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收藏 0 0

由西汉刘向于鸿泰四年(前17年)著作,汇编了春秋至汉代诸多遗闻轶事的杂史小说集《说苑》中,有这样一句话可当今日之鉴: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这句话什么意思?

有智慧的人治理天下,会先用文德教化天下再用武力征服,但凡贸然动用武力征服天下的,国民会不信服于你,先用文德治理但是却也改变不了的,就可以诛罚他了。

在戎评看来,两千多年前刘子政的这寥寥几十字,在饱含智慧之余,其字里行间言及的“征服之道”,赫然指向的便是今日中国博弈世界的上选之法!

近日,被国外网友誉为“东方美食生活家”的李子柒受邀越南最大媒体集团旗下网报——《越南青年知识分子报》做了一次深度访问,吸引了越南数千万读者的关注。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毫不讳言,第一次瞥见这个新闻时,戎评还以为这不过又是“网红”的一番炒作,不过在一番了解之后,我的内心却是惊诧的。

为什么?

众所周知,对于“网红”戎评向来不喜,而在此之前,对于李子柒此人戎评也大约只记得,这是一个很火的网红….

但是万万没料到,就是李子柒,却颠覆了我对“网红”的看法。

截止撰稿之日,李子柒国内个人微博已累计粉丝1885万、国外方面,其李子柒的Youtube主页订阅人数,早在两个月前也已经突破500万,其数个视频,在Youtube上更是轻松突破单个三千万播放量!

而似乎是受到了“来自东方神秘力量”的影响,在去年12月初的G20峰会上,李子柒制作的一些视频片段被收录到阿根廷和中国联合拍摄的《魅力中国》中,在阿根廷电视台播出….

李子柒都拍了些啥?

显然,网红界引以为傲的诸如“两口一头猪”、“铁锅炖自己”是上不了这样的台面的。

——与各路网红各展神魔的夸张风格有所不同,李子柒拍的是《汉妆》、《馒头窑》、《制毛笔》、《造纸术》….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对于李子柒此人撇开视频人设之后究竟如何戎评暂且不谈,单单就论她做的事儿,戎评只想说:这样的李子柒“越多越好”!

为什么?

四个字:文化输出。

什么是文化输出?

在戎评看来,我们要向明白什么是“文化输出”,首要的是应该明白什么叫“文化”。

在查询《辞海》、《说文解字》后,对于“何为文化”,戎评大致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文化”,是驻足时代价值的选择

从广义上讲,“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文化”指的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所谓文化都必须是具有一定价值指向的财富集合,这也是为何诸如“两口一头猪”的这种毫无时代价值的网络庸俗,不足以被称为“文化”的根本原因—文化是具有选择性的。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2、“文化”,是民族意识形态的集合

作为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断孕育壮大的“文化”,具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和差异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筷子。

中华文明中,多竹、烫食、漆器成为饮食器具等多种异于其他早期文明的自然社会环境,使得“筷子”成为了中国特有的餐具,而因为中华文明的存续壮大,“筷子”这一进餐工具不仅得以保留,在向外传递下,更演变为了一种文化!

筷子的产生,契合了中华民族的客观发展环境。

筷子的留存,依附了中华民族未曾断绝的历史。

筷子的壮大,同样跟随了中华民族5000年来对外扩张影响的脚步。

一副筷子,两根竹棍,其背后孕育的思维,叫做“文化”,而跟随这副筷子对周边其他文明所产生的影响乃至同化的过程,就叫做“文化输出”。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或许看到这里有人要说了:不就是一副“筷子”,说的这么邪性?

还是以“筷子”为例。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餐饮文化中,“当众上香”绝对是一个相当引人不快的失礼之举。

什么叫“当众上香”?

简单的讲,所谓“当众上香”就是盛完饭之后,把筷子往饭上面一插,如同上香一般。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对于中国人而言,这种约定俗称的行为在纠正之后,自然不用过多解释,但是倘若一个外国人被纠正之后,不明所以的他,又会得到怎样的解释?

