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成立20余年,“老干妈”始终坚持不上市,是什么给了陶华碧底气?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成立20余年,“老干妈”始终坚持不上市,是什么给了陶华碧底气?
收藏 0 0

她从不识字,她的形象和名字却享誉全球;她只会剁辣椒,却能够被领导人“点赞”。“老干妈”陶华碧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农村妇女成为“国民女神”

1947年,陶华碧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的一个偏僻山村,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她没有上过一天学,至今只认得“陶华碧”三个字。

在随丈夫外出打工期间,陶华碧吃不起外面卖的饭,就用自己做的辣酱拌饭吃,这也就是后来“老干妈”辣酱的雏形。

但是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两个孩子。为了生存,她只能去外地打工和摆地摊。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女性,还要拉扯两个儿子长大,一家的生活重担都落在陶华碧身上。

丈夫去世后,没有收入的陶华碧为了维持生计,靠卖米豆腐维持生计。豆腐要自己磨,每天干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一大早去早市摆摊。白天用背篼背到龙洞堡的几所学校里卖。

几年过去了,陶华碧的生意越来越好。她开始第一次扩大“经营规模”。

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和四处捡来的半截砖和油毛毡石棉瓦搭起了一间简陋的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

为了佐餐,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也就是就在这个时期,她发明了豆豉辣酱,原本是作为辅料送给来顾客,大家觉得好吃,便主动来买。那时,看到困难的学生来吃饭,她总是加量或者不收钱,学生出于感恩叫她老干妈,这个称呼便被叫开。

买豆豉的人越来越多。她的麻辣酱影响越来越大,大到超出了她的想象。

随着麻辣酱的一再供不应求,陶华碧在周围人的建议下调整为以卖辣酱为主,可还是满足不了需求,甚至工商局和街道办事处都来劝说陶华碧开家工厂。于是,1996年8月,陶华碧用村委会的房子办起了辣酱加工厂,她还专程拍了张照片放在瓶子上用作标识。1997年8月,陶华碧正式成立了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

虽然没有文化,但陶华碧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都非常强,她能快速找出公司的账务是哪里出了问题,更是能说出大部分员工的名字,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得公司的员工忠诚度非常高。

成立20余年,“老干妈”始终坚持不上市,是什么给了陶华碧底气?

陶碧华

陶华碧还搭建了一条“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链,通过自产基地,“老干妈”成功保持了味道和品质的多年如一,产品更是销往全球,家喻户晓,网友戏称“老干妈”为“国民女神”。

小公司发展壮大,走向国际

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之后,工人一下子增加到200多人。

此时,对于陶华碧来说,最大的难题并不是生产方面,而是来自管理上的压力。最令她头痛的是,工厂扩大成公司后,一切都要走上正轨,各种规章制度都要出台,财务、人事各种报表都要她亲自审阅;作为民营企业,她还要经常参加政府主管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准备讲话稿上台发言……所有这些,对于没文化的陶华碧来说,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

望着越积越多的文件,陶华碧首先想到的是请能人。可具体该请什么样的能人呢?她想来想去,把自己的长子当作了比较的标准。

陶华碧的长子李贵山当时在206地质队汽车队工作,她想先把李贵山拖到自己这个民营公司来帮忙,却又不忍砸了他的铁饭碗。没想到,李贵山得知母亲的想法和顾虑后自作主张,辞职来到了她的公司。

李贵山帮助母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文件、整章建制。李贵山读,陶华碧听。听到有不妥的地方,她口述更正,再由李贵山修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满意。

成立20余年,“老干妈”始终坚持不上市,是什么给了陶华碧底气?

老干妈

“老干妈”在贵州市场站稳脚跟后全国扩张。

1998年开始,陶华碧把公司的管理人员轮流派往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地,让他们去考察市场,到一些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她说:“我是老土,但你们不要学我一样,单位不能这样。你们这些娃娃出去后,都给我带点文化回来。”

这一切也预示着老干妈逐渐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陶华碧派出去的管理人员陆续回来后,很快就使公司逐步走上了科学化管理的道路。

独特的口味和容易传播的品牌名称仅仅是赋予了其品牌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能把老干妈卖到大江南北甚至到海外的是一股推动力,这就是老干妈的对外销售团队。

辣椒酱本身就是低消费的调料快消品,无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在需求上都很容易推动其销量,并且企业还通过奖励机制激励当地经销商卖力地推广老干妈。

8块钱一瓶的辣酱,每天卖出130万瓶,一年用1.3万吨辣椒,1.7万吨大豆,销售额40亿,15年间产值更是增长了80倍。老干妈制造了中国品牌的一个传奇。

成了“中国名牌”之后,老干妈开始走出国门,产品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外老干妈被称为“留学生必备”,“家的味道”,同时也受到很多外国消费者的喜爱。

如今,老干妈公司已经成为继“贵州茅台”、“黄果树”、“贵州神奇”之后,贵州省又一个全国响亮的品牌。

销售额突破45亿元,她却坚持不上市

这家初始注册资本仅1000万元的公司,如今的年销售额多达数十亿元,在2014年,陶华碧曾对外宣称在过去3年间缴了18亿元的税,2016年的年度销售额更是突破了45亿元。作为家族企业,“老干妈”的股东结构也异常简单,只有陶华碧与两个儿子,如今陶华碧退出,只有两个儿子继续分管企业。

成立20余年,“老干妈”始终坚持不上市,是什么给了陶华碧底气?

坚持不上市

“老干妈”成立至今20余年,一直有一条铁打的原则:“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陶华碧本人曾经说过:我坚决不上市,那是骗人家的钱!有人曾经试图跟陶华碧谈上市,被陶华碧一句“你问我要钱,我没得,要命一条”直接打回来。

虽然老干妈的话有偏激之处,但是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一些国内企业寻求上市的动机。在过去的新股发行中,上市公司高价发行,老股东也通过大量转让持有的股票高额套现。此外,不断发生的欺诈上市、财务造假等问题更让上市公司的形象大大受损,所以IPO上市常被等同于“抽血”、“圈钱”。

好企业不上市的理由众多,主要包括:一,企业不差钱;二,企业本身足够规范,无需股民过多监督;三,希望按照自己意志办企业,不想被资本一直牵着走。上述几点也比较深刻地反映出企业家对待上市的心态以及当下资本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

反观“老干妈”,其坚持不上市最大的底气就是过硬的产品质量带来的庞大现金流。一家企业的市场地位最应依托的便是自身强有力的产品质量,“老干妈”辣酱多年来品质一直保持不变,价格也一分未涨,所以毫不费力便能占领市场,完全是被市场推着走。

数年来,公司全部依靠现金流运转,不积压货品,现金流多达数十亿元。陶华碧一直坚持现款现货的原则,从不贷款,也从不会拖欠货款,因此,“老干妈”的公司账目也格外简单。

另一方面来看,“老干妈”不上市还源于陶华碧能够坚持“消费者至上”的办企理念,且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盲目扩张,从而有比较充裕的资金资源维持企业的稳定。

陶华碧作为传统企业的老板,没有过多地考虑资本和融资问题,也无需担心资金周转不灵。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干妈”不上市,也无可非议。(可为商学院)

上一篇

成吉思汗病死于六盘山下,专家说:不,他是被西夏人杀死的

下一篇

黄帝蚩尤之战-历史上最早和最有名的大战之一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