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秦国为何能够抵挡五国几次攻秦,而齐国却差点灭国了?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秦国为何能够抵挡五国几次攻秦,而齐国却差点灭国了?
收藏 0 0

巅峰的走向

商鞅在公元前356年、350年先后二十余年的两次实施变法。在商鞅的变法后,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魏国,夺回了河西之地,从此之后以后秦国开始逐鹿中原。

五国五次联合攻秦

第一次合纵攻秦

公元前318年,当时秦惠文王在位,面对这个实力强横的国家,在公孙衍的操纵下使赵、魏、燕、楚、韩这五个国家发起了一次对秦国的进攻,史称“合纵”

秦国为何能够抵挡五国几次攻秦,而齐国却差点灭国了?

秦惠文王也不是吃素的,就开始问张仪怎么破公孙衍的五国“合纵”,张仪作为“连横”一派的肯定要展现出自己一派的才华,就开始用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去游说魏惠王(即子罃)连横事秦,未成功。秦企图以武力迫魏就范,于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发兵攻魏河内,占领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平周(今山西介休西);不久又攻占韩之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及义渠之郁郅(今甘肃庆阳)。秦的扩张,促使各国联合。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魏相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推楚怀王为纵长。公孙衍还说服义渠攻秦侧背。

楚、燕暂时受秦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心存观望。实际出兵仅魏、赵、韩三国。联军攻至函谷关,被秦军击退。次年秦在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大败三国联军,歼敌8.2万。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失败。

秦国为何能够抵挡五国几次攻秦,而齐国却差点灭国了?

第二次攻秦

秦鉴于义渠攻扰之事,为安定后方,将打击重点暂时转向南方、北方。命令司马错灭巴、蜀及苴等各国,占领秦岭外广大地区,再大举北进,攻占义渠25城。这样就达到了进一步“富国”、“广地”、“强兵”目的,战略上还形成对楚的侧翼包围,为尔后南进创造了有利态势。此后,即将兵锋再度转向中原,不断向魏、韩、楚、赵等国进攻,攻占武遂、穰城、蒲阪、晋阳、封陵(、襄城等城邑,将领域扩展至中原。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秦攻楚,战于析,歼楚军5万,并占城邑l0余座。齐、韩、魏恐秦继续扩张,对己更为不利,乘秦军久战疲惫,于当年联合攻秦。经三年苦战,终于击败秦军,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归还韩之武遂及魏之封陵等地。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取得胜利。

秦国为何能够抵挡五国几次攻秦,而齐国却差点灭国了?

第三次攻秦

二十一年(前294年),秦乘楚无力、齐无暇过问中原之际,大举进攻韩、魏。次年,白起在伊阙歼灭韩魏联军24万。数年内连续攻占韩冶铁手工业最为发达的宛、邓及魏之桓、轵等大小61座城邑,两国益衰。赵国有一支训练有素、机动力强的骑兵部队,可以与秦周旋。秦昭王不满于称王而在宜阳自称“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中原各国恐两强联合,陷于被夹击的局面。魏与赵合谋,派李兑联络各国共同反秦。著名合纵鼓吹者苏秦,亦为燕国利益入齐游说,劝湣王取消帝号,共同反秦,使天下“爱齐而憎秦”(《战国策·齐策四》),以便乘机兼并宋国。二十八年(前287年),齐、赵、魏、韩、燕五国联军攻秦。五国目的不同,各有打算,进至荥阳、成皋,即互相观望,不肯首攻。秦为破坏五国联盟,主动取消帝号,将前占之温、轵、高平归还魏国,将王公、符逾归还赵国。联军遂撤走。第三次合纵攻秦,未交战即告瓦解。

秦国为何能够抵挡五国几次攻秦,而齐国却差点灭国了?

第四次攻秦

四十六年(前269年),秦与韩联军攻赵,在阏与被赵将赵奢击败后,范睢入秦,建议秦昭王实行“远交近攻”战略,以利于巩固占领之土地。秦遂将打击重点指向最近的韩、魏、赵。三十六年(前279年)鄢郢之战中,秦将白起以水攻歼楚军民数十万,迫其迁都于陈;四十二年(前273年),白起在华阳之战中歼魏、赵联军15万,迫魏再献出南阳地区(今河南沁阳以南、温县、孟县;地区);五十五年(前260年),白起在长平之战中,歼赵军45万;还攻灭西周、东周及义渠,蚕食了大片土地。这促使各国再度联合。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魏、赵、韩、楚、燕五国组成联军,由魏信陵君魏无忌指挥攻秦,在河外大败秦军,并尾追至函谷关后撤军。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获得了胜利。

秦国为何能够抵挡五国几次攻秦,而齐国却差点灭国了?