戎评想,对于任何一个非中华文明体系的普通人而言,小小用筷失礼而引申出的中华文明中诸如“祖先崇拜”、“神鬼传说”、仁义礼智孝”等各式异彩纷呈的传说故事及堪称迥异的价值体系,一定会让多数的“初闻者”大呼过瘾!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但是,他们是在为“筷子”惊叹吗?

我们倒不如说是一副筷子背后的故事,让他们感受到了这个文明的博大与有趣,这是一个认同的过程。

正如奥威尔在《查尔斯·狄更斯》一书中曾说过的一般:

“所有的文化艺术,都是宣传。”

毫不讳言,在戎评看来,奥威尔一席话,是具有先锋意味的:

与一般认知中将“文”作为“文化”一词的侧重解释有所不同,奥威尔在强调“文化”的动态意味后,“化”的比重被无限增大!

什么是化?

同化、教化、感化!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而这,正是某型文化之所以得以存在乃至壮大的精髓,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是一种行为,一种宣传,甚至是一种营销。

经济与政治交响:文化输出与国家命运

或许看到这里有人难以接受了:

在我们的传统中向来以“阳春白雪”而存在的文化,怎么能够容许其与沾染铜臭气息的“营销”,扯上半点关系?

诚然,对于个人而言,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固然可以秉持“不戚戚于贫贱”的安然,但是一旦涉及到了大面积的传播行为,这种“逆市场规律”的所谓“清高”,则必然走向失败!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还是以前面的“筷子”为例:

正在与外国人用餐谈笑的你,突然瞥见了他的错误用筷方式,处于文化自觉,你对他的行为进行了纠正,但是由于这名外国友人缺乏对“用筷文化”的了解,对于你的纠正可能轻则疑惑,重则感受被冒犯!

于是为了消除误解,同样也是为了获得他对于“筷文化”的文化认同,你们就需要暂停刚才的话题,另花功夫向友人解释一切行为背后的含义,乃至背后所涉及到宏大的价值观问题…

一个人、一个问题尚且可以挨个解释,一百个人、一千个问题呢?

在这个问题面前,文化中“化”的作用被无限凸显,而在文化营销的具体操作中我们更可以看到:

相较于指令性的单个系统的文化输出,以商业为先导、驻足市场环境,渗透多个层面的综合性文化输出方式,无疑更加强势!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对于这一点,我们从当前世界第一大文化输出国“美国”的成功经验中,便不难瞥见。

按理说,建国不过区区两百余年的美国,无论如何与“文化”是扯不上丝毫关系的

——对此,立国之初的美国人,同样没有丝毫的怀疑。

18~19世纪的欧洲,传统的王国政治虽然已经走向式微,但是数百年来欧洲各国所积蓄的贵族传统、宗教艺术、社会财富,都是彼时名为“新世界”,但实际堪称“蛮荒”的美国,所可望而不可及的!

事实如此:彼时的欧洲才是西方世界的中心,欧洲的一举一动,都从方方面面为美国所艳羡、模仿….

至于美国的所谓“新世界”,在欧洲诸国眼中,不过是破产者、流浪汉、潜逃罪犯所聚集的“穷乡僻壤”!

美国人,被欧洲贬为“乡巴佬”。

美国的舞蹈,被欧洲讥为“酋长的踢踏”

……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在当时,一切与“美国”挂钩的商品,都被认为是廉价且低劣的象征、一切与“美国”挂钩的文化,都会被认为是散发原始气息的粗鄙…..

这种境况,一直延续到了1865年。

这一年,在美国总统林肯的统帅下,历时四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最终以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获胜而落下帷幕。

美国的北方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得以确立、阻碍美国本土资产阶级的最后一块绊脚石被最终扫清

——“奴隶制”被废除、《宅地法》被颁布、在两次工业革命的交替发展下,美国后发先至,终于在19世纪末,一跃成为了世界最先进的工农业资本主义大国。

正如戎评在前文所提到的那样: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从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1894年美国超越英国位列世界GDP榜首,30年的美国经济跃升之路,同样也是“美国文化核心”的酝酿之路。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他叫“美国梦”,他诞生于南北战争之后的19世纪。

彼时,依靠个人发明而创立通用电气公司的爱迪生,采石油发家成为19世纪第一个亿万富翁的洛克菲勒,发明汽车流水生产线,从根本上改善了人类工业生产效率的福特…

无数依靠个人奋斗起家,成为传奇人物的美国工商业巨子在震撼着世界的同时,也在无声的塑造着美国的“文化核心”:

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

勤奋、勇气、创意、决心、自由、平等…..

