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刘少奇秘密访苏,身负三项使命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刘少奇秘密访苏,身负三项使命
收藏 0 0
刘少奇秘密访苏,身负三项使命

新中国将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是毛泽东思考的重大问题。建国前夕确定的外交政策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也不急于取得西方国家的外交承认。毛泽东比喻这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

解放军进入南京不久,司徒雷登与共产党方面开始接触,但最终失败。美国政府紧接着发表对新中国不无敌视的白皮书。毛泽东极为愤怒,连续写了4篇评论,严厉批判美国政府在中国推行的侵略政策,并说:“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

美国和西方世界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封锁,使毛泽东需要寻找新的途径,打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往。1949年1月,斯大林委托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秘密访华,在西柏坡会见了毛泽东,详细了解中国革命的情况和中共中央的政策。美国政府的立场,使毛泽东确定了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政策。7月,他派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在长达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刘少奇与斯大林进行了几次会谈,详细通报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和新中国筹建的情况。

刘少奇秘密访苏,身负三项使命

刘少奇此行负有三项重大使命:

一是学习苏联国家行政体制。斯大林完全满足了中方的要求,刘少奇考察了许多政府部门和地方行政机构,与各级官员进行座谈取经。新中国的政府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苏联的模式。

二是寻求苏联的经济援助。蒋介石卷走了大陆几乎全部的资金,给共产党留下了一穷二白的烂摊子。新中国怎样恢复破碎的经济?启动资金从哪里来?如何应对西方世界的经济封锁?这些都是极为严重和迫切的问题。斯大林表示:尽管苏联也处于战后重建的困难时期,但为了帮助新中国的建设,准备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帮助中国建设一批工业项目,还答应派苏联专家来中国进行协助和指导。

刘少奇秘密访苏,身负三项使命

三是寻求苏联的军事援助。随同刘少奇访苏的有空军司令刘亚楼、海军司令萧劲光。我方希望苏联帮助中国建立空军和海军,提供先进的战斗机、舰艇,特别是提供帮助解放台湾的空军部队。斯大林答应先在中国开办航空学校,为解放军培养飞行员和技术人员。斯大林对新疆十分关注。中苏两党会谈中,刘少奇表示中共准备在1950年进军新疆和西藏。斯大林提出:希望中共及早进军新疆,并表示愿意提供歼击机、运输机和汽车,帮助解放军迅速解放新疆。

刘少奇秘密访苏,身负三项使命

8月中旬刘少奇回到北京,毛泽东对访苏成果非常满意。中苏结盟,不仅使中国打开了外交局面,而且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人民网)

上一篇

为何能预测出孙策英年早逝的死法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