军主力,士兵们拿着金银财宝高高兴兴回乡,曾国藩也消除了朝廷对自己的猜忌,最终得以善终。即使是那些没有被裁撤的湘军,战斗力也严重下降,连捻军都打不过了,而左宗棠的楚军,李鸿章的淮军,则乘机崛起,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异彩。

左宗棠的楚军后来平定陕甘,收复新疆,李鸿章的淮军,以及衍生出来的北洋军,更是成为了清朝防外侮的主要力量,而左宗棠、李鸿章也跟曾国藩一样,对大清忠心耿耿,毕生未生过二心。

曾国藩为什么不自立为王?是智慧还是愚忠?

曾国藩

我是大卫,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历史故事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谢谢你了有缘人!

下一篇

太子把江山让给弟弟,本以为能苟且偷生,却因一太监,被亲爹赐死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