在个人奇迹与经济跃升下,一百多年来的美国人,对于19世纪后半叶美国发展所宣扬的文化价值深信不疑,而在这种个人价值实现的梦想下,更多的与之建国理念所互相匹配的“普世价值”,随着美国经济的浸染,向世界播散开来!

冥冥之中,一切必然:

美国近代工商业奇迹,凝结了现代美国的基本文化价值核心,而伴随工商业的发展,美国文化,成为了近代以来第一个将文化与商业所完美糅合的范例。

这值得世界惊叹

——在另辟蹊径下,美国成功将曾高不可攀的“文化”,如商品一般进行贩卖!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20世纪初,在美国本土剧作家及商业资本的联合下,位于曼哈顿西41街往北至西53 街的12个街区所共同组成的“百老汇”,成为了美国戏剧文化在世界的代名词!

《悲惨世界》、《国王与我》、《演艺船》…

在百老汇的舞台上,无论是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还是雨果的浪漫主义,抑或是拜伦的高傲不屈,在美国本土剧作家的编导下,在美声与通俗糅合、古典与现代交织,其相较于同时期的其他艺术演绎方式所特立凸显的强烈视听冲击、震撼感染,使得彼时百老汇的几乎所有上演剧目,都能在当时的整个英语世界,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引起轰动和谈论!

百老汇的80家剧场,为美国带来了什么?

有一句话说的好:

纽约之所以能成为20世纪世界艺术中心, 百老汇功不可没。

当然,百老汇式的成功,并没有沉匿于时代!

1923年,一家建筑厂商为了推销新建好的的住宅社区,一行白色的大字被竖立在了一片荒凉的山坡上。

这行字母读作“HOLLYWOOD”(好莱坞)。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从仅有几十户人家的“田园小镇”,到人口30万,云集世界80多种不同语言的世界最大的电影产业超一流制作中心,与百老汇用“歌舞”影响世界一样,凭借着不断输出的优质电影,好莱坞用光与影的艺术,征服了世界!

《泰坦尼克号》、《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星球大战》、《肖申克的救赎》….

百老汇为美国带来了“艺术中心”,好莱坞为美国带来的,难道仅仅只是诸如“2018年,美国电影产业规模达到172.2亿美元”这样的,看得见的经济利益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当《泰坦尼克号》触冰沉没,慌乱人群中小提琴拉响的那一刻,我们看到的是以美工为首西方白人世界的绅士品质!

当《阿甘正传》中,智商仅为75分的阿甘在勇气与坚守下走向成功时,我们看到的,与其说是阿甘的成功,不如说是美国社会的包容!

当《幸福来敲门》中,当黑人查尔斯几经辗转,终于抓住机会当上股票经纪人,走向年薪百万时,戎评相信所有观众都会为他的艰苦奋斗喜极而泣…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从以上的电影中,我们感受到的只是故事的凄美乃至对个人成功的赞叹吗?不,在潜意识里,还有对“美国精神”的接受,以及对美国国家印象的病态美化……

事实如此,从好莱坞的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有对美国精神的讴歌、永远只有对美国信仰的赞颂、永远只有对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一遍又一遍的重复!

在好莱坞的电影中,反派可以是个人、甚至是美国政府、但绝不会是“资本主义制度”、绝不可能是现世所倡导的“美国精神”….

在好莱坞的电影里,他们永远不会告诉你,即使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那一刻,幸存者的比率也与乘客所处的“阶级”密不可分,而所谓的英美绅士,为了“活命”更是不惜将妇孺踹下冰海!

在好莱坞的电影里,他们同样不会告诉你,对于像阿甘这样的非正常智商人群,为了防止其“行为不受控制”,美国社会更愿意用冰锥通过眼窝底部插入患者的脑部,人工使其“痴呆化”!

