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春秋左传》解读人性: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必须有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春秋左传》解读人性: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必须有
收藏 0 0

《春秋》从鲁隐公开始写起,因为其是代为执政,所以称“隐”。鲁隐公在位十四年,虽然没有多大建树,但是也保证了鲁国的平安。但是臣子跋扈,本身政治能力有限,鲁隐公成为最窝囊的君主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鲁隐公被自己的同父异母弟弟鲁桓公谋杀。据《左传》记载:“鲁国大臣公子羽,掌握国家军权,当时向隐公建议,桓公已经长大了,对您是个威胁,表示要帮助隐公杀掉桓公,然后封他为太宰,也就是相当于丞相职位。这个建议被隐公拒绝,隐公说,君主之位本来是弟弟的,由于弟弟年少不能即位,由我摄政,代理执政,现在也正准备把位置传给弟弟,自己去菟裘(今山东省泗水县)养老。公子羽心理极为不爽,碰一鼻子灰,担心隐公把这个话告诉桓公,所以向桓公建议杀掉隐公,早点继承君位。”得到桓公的默许。

隐公曾经任公子的时候,郑鲁之间发生过战争,战于狐壤(今天河南省许昌市北),鲁隐公被郑国关在郑国尹氏家里,后来通过贿赂尹氏和尹氏一起逃回到鲁国。每年11月,鲁隐公都要到社圃去祭拜尹氏的神灵钟巫。今年也不例外,公子羽抓住这个野外行刺的机会,在隐公祭拜完之后,睡在鲁大夫委氏家里,被杀。

虽然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人在职场,人心隔肚皮,不知道谁在你身后对你使坏。对人好,是你的善良。别人对你的好,是一种奢求。

《春秋左传》解读人性: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必须有

《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解读人性: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必须有

鲁隐公

《春秋左传》解读人性: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必须有

鲁隐公

上一篇

何谓“分野说”?这看上去不太靠谱的思想为何盛行上千年?

下一篇

出生不好的霍光,是凭借什么,让自己成为了权倾朝野的大人物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