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最强战士大比拼:蒙古大军的第二次东征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最强战士大比拼:蒙古大军的第二次东征
收藏 0 0

最强战士大比拼:蒙古大军的第二次东征

最强战士大比拼:蒙古大军的第二次东征

日本古画《蒙古袭来绘词》(局部)

幕府统治者北条时宗分别于1275 与1279 年处死了前来日本招谕的元朝使者, 表达了毫不妥协的强硬态度。而在此期间,元朝的统一战争取得重大进展,横扫了大江南北,占领南宋首都临安,并在1279 年全歼退却到广东沿海的残余宋军。丞相陆秀夫背负幼帝赵昺投海自尽,南宋灭亡。忽必烈始终没有放弃再次出征日本的意图,他在灭宋之战中,收编了大批南宋归降官兵,号称“新附军”,打算由降将范文虎率领出征日本。

此外,元朝还让高丽加紧造船,同时在国内的扬州、湖南、赣州、泉州等地制造六百多艘战船,第二次东征的序幕揭开了。

1281 年,元朝设立了“征东行中书省”这个经略日本的最高指挥机构,以阿拉罕为左丞相,范文虎、忻都、洪茶丘为右丞相,李庭与张禧为参知政事。次年,北方的一万五千余蒙古军及汉军陆续开进朝鲜半岛,与参加征日的一万余高丽军队在合浦会师,连同水手等后勤人员,人数达到四万之众,号称东路军,仍旧以曾经参与过首次东征的忻都、洪茶丘、金方庆等人为首。而南宋新附军及江南地区的签军组成十万人马,号称江南军,在范文虎、李庭、张禧的率领下由水路直接从宁波前往日本。

五月二十一日,东路军乘坐九百艘战船从高丽合浦出发,袭击了对马与壹歧岛, 杀掠三百余人,大批居民躲避于山中。日军守将少贰资时与龙造寺季时等人率兵拼命抵抗。元将康彦、康师子战死。元军统帅部指挥水师在船楼上发射炮火,以掩护登陆的官兵,从而击溃日军,打死少贰资时等人,控制了对马、壹歧两岛。

元军于六月五日到达志贺岛。志贺岛有陆路通往九州,因而成了两军激烈争夺的地点。在箱崎、今津等沿海地区镇守边墙的日军纷纷赶来前线,挫败了元军迅速夺取该岛的企图。登陆的洪茶丘作战不利,在战乱之中几乎被日军俘获。幸亏部属王万户从旁伸以援手,横击来犯之敌,杀死五十余人,洪茶丘才得以脱身而回。

元军于六日再度登陆发起进攻,但举步维艰,进展不大,而且军中爆发疫病, 死者三千余人,不得不放弃志贺岛,转往肥前鹰岛,并计划从博多登陆。日本统治者事先在沿岸地带以沙石修筑了高达丈余的边墙,在关键时刻起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作用,武士们在上面居高临下发射弓箭,使敌人难以攀登。元军整个登陆过程并不顺利,只能退回舟师。

徘徊在海边的元军舰队,长达十余里, 与日军对峙。

幕府对元军的第二次入侵并不意外, 北条时宗派遣秋田城次郎、盛宗等高级将领来前线督战。少贰景资、大友贞亲、菊池武房等九国、山阳、南海诸将聚于九州的太宰府之内,共谋御敌之策,丝毫不敢大意。一场硬碰硬的大仗,按照形势的发展已经不可避免。日将草野次郎发起了一次夜间突袭,烧毁元军战船一艘,并阵斩二十一人。此后,日军频繁发起夜袭。元将为了自保,下令将各条战船用锁连在一起。而来袭的日军因船小,往往被元军用巨舰上面装备的石弩打退。其后,元朝东路军舰队转战对马、壹歧、长门等处,等待与江南军会师。

最强战士大比拼:蒙古大军的第二次东征

日本古画《蒙古袭来绘词》(局部)

然而,江南军迟迟不见踪影。东路军统帅忻都、洪茶丘两人商议后认为部队经过几次激战,受到一定的损失,因而产生了退兵的念头。不过,金方庆以军中还剩一月余粮为由,反对撤军。在金方庆的坚持下,忻都、洪茶丘只得继续留在战场等待援军。

按照原定计划,十多万江南军以左丞相阿拉罕为首。可是阿拉罕到达宁波时突然病卒,朝廷改任左丞相阿塔海代管军事。军情紧迫,范文虎、李庭等人在阿塔海未能及时赶来军中履职的情况下只得率部出发,援助陷入困境的东路军。