在好莱坞的电影里,他们更不会告诉你,在美国社会,证券金融领域从来都被白人所牢牢把持,非裔美国人所能从事的职业,仅仅只限于为数不多的运动领域及大多数的沃尔玛和麦当劳!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所以,好莱坞的电影仅仅只是无害的自夸美化吗?

美国电影《兵临城下》,苏军政委临阵督战的反面刻画,被全世界所接受,视为历史真相!

美国电影《狼犬丹尼》,李连杰饰演的主角丹尼虽然最终在黑人盲琴师山姆的引导下找回了做人的尊严,但是其养人为狗、只知盲从的设定所选择的演员,很难说真的只是纯粹的“艺术需要”

….

当然,这样的人物角色设定,在好莱坞的电影中甚至早已拥有了固定的模板

——凡华裔,不是奸诈贪婪、就是胆怯懦弱,凡俄裔,不是暴虐邪恶,就是麻木不仁,而除了人物的脸谱化制造以外,对于其背后国家的设定展现,好莱坞也多是见缝插针的持以贬斥、否定甚至刻意丑化!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有一句话很贴切:

好莱坞就像寄宿学校的“黑心食堂”,他给什么,你吃什么!

所以,美国的“黑心食堂”仅仅只是存在于好莱坞的电影屏幕吗?

以FOX、CNN、NBC为代表的传媒“黑心食堂”,提供着他们想要我们看见的事件真相!

以Face book、Youtube、Twitter为代表的互联网“黑心食堂”,展示着他们想要我们讨论的话题!

以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为代表的智库权威黑心食堂,展示着符合美国利益的结论报告!

事实如此:硬币虽有两面,可是手握硬币的人,却可以让你永远见不到另一面。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今天,当国人感慨于于北上广深西方面孔日益增多的“国际化”时,鲜有人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长安,西方人(如波斯人、大秦人、阿拉伯人、吐火罗人)的比例其实远比今天要高得多!

不过,与今天对西方高鼻深目的面容所呈现出的普遍赞美有所不同,一千多年前即使以“包容”而著称的唐朝,对于这些“异种”,也没有多少美的赞叹

——这一点,我们从东西方对于“高鼻深目”的各自塑造,便不难看出。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事实如此:在话语权的持握下,在绝对强势国力辅助的文化输出面前,在那个年代,中国的一切都代表着“优秀”,中国的一切都是“最美”!

那时,没有谁会说“高鼻深目”是一种美。

那时,没有谁会说西方白人有明显的“生理优势”。

那时,更没有谁会说混杂西蛮血脉的混血,更加聪明。

如果有,一定会招来千万人的嘲笑讥讽,而嗤笑的人群中,一定不乏“西方人”。

在那时,高鼻深目的西蛮,只是大唐治下“羁縻州”,是下民!

在那时,大唐军士阵前冲杀锐不可当,十人屠一地、百人灭一国,以至于李世民都喊出了“汉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

在那时,大唐代表着最强、大唐代表着最富、大唐代表着一切领域的至高无上,哪怕一丝的西蛮血脉,都会被视为污秽!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显然,一千年前大唐统治下所坚定的价值观,与今天可谓是两个极端。

对于这两者究竟孰对孰错,戎评不想过多评论,我只想说的是,透过两个极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话语权”的重要性!

而这其中,在兼顾政治、军事、经济等浮于表面的硬实力外,看不见的“文化输出”绝对是及其重要的一部分。

无他,人是“感情动物”,一切意识形态上的价值观转变,所带来的“变化”,都是无可估量的!

正如1989年,美国《基督教箴言报》在8月15日的社评中所说的那样:

来自网红的启发: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只需要做自己

事实如此,一切关乎“思想”的事物,都不可小视!

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如何将“中华文化”与世界接轨,如何在“文化输出”后,合理搭建传播平台,成为了长期困扰中国文娱战线工作者的两大难题….

很幸运,李子柒的成功,为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原来文化输出的最好方式,就是做我们自己。

这是先祖的馈赠。

这是独属中华文明,令世界也无可企及的巨大优势。

上一篇

明朝皇子皇孙的名字竟然是元素周期表,这是巧合吗?

下一篇

全球最奇特共和国,成立已八百年,同时有两个总统,民众富得流油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