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矛盾”与“割裂”的日本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矛盾”与“割裂”的日本
收藏 0 0

文/月亮忘记

“即使是最怪异的习惯,也不妨碍人们去理解它”——鲁思·本尼斯蒂克特

1945年,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美国五角大楼的最高决策者们:“我们应该拿日本怎么办?”“日本会不会投降?”“能不能用对待德国人的办法对待日本人?”

这一系列的问题促使美国政府动员了各方面专家来对日本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那些政策的制定者们听取了大量的报告,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并试图借此找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终办法。

“矛盾”与“割裂”的日本

而这本《菊与刀》正是出自当时参与该计划的日本文化研究者之一——鲁思·本尼斯蒂克特,所以可以说这本书其实也是一篇关于日本的军事调查报告。

鲁思是民族学家、女诗人,有趣的是她实际上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她本人甚至没有真正去过日本,她对日本的研究主要通过与当时的日本战俘对话沟通以及参看大量的日本书籍、电影等。然而这并不妨碍这本《菊与刀》在1946年出版后随即在日本、美国两地同时引起强烈反响与巨大争议,并被后世誉为现代“日本学开山之作”。

通过书名不难看出“菊与刀”的组合象征了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中一种巨大的矛盾。站在外国人的角度看日本,大多会感觉他们极度好战却又极度温和;极度尚武又极度爱美;极度粗鲁又极度彬彬有礼;极度死板又极度灵活;极度恭顺又极度讨厌被驱使;极度忠诚又极度反叛;极度勇敢又极度胆怯。正是这么一个在外人看来充满了矛盾的民族,他们依托着资源极度匮乏的弹丸之地,一手造就了一场世界大战,将整个亚洲卷入战火,另一手却在遭受核弹轰炸与战败后造就了二战后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奇迹。

这一系列的矛盾与不可思议其实在《菊与刀》这本书中都进行了非常透彻的阐述与分析。要想真正了解日本文化中的名、忠、勇、义、礼、诚、克、仁就必须站在日本人的角度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摘到有色眼镜,得出公正客观的评价与结论。在书中充分介绍了日本从古至今的等级观念,生动描述了日本人的国民性格以及对个人名誉的维护,并对日本独特的耻感文化进行了精确刨析。

实际上日本文化所表现出的种种外在形象,其内在核心应该是日本人自身的极度自尊与对个人名誉的极度看重。与此同时日本严重匮乏的自然资源环境也在漫长的岁月中塑造了日本人强烈的集体意识,而这种集体意识也深深影响了日本人的个人价值观并久而久之形成了日本独有的文化形态。

“矛盾”与“割裂”的日本

值得注意的是,《菊与刀》出版与1946年,而作者研究的也只是1946年前的日本,现如今时过境迁,半个多世纪过去,当下的日本文化与日本人又是怎样一种存在,还需要我们自己做进一步的深度发掘。

作者:月亮忘记 作品来源:豆瓣读书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读书令人快乐

读诗令人优雅

做个爱读书的人

以书为媒,直达你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汇智博达图书

上一篇

溧阳公主为什么会吃掉自己的丈夫?

下一篇

易中天为什么贬损明朝称赞清朝,明朝真的比清朝烂吗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