姗姗来迟的江南军于六月十八日由宁波乘坐三千五百艘战船起航,在六月下旬抵达日本平户岛一带与东路军会师。

二十九日,日军在少贰景资、岛津久经等人的率领下以数万之众反攻,试图驱逐元军。双方僵持不下,少贰景资在战斗中受伤。

元军主力全部到齐后,分别驻于平户岛与鹰岛,但并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兵分数路直取九州太宰府,这显然是因为对手的严阵以待,令军队内部出现了顾虑畏惧的情绪。

元军内部的矛盾公开化了,洪茶丘与金方庆因政见不合,势如水火,而范文虎作为新降之将,难免被别人歧视。诸将彼此猜疑,互相观望,致使全军在肥前鹰岛等地逗留了一个月之久而无所作为。

八月一日,刮起了台风。元军的很多战船是原南宋水师的沿江战船,这类战船吃水浅,在海浪中容易倾覆,因而官兵把大多数战船用锁连在了一起。没想到台风来临的时候,战船与战船由于距离过近,在风浪中发生激烈碰撞,损毁严重,溺死者不计其数,其中包括左副都元帅阿剌帖木儿等将领。浮在海面的尸体随着潮汐在沿岸漂流,慢慢地积如丘陵。另外,有数千官兵随着破船在海里浮沉,他们在风平浪静之后,泊于鹰岛修理七八艘坏船,企图回撤。少贰景资亲自指挥数百艘战船反击,消灭了大部分的元朝残军,斩杀了千余名俘虏。

范文虎、李庭所在船只亦遭到风浪的袭击。很多人落入水中时都拼命挽着那些支离破碎的船体,作为救命稻草。失足掉入海里的范文虎、李庭正是因为抱着船板,才能游回岸上,幸免于难。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范文虎的部将楚鼎就是依靠一块破船板在海中漂流了三日三夜才获得救援。

江南军中只有张禧这员将领布置得当,事前让部下登上平户岛安营扎寨逃过一劫,而留在海边的所属舰只都互相拉开五十步的距离,所以在风暴中安然无恙。

台风一过,范文虎立即要求退兵。张禧却认为虽然将士们溺死大半,但有能力逃出险境的都是壮士,可以采取因粮于敌的办法再决一死战。不想再战的范文虎在否决张禧的意见时说道:“回国之后若被朝廷问罪,由我承担好了。”

最后,范文虎乘坐张禧所部的船只撤走了。而忻都、洪茶丘等人也各自率领少数人撤回了朝鲜半岛。由于船只不够用,很多战马都被抛弃。尽管这样,能够挤上船的人仍然是少数。

最强战士大比拼:蒙古大军的第二次东征

日本古画《蒙古袭来绘词》(局部)

有十多万幸存者被抛弃在平户岛五龙山。官兵们在主要将领都跑光的情况下推举一位名叫张百户的下级军官为首,计划伐木造船回国,但是因为缺粮饥饿,最终在日军的大举反攻之下一败涂地,除战死者之外还有两三万人被俘。《元史·日本传》里记载一些蒙古军、汉军与高丽的俘虏被日军杀于八角岛(博多的对音),而来自江南的新附军可能因为会种水稻等原因保得性命,沦为奴隶。这次战事发生于日本的弘安年间,日本史书又称“弘安之役”。

总计十四万的元军,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中损失惨重,一去不复返的有十多万人,高丽兵亦死亡了七千多人。

撤返朝鲜半岛的元军诸将在合浦等地收容残部,然后回国。忻都、范文虎回到大都之后还想推卸失败的责任,向朝廷辩称因下属不听指挥才被迫撤回。不久,范文虎在败卒的指证之下终于被忽必烈治以应得之罪。唯有张禧一人独免。

元朝舰队先后两次征日,均遭到大风的袭击而损失惨重,实在是一件非常蹊跷的事。元军第一次征日时受到风灾是在十月二十日的晚间,然而十月下旬并非是台风季节。在不应该出现台风的时候竟然出现了台风,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元军第二次出征时,偏偏选择了刮台风的季节进行军事行动,或者是想出奇制胜,企图打得日本人措手不及,结果又一次惨败而回。

战后,日本人将两次袭击元军的台风称为“神风”。从此,“神风”这个词里面就隐喻有“天助我也”的意思,成了日本武士“武运长久”的一个象征。

事实上,日本武士的成功的确侥幸, 他们并不是全靠自身的实力击退元军的, 而且并未有机会与全盛时期的蒙古铁骑打一场真正的硬仗。因为元军第二次东征以新附军为主,这支良莠不齐的杂牌部队,实力与全盛时期席卷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上一篇

如今的月薪4000元,相当于八十年代的月薪多少?

下一篇

王平为什么要弃魏投蜀 王平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