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玄武门之变原因浅论(个人观点)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玄武门之变原因浅论(个人观点)
收藏 0 0

提起唐太宗李世民,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哦,知道,这是一个彪炳千秋的明君。但我们也应该更细致的认识了解一下李世民。

他的事迹太多,那么我们仅仅从玄武门之变这件事上便可以大体上了解到李世民的人物形象与各方面特点(他是个仁者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狠人)。电视中常常是李建成伙同李元吉想要伏杀李世民,李世民被迫但是反击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但事实并非如此,反而是李世民主动出击,精心布置后,迅速干掉太子李建成等人。

一.为什么发生玄武门之变呢?

原因并不是很复杂。,因为李建成想要干掉李世民稳固地位,而李世民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的配合仍算默契,直到李渊建立大唐政权。唐高祖李渊即位后,封长子李建成为东宫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也是作为文官们的代表。而作为李渊次子的秦王李世民则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战功卓越。此时二人的矛盾就产生了,李世民在大唐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打天下的角色,自然功劳也是最大,这一点大唐的任何人都是十分清楚的。天下是秦王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而李渊却把将来坐天下的角色(东宫太子)交给了长子李建成,这就让二人的关系变得有些玄妙了。即使李世民胸怀宽广地把江山让给自己的大哥,但他手握兵权,又功勋卓著,贤名远播,其支持者中猛将如云,当然也不缺乏文士贤臣,太子这