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还说虎父无犬子呢?不信你看看赵括做的这些事,比他父亲差远了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还说虎父无犬子呢?不信你看看赵括做的这些事,比他父亲差远了
收藏 0 0

在我们的认知当中都觉得如果有一位优秀的父亲,那么他的儿子或者后代肯定也会是非常有本事的人,也就是虎父无犬子,而在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相反的例子,那就是战国时期的赵奢父子。可能很多人对赵奢不太了解,那么对于他的儿子赵括纸上谈兵的做法总有所耳闻吧,也正是由于赵括的这种没有真正的领兵能力导致了赵国遭受了大的损失,为后来的灭国埋下了隐患。那么他们两个之间到底是出现了什么样的反差,才导致后人这么评价他们的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相关的历史事实吧。

还说虎父无犬子呢?不信你看看赵括做的这些事,比他父亲差远了

当时在战国后期,各个诸侯国的国力经过连年的征战,再加上没有进行合适的改革,已经没有过强的兵力去抵抗当时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了。而当时唯一能够对秦国构成威胁的只有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的赵国,所以为了能够彻底的解决掉赵国这个隐患,秦王当时也是派出了大量的兵力去围攻赵国。

还说虎父无犬子呢?不信你看看赵括做的这些事,比他父亲差远了

在对秦反击战当中,最有名的战役也就是赵括的父亲赵奢带领的军队打出的,当时就是由于秦国把赵国的阙于围困了起来,而善于带兵的赵奢就用缓兵之计迷惑敌人,结果导致秦军轻视了敌人,所以最终被赵奢用急行军的方式将围攻在阙于的秦军歼灭。这次战役不但解决了赵国的燃眉之急,而且也是秦军在侵略其他六国之后所遭遇的一次惨败之战,所以当时也给秦军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当然也激怒了秦王的怒火,为后来攻打赵国埋下了伏笔。

还说虎父无犬子呢?不信你看看赵括做的这些事,比他父亲差远了

不过这次阙于之战虽然给秦军带来了大的创伤,惹怒了秦王的怒火,可是导致秦王要大举进攻常平的却是因为后来在围攻韩国野王切断上党郡的后路之后,赵国答应了上党郡郡守的要求派兵驻扎在上党,所以这才为后来长平之战的爆发埋下了导火索。如果说当初赵国的国王不贪图这块肥肉,对于韩国上党郡守的要求置之不理,也许就不会遭遇后来的长平之战,也就不会让赵国有那么大的牺牲。可是仔细想想这也是人之常情,如果说有人愿意拿17个城池降服于你,你会无动于衷吗?所以赵王当初的做法也是合情合理的,只不过只能归咎于自己国力不够强盛,无法抵抗秦军的铁蹄。

还说虎父无犬子呢?不信你看看赵括做的这些事,比他父亲差远了

前面说了长平之战开始的隐患,下面就说一说在长平之战中到底又是由于什么原因才临时更换作战将领,把不善于统兵的赵括派到了前线的。

当时在派兵进驻上党之后,本来是已经形成了两面夹击互相防御之势,可以很好的抵御秦军的进攻,但是谁能想到秦王直接派出强大的军队进攻上党,在不能抵御的情况下上党的守军也只好全部撤回到长平,所以长平之所以会有几十万的守军也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当初上党的守军。当时在长平的守军将领是廉颇,他作为一个有着多年统兵经验的老帅,可以说能很好的抵御秦军的进攻,他当时采取的战法是以守代攻,这样可以很好的消耗秦军的兵力,并且也能够保障自己的兵力不备削减。

还说虎父无犬子呢?不信你看看赵括做的这些事,比他父亲差远了

本来一切能够维持很多年,但是谁能想到赵王是那么的昏庸,别人稍微说一点虚假的话语他都听不出来,直接把这个善于带兵的廉颇给换掉了。我们当初在课本当中还有关于反映廉颇对现实的无奈的一句话——“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足以说出廉颇当时也是心中很不满,明明自己是能够善于打仗的,却被人诬陷说是一个老将没有统兵打仗的能力。

还说虎父无犬子呢?不信你看看赵括做的这些事,比他父亲差远了

在撤换了廉颇之后,也就轮到了纸上谈兵的赵括。要说这个赵括能够前往前线,也得益于秦军的忽悠,如果没有当初秦国间谍的鼓吹,恐怕赵括一辈子也不会被派往前线。就连他的老父亲赵奢都知道他这个儿子只知道从嘴上去解读兵书,真要让他去带兵,可能断送赵军的就一定是他了,结果真照了他父亲的话,赔了四十万士兵。也许这也正应了古时的一句话“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还说虎父无犬子呢?不信你看看赵括做的这些事,比他父亲差远了

虽然大家都极力劝举不应该派赵括去对抗秦军,但是当时的赵王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急于求成,所以就一定要派赵括前去应战,这可正中了秦国的奸计,而且当时的秦王还派出了有着杀神之称的白起作为将帅,所以对于赵国和秦国的这次长平之战来说,结局早就已经注定了。而且赵括在上位之后直接就把廉颇布置下的防御堡垒全部拆除,并且还主动去迎击秦军,可以说他这完全就是找死的行为,而且还是面对打过多次仗的白起,只能说赵括太轻敌了,所以赵括最终能够死在白起的手下,也可以说有很大的荣誉了,有多少人都没和白起对阵的机会。

还说虎父无犬子呢?不信你看看赵括做的这些事,比他父亲差远了

此次长平之战的失败,要说最大的责任还是在于赵王和赵括两人,如果赵王能够听从赵括父母以及各位王公大臣们的劝阻,也许此次长平能够固守很多年,更好的消耗秦国的兵力。而赵括也只是有着嘴上对兵力的见解,如果真让他去统兵打仗,直接就毁于一旦,所以如果当初坚持让虽然老矣的廉颇固守,也许可能会挽救这个局面,让赵国在以后会有更长时间的修养生息。

另外赵括也没有很好的继承他父亲的雄才大略,对于赵奢这个对秦朝造成重创的将军来说,他可以说是赵国以及其他诸侯国当中的尊崇人物,因为面对当时秦国的兵力,能够反败为胜的将军很少。赵奢的胜利可以给其他诸侯国带来很大的动力,但是他的儿子赵括这次失败也让赵国一蹶不振,打击了其它国反胜的信心,并且也加速了六国的灭亡,所以虎父无犬子,这句话有些时候可能也会出现差错,真正能够符合这句话的肯定是个很谦虚的人,不会像赵括这样轻浮。

上一篇

清朝真是用骑兵和长矛打败的明朝吗?真实的历史中是这样的

下一篇

她从孤儿到开国皇后,曾救无数大臣性命,死前提出一奇怪愿望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