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最毒兵法,莫过用间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最毒兵法,莫过用间
收藏 0 0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十四日,朱宸濠自称皇帝,以李士实、刘养正分任左右丞相,王纶为兵部尚书,集兵号称10万,发布檄文,声讨朝廷。

彼时,王阳明恰好因故没有去赴朱宸濠的寿宴,正在半路上。听到叛变的消息,王阳明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调兵遣将、组织领导小组等等,最重要的工作,莫过于用间。

最毒兵法,莫过用间

变故突发,就像一个人的身体突然遇到重疾,必须用猛药,无论商业还是情感、社会治理等方面,这一剂最猛的药,就是用间。

孙子兵法 用间

用间第十三

孙子曰: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死。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孙子兵法中的这一段,把“用间”称为“人君之宝”。而且特别声明,“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圣贤用间是基于大道,用间要以仁义(仁心和正义)为基础,把握不了微妙就用不了间。

· 王阳明用间 ·

王阳明做了几件事情。

一是通过各种方式透露给朱宸濠,朝廷已经开始动兵,而且不打算去攻打南昌城,就准备在城外的路上等着,等着叛军离开南昌,朝廷就在半路进攻。这样的方式,其实是当时朝廷没有准备好,江西本地也乱套了,王阳明就怕叛军直接出击。

发动叛乱的初期,叛军是最气盛的时候,再加上朝廷没准备好,因此很容易陷入败退的境地。因此,王阳明先用计拖延了叛军出击的时机。

二是对朱宸濠的团队下手,针对李士实、刘养正两个(伪)左右丞相。

王阳明先是款待刘养正的妻女,并且把这个消息传给刘养正,此处注意,这个消息是传给刘养正,而不传给朱宸濠。目的就是让朱宸濠对刘养正起疑心。

随后,又拍心腹拜访李士实的家人,请其家人传话过去,说王阳明不过是做个架子,没想着跟朱宸濠真正对着干。

这两个做法,无疑是最具杀伤力的。

因为叛乱的团队,本来就不齐心,但是针对两个左膀右臂,又做的是不同的举动。一方面,这样的做法让团队之间出现裂痕;一方面,又让团队中的个体受到迷惑。

因为做了这样的“用间”的工作,因此,朱宸濠叛乱出击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随后,叛军就陷入了被动。

关键时候,先用间,把初期的形势打破——破势即是破局。

局都破了,事就顺了。

最毒兵法,莫过用间

用间三鼎

但是,用间这种模式,一是很难成功,二是要用对时机。

当年,国民党留下很多特务而没有成功的原因,大概因为就是因为“一不是圣贤,二没有仁义”吧,没有这两个前提,再多的细节也是白干。

商战中、和平时期的社会治理中,特殊时期,依然可以用间,只是把握三个根本就好了。

用间三鼎

“非圣贤不能用间,

非仁义不能使间,

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上一篇

还敢说自己有文化吗-中国历代文学家名录1(夏~隋)

下一篇

宋朝百万大兵为何不敌辽国?兵役制度与国防弱点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