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待漏院记》作者何许人也?敢叫宰相大臣看清自己的嘴脸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待漏院记》作者何许人也?敢叫宰相大臣看清自己的嘴脸
收藏 0 0

本文由张飞讲历史原创首发,做内容不容易,请各位看官大爷,别忘记点赞!

自古官场多黑暗,但正义的镜子从来都不会缺少,今天张飞和大家聊一聊历史上有一个词人,他的刚正不阿,另人十分的敬佩,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看完这篇文章,请你记住这个正义感爆棚的名字——王禹偁!

《待漏院记》作者何许人也?敢叫宰相大臣看清自己的嘴脸

待漏院是宋朝时的待漏院,铜镜是王禹偁铸造打磨的铜镜。

王禹偁不是铁匠,不是铜匠,是个文人,是个词人。翻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宋词选》,第一首便是他的《点绛唇》: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在《宋词选》中,王禹偁的词只此一首。在《全宋词》中,王禹偁的词也只此一首。如果单就这首词而论,你很难对王禹偁盖棺定论,也就是说你估摸不透,他是个善于描绘山水的才子呢,还是个多愁善感的角色?是一个不畏道途险阻的勇进之土呢,还是畏首畏尾躲世避世的逍遥之人?

《待漏院记》作者何许人也?敢叫宰相大臣看清自己的嘴脸

但是,你读了王禹偁的《待漏院记》,便一切都清楚了。所有模糊顷刻烟消云散,一个如同终生与你相潘以沫有着傲然风骨的王禹偶,活生生地站在你的面前。

王禹偁,字元之,山东巨野人,出身于农家,宋太宗时进士,傲过翰林学士,任过知制诰,48岁仙逝,一生多次受贬谪,仕途充满坎坷。

寻找他多次受贬请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与他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的思想境界和无私无畏敢于逆真话的性格有关。他9岁便可作诗。无疑是一个聪明者,也是一个能者。如果他是个善于拍马屁的人,是个善于巧言令色的人,是个遇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人,一定会青云直上飞黄腾达的。王禹偁之所以为王禹偁,此类人之所以为此类人,最要命的弱点便是他们太耿直,太天真,太自负,太多事。

《待漏院记》作者何许人也?敢叫宰相大臣看清自己的嘴脸

王禹偁的确爱管闲事。说到底,你不就是个知制诰吗?你认真替皇上拟写诏令,认真完成本职工作,领一份薪水,挣一碗饭吃,不就得了?国家兴衰存亡大事岂是你能管得了的,你操那份闲心于啥?可是他不,他偏要多管闲事,并殚精竭虑地发什么奇想,要在百官上朝休息的地方,也就是待漏院,立一面顶天立地的大铜镜,让那些候朝的宰相、大臣,在上朝面君之前,一一照照自己的嘴脸。不仅照嘴脸,而且照肺腑。

《待漏院记》作者何许人也?敢叫宰相大臣看清自己的嘴脸

你说,那些居一人或数人之下而又万人之上的权势熏天的大人物,他们心里能舒服吗?

至此,我们不妨把王禹偁铸造打磨的那面铜镜搬来一览了。其实,我们说的王禹偁的铜镜,并非物质的铜镜,而是他所作的并抄于壁上的《待漏院记》。群臣齐聚的待漏院,墙壁上写着请君对照检查的条款,这是不是一面镜子?是不是古时的一面铜镜?

《待漏院记》作者何许人也?敢叫宰相大臣看清自己的嘴脸

这面铜镜好厉害哟!且读《待漏院记》:

诸位,你们现在正在候朝,此时此刻你们在想些什么呢?是在想老百姓还未安定,如何使其安定吗?是在想边患战争不断,如何熄灭边患烽烟吗?是在想田地荒芜,如何制定政策吸引百姓开垦种植吗?是在想贤人不得其位,如何推荐予以重用吗?是在想奸人在朝,如何将其驱逐出去吗?是在想见了皇帝直言相陈、矫正时弊吗?是在想自己要致力政治清明、苍生富足吗?

《待漏院记》作者何许人也?敢叫宰相大臣看清自己的嘴脸

或者,你还是在作另一种想:想自己的旧恩未报,如何丧失原则为其谋私;想自己用什么手段,把无数美女、宝物、丝绸搞到手里;想自己怎样巧立名目,占有车马、器玩和豪宅巨室;想自己在好人驱使下,怎样去进一步提拔利用他;想对那些说真话触犯了自己的人,琢磨用什么手段来搞掉他;想国家有了自然灾害,自己怎样编造谎言来欺瞒皇上;想皇帝不满意群臣腐败,自己有什么办法转移皇帝视线逗得皇帝开心;想为了个人平步青云和鸡犬升天,在什么时候出卖祖宗,出卖灵魂,出卖山河。

《待漏院记》作者何许人也?敢叫宰相大臣看清自己的嘴脸

你在想什么——王禹偁在待漏院面对百官重臣大声发问。

好一个王禹偁!他声色俱厉的发问,不仅有极强的针对性,而且也很是时候。过一会朝门就要洞开,群臣就要奏本,皇帝就要决断天下大事。为国为民还是为己为私?一言干鼎,邪正立见。此刻不问,问在何时?问得对,问得好!此时此刻,是应该让他们很好地扪心自问,清理清理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政治思路。

《待漏院记》作者何许人也?敢叫宰相大臣看清自己的嘴脸

我很想亲眼看一看王禹偁铸造打磨的这面铜镜,更想知道当时的大臣观看这面铜镜时的种种心态。遗憾的是,我不可能,也不知道当初它放在什么地方,现在还有与没有。如果有,那无疑是一个教育官吏的好去处。我十分理解王禹偁的良苦用心。

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未必不知道这是一件得罪人的事,也未必不知道这面铜镜毕竟只是一面铜镜,期望值毕竟是期望值,大宋的气数毕竟与它无关。

但王禹偁仍然义无反顾地做了。此刻,我似乎看到他把那面铜镜悬挂于待漏院壁上时脸上严肃的表情,也似乎看到,当那些好佞小人置那面铜镜于不顾,照样为非作恶时,他的满腔悲愤之火。虽经历史阻隔,但我理解他,敬佩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吏来说,能有如此志向品行,应该说难能可贵了!

《待漏院记》作者何许人也?敢叫宰相大臣看清自己的嘴脸

历史如流水,自宋朝开国距今,一千年过去了。一千年很快,但也是一个不短的岁月。历经烽烟战火,山河沦陷,王禹偁的《待漏院记》仍在,甚至能够影响当代人的心灵,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待漏院记》作者何许人也?敢叫宰相大臣看清自己的嘴脸

同时也说明了,《待漏院记》的的确确是不同凡响的好文章。我觉得它所以能穿透千年历史,光彩依旧,就是它高扬着一面永恒的惩恶扬善的旗帜,尤其是对各级官吏。

你说,这是不是王禹偁制造打磨的那面铜镜的意义所在?

上一篇

共和国最有传奇色彩的将军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