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文史丨清朝皇太后慈禧的败招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文史丨清朝皇太后慈禧的败招
收藏 0 0
文史丨清朝皇太后慈禧的败招

说句良心的话,在强大的制度与观念的压迫之下,被剥夺了早期教育的叶赫那拉氏在她的人生舞台上表现出的能力与才干,还是有一定成效的。在她四十八年的执政生涯中,她始终牢牢地控制着大局,把那些男人中的优秀人才操纵在股掌之中。

她有一定的胆量。在一八六O年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城时,咸丰皇帝准备仓皇逃窜的关健时刻,她从帷幕后面首次站出来,冒着违反祖制的大不违,极力反对这个懦弱的决定。当时在满朝王公大臣惊慌失措之时,她足够让那些男子汗颜扫地。

文史丨清朝皇太后慈禧的败招

她不但有一的胆量,也有一定的度量。在其丈夫死后,她以霹雳般的手段与狠招成功发动宫廷政变,颠覆了由八大顾命大臣等组成的权力机构。但是,她只是杀了为首的三个领军大臣,对于其他人都给予了释放,并当着众人焚毁了从那三个为首的大臣家中搜出来的有关信件,从而使大批的官员都松了一口气。通过这次有“良心”的招数,安定了人心,稳定了局势。

她也有出色的眼光。在近代中国的首个明智的决策,那就是积极开展洋务运动,换句话说就是在她的倡导下进行的。她支持着派出留学生,支持着兴办工厂,支持着建立新式的军队和装备。在她统治清朝的最后一个阶段,她努力地推动政治改革,效仿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她的一系列改革甚至比康有为当时设想的还要广泛深入,其手段也比戊戌变法时更是切实和更加有效。例如,她在改变时遇到的是相对的平稳局面,她或许会胜过许多成绩平平的异性皇帝。

文史丨清朝皇太后慈禧的败招

据文史记载,旗人家的女人往往比自己的男人还能干。其许多八旗子弟在外面摆够了谱,一回到家中,就必须听从女人的管制。如此的女人,侄儿要叫她“伯伯”,儿子不叫妈妈,却叫她“爸爸”。叶赫那拉氏无疑就是这等的女人。光绪帝从小就叫她“皇爸爸”。巧合的是咸丰帝是一种比较软弱的男人。在当时内忧外患之中咸丰帝挺不起腰来,整天除了听戏就是把自己喝了一个烂醉。如此一个没有的男人在生活中往往需要和欣赏个性极其坚强的女人,在无形之中就会产生自然的依赖心理。但是,她本质上只是一爱享受的精明的贵族女人,她只会用她所熟知的管理家庭的方法来治理清朝。很多时候,她招见大臣时更像是一场拉家常,而不是治理清朝的表白。

文史丨清朝皇太后慈禧的败招

在清朝权力斗争中她果断冷酷,但在当时的世界大势面前却反应迟缓。她有足够的聪明与手段控制局面,却没有足够的激情和责任感去改变时局。不过,如果除了这些种种因素,从简单的方式这个角度去看慈禧,我们发现,她是相当亮丽的。她爱美,于二十七时成了寡妇,可是在寂寞的深宫里,她仍然满腔热情打扮自己化妆自己。四十的光荫,造就了她天天都要在梳妆台上的镜子前消磨时间。她冰雪聪明,刚刚进宫的那时大字不识一个,有现代之语言表达,就是一个“文盲”,可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她能写字,也能够写诗。她有冷酷无情的时候,可是在许多的时候也有人情礼仪,特别是对身边的宫女和太监们。

也许是做为一个女人,叶赫那拉氏最对不住的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代孩子教育上的失策。对独生同治帝,她母爱泛滥,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娇纵,使这个孩子成为了清朝十二代帝王之中最没有出息的一个。同治帝自制力极差,天天热衷于微服私访,逛妓院、进茶馆。如此一个没有一点出息的儿子,她怎能放手让他接管最高权力?她对继子光绪帝,她又矫枉过正,管束太过严厉,教育出一个过于懦弱的同治,这样的继承者实在无法担负起拯救没落清朝的重任。家庭教育的失败,就是清朝的灭亡,也是叶赫那拉氏这个看似聪明女人的败招之一吧。

文史丨清朝皇太后慈禧的败招

她在生命最后一刻醒悟道:“以后勿使妇人干预治朝。此与本朝家法有违,须严加限制。”她自己承认自己不成功地治朝决断,她希望别人不要效仿她,而要做个单纯的女人就可以了。可是,如果慈禧她不涉足治朝,怎么可能把女人做得如此的风光和别致,恐怕连她自己也不知道怎样回答。

上一篇

牵牛星与织女星,是怎么通过“鹊桥”搭上线?浅谈古代鹊桥的形成

下一篇

匈奴单于为什么要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而不是流放到其它的地方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