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民国巡按使许世英与东山建县设治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民国巡按使许世英与东山建县设治
收藏 0 0
民国巡按使许世英与东山建县设治

许世英著《闽海巡记》

民国巡按使许世英与东山建县设治

全体随员在巡舰合影

民国巡按使许世英与东山建县设治

许世英像

民国巡按使许世英与东山建县设治

许世英题写石刻

民国巡按使许世英与东山建县设治

《铜山巡记》

东山县建县迄今已103年历史,其建县设治与时任民国时期福建省巡按使、交通部总长许世英推波助澜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在铜山三天的巡视中,所到之处,对物产经济、风俗人情、山川形势、名胜古迹,无不实地考察,详为记述,并考诸地方史志。回榕后同年八月,整理成洋洋数万言的《闽海巡记》,付梓印行。至今在东门屿鹰嘴岩上还保留着他的“石斋”石刻,其落款为“中华民国四年六月,秋浦许世英”。

许世英其人

许世英,字俊人,又字静仁,光绪四年(1873年)生于安徽省秋浦(今东至县官港镇许村)。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拔贡,以七品官分发刑部任事,从此跻身官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奉天高等审判厅厅长,宣统三年(1911年)任山西提法使、布政使。辛亥革命时吁请清帝退位,支持建立民国,并先后在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军阀政府中任大理院院长、民政总长、福建和安徽省省长、国务总理等职。他历经晚清、北洋和国民党政府三个时期,久居高位六十余年。他又是国民党元老级人物。在民国史、民国名人传记中,许世英有不可或缺的位置。他一生宦海常浮,与世推移,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巡海铜山

民国3年(1914年)5月,许世英被袁世凯委以封疆重任,任命为福建省民政长,不久改称巡按使,这两个职务都是当年省政府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今天的省长,主政福建约3年。许世英从政以“顺正理行事,重多数利益”标榜,律己律人。

民国4年(1915年)6月25日,福建省巡按使许世英偕同海军部特派人员吴光宗、刘文瀚、敖景文,以及随员许兆桂、俞绍瀛、徐时霦、胡韫玉等共十四人,乘坐“建宁巡舰”要到诏安巡视,遇风停泊在铜山港,穿着海军制服的士官上岸补给食品,走漏了出巡的消息。铜山乡绅得此消息,喜出望外地召开会议,商议派马兆麟、陈宝鼎持大红请帖上舰向许巡按呈禀铜山建县设治的诉求。许世英欣然接受,巡视铜山。他在《闽海巡记》中写道:“下午一时,偕许俞胡徐四员上岸,看东升小学校、砺兹小学校、养正小学校。三校学生皆集于是,余训学生以读书之要,告教员以教育之重。铜山全岛学校仅三,砺兹舆养正,系教会设立者。砺兹附设一育秀女学及幼儿园。统计三学校,学生男生一百七十人,女生二十人,幼稚生三十人。”在三天的巡视中,许世英观海登山,对当地的物产经济、风俗人情、山川形势、名胜古迹,无不实地考察。拜访铜山乡绅代表马兆麟,详细了解从历代铜山军政管理沿革,到铜山百姓因没有设县的苦楚,再到政府管理的诸多不便,以及铜山设县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许世英巡按实地了解到东门屿附近岛屿是漳浦县隶属的古雷半岛。该岛纵二十里,横四里,最狭处仅半里,面积六十余方里,与铜山仅隔咫尺之距时,他说:“若将古雷半岛划给铜山,岂不是以有余而加不足乎!”

在当时那种军阀当权,官场腐败的形势下,能够如此事必躬亲,亲自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昔有“三难一苦”

在封建专制统治的年代,历代封建统治者视东山是块荒隅的牧野,民智未开的地方,是为封建统治者提供税赋徭役的场所。已故东山文史学者陈汉波先生曾在《东山建县始末》一文,详细记录了旧时东山人民长期饱受“三难一苦”的史实。

求学之难 东山建县之前,虽明嘉靖元年(1522年)巡按御史王以旗根据铜山学子的请求,奏请皇帝批准建立学校,但不发给学子的廪膳(生活费用)。嘉靖五年(1526年)巡海道蔡潮奉令建“南溟书院”“东壁书院”均为不备案的义学。黄道周先生少年时代为求进学就因为东山没有设县而附在漳浦县学;陈士奇以“军生”的身份附于莆田县学;林而兴、林日瑞父子附于诏安县学。至清朝时,东山只允许设社学(私塾),学子求学更是难上加难,不但要步行数百里路到漳浦县到漳州府读书,还要付出巨资给学官,有时还得不到一名学额。以致东山上学名额“少如珠豆”。至设县时,全县进入学堂接受新学的学子仅200余人。

诉讼之难 东山四面环海,隶属漳浦县时,距县城200多华里。隶属诏安时,距县城130多华里。乡民若有民事诉讼,只得步行到县衙诉状,不仅得带钱“垫案”,还得被敲诈勒索,苦不堪言,造成家破人亡,蒙受不少冤假错案。因此,百姓发生纠纷一般都选择“不诉于公庭而请于公亲”求取和息。清光绪年间,乡绅马兆麟为杜绝时弊曾在大庙头上帝庙设调解处。诏安知县获悉后,马兆麟被以“私设公堂”“私立陋规”等罪名逮捕,押送到漳州府坐牢,后得以“无罪释放”。

舟楫之难 东山岛孤悬海中,时有海浪汹涌,舟楫停航,津渡难以摆渡,匪盗往往趁机打劫,署所的兵力又薄弱,通信断绝,救援无门。有时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人民群众受到极大戕害。类似这种情况,在东山的志书里都有很多血泪的记载。

税赋徭役之苦 诏安县衙在铜山城设“南诏馆”,美其言方便办理铜山事务。但住馆官吏常以莫须有的罪名滥捕民众,进行严刑毒打勒索钱财。乡民痛恨在心,经常发生抗争事件。清光绪二十二年(1898年)七月十七日,台风袭击铜山,一艘停泊在港里的诏安商船受台风影响,船破货物沉落海中。该船主嫁祸并诬告船只被铜山渔民撞坏,还抢劫其货物,胁迫把总拘捕铜山渔民张金生、林钟等人。待回县城后又贿赂诏安知县陈庆嘉发难,把事态扩大。贪赃枉法的陈庆嘉亲自带领差役,来势汹汹,在东坑陈氏祠堂设立公堂,酷刑伺候,强迫渔民赔偿诏安船货。因此,激起了铜山乡民的愤怒,停工罢市,支持渔民抗争。各澳渔民组织敢死队,订盟约,持桨执棍,围攻“南诏馆”和陈庆嘉的官轿,救出无辜被捕渔民。陈庆嘉见势不妙,连夜逃往诏安。后来采用高压手段,要乡绅按全城丁口分摊赔款了事。如此事例,只是其中之一。

使力禀请 建县设治

福建巡按使许世英莅临铜山城视察,铜山士绅禀请建县设治,接受铜山民众提出建县设治的诉求。他认为“由司法、地势、教育、实业各方面而言,俱有设治之必要”。“余察其形势,实有设治之必要。拟回省后,呈明大总统,将铜山改县,并划漳浦之古雷岛以益之。”

返省后,即具文呈报内务部查核,向省府与北京总统府呈文报请增设东山县,并签拟五点建议:

1、援引金门新设县治的条例适用于铜山。

2、划漳浦的古雷半岛为铜山管辖,以充实县域。

3、将铜山旧时参将署改为知事办公之用。

4、经费每年需用5700余元,可用旧有县佐经常费外,增加不过4000元,由国家拨补,以国家少许之财,人民受无穷之益也。

5、新建县治列为三等县。

不久,北京总统府总统袁世凯批准东山设县,北京总统府交通部总长许世英立即函达铜山诸乡绅告知喜讯。当日,全城鞭炮声震天动地,家家户户悬挂红布彩,人人欢奔相告。

民国5年(1916年)5月1日正式宣告福建省东山县成立,十二月间,省派曹祯为东山县建县设治筹备员,筹备建县事宜,后为东山县第一任知事,下设二科,着手行使县署公务。曹祯筹备员到任后,首先组织乡绅,配合漳浦、云霄、诏安三县知事,冒着风沙,进行勘定县域海界,绘制图册,上报省府和北京总统府备案。(本文源自《闽南日报》 黄辉全 文/供图)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0596-2595655),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古书不出名的“远古神兽”,盘点中国五大拥有“毁灭级”的神兽

下一篇

菜鸟的逆袭:只有几千菜鸟的太平军,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