第五次攻秦

联军的胜利,并未严重削弱秦军实力,亦未能遏止秦扩张势头。秦王政(秦始皇)继位后(前246年),吕不韦掌权,依旧采用远交近攻方针,五年间攻魏四次,攻韩三次,攻赵一次。黄河以北,全部占领韩上党郡,并重建太原郡(西至黄河,北至山西繁峙,东与燕赵交界,南接上党郡),切断了燕、赵与魏、韩间联系,并在战略上造成对赵、魏、韩三国侧翼包围态势。中原各国为打破不利局面,以图生存,尽最大努力于秦王政六年(前241年)再一次组成赵、魏、韩、燕、楚五国联军,由赵将庞暖指挥攻秦。秦新占区大,兵力分散,且人心尚未稳定。进攻开始顺利,深入至函谷关内,距秦都咸阳仅七、八十里的蕞地。当秦集中兵力进行反击时,联军不支败退。第五次合纵攻秦之战失败。不久,秦王政亲政,用李斯“灭诸侯,成帝业”、“数年之中尽兼天下”(《史记·李斯列传》)的建议,加快了各个击破的步伐,不给各国再次联合行动的机会,合纵战略至此破灭。

那么,五国攻秦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五国攻秦利益分配不均,燕、国两国与秦国关系较好,燕国与秦国不相连,动机不足,攻打秦国没有特别好的利益。楚国与秦国世代联姻,没有攻打理由,不想破坏和平环境。三晋距秦较近,战略意图明显有利。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五国攻秦,各怀鬼胎。

合纵攻齐,一次就败

战国进入中期后,齐、秦是列国中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秦国在西,齐国在东,两国东西对峙。不管是秦想要灭齐,还是齐想要攻秦,都得借助三晋、燕、楚的力量。弱燕图谋强齐,只是燕国给自己加的戏份,但是在诸国大局中,仍旧是秦、齐为主角。自从魏国进入衰弱期后,秦、齐两国之间的交锋一直都是秦国负多胜少,在公元前296年,秦国甚至被齐、魏、韩联手攻破了函谷关;在五国伐齐之前,苏秦促成的五国伐秦,秦国仍旧是被迫割地求和。

在合纵伐秦的时候,齐国曾经有很好的机会去削弱秦国,但是都没能抓住。在苏秦促成五国伐秦的时候,更是把目光只定在宋国身上,错失了最后一次可以削弱秦国的机会。灭宋不仅没给齐国带来多大的利益,反而把齐国差点推向了灭国的深渊。秦国利用齐国灭宋之后,和各国之间的矛盾激化,因势利导,策划诸国联合伐齐,借助他国之力,达成了削弱齐国的目的。

秦国为何能够抵挡五国几次攻秦,而齐国却差点灭国了?

宋国因为他特殊的地理位置,一旦被齐国占有,那么齐国就可以北胁赵魏,东迫韩国,南迫楚国。齐国兼并宋国,对其他国家来说是个巨大的威胁。诸国自己单挑不过齐国,那么联合起来是必然的结果。秦国这时候站出来加入联军,是诸国十分乐意看见的事情,一个是因为秦国的强大,秦国的加入可以增加伐齐的成功率,二是不用担心秦国在诸国背后捅刀子,可以全力的进攻齐国,五国伐齐的局面就这样实现了。

但是在齐国灭掉当时第八大国宋国时,因宋国十分富饶,尤其是宋都陶邑是当时的商业中心,齐吞宋后在国力上立马将秦国甩在身后,导致战国两超多强的局势被打破,变成一超多强,其他六国心存恐惧。燕国要复仇,秦国要弱齐,韩魏赵因为齐国未兑现攻秦后的承诺恨齐,楚国想要拿回淮泗之地,于是便在燕国的主要推动下形成了五国伐齐,并一战将齐国打的只剩两座城池,齐愍王被剥皮抽筋成为战国死得最惨的君主。虽然后来田单复国,但齐国国力大损,再无称霸能力,自此后变成由秦国主导的一超多强局面。

上一篇

北洋政府总统--袁世凯(一)

下一篇

最无能的日军将官,为升官让10万士兵送死,思想跳跃到常人不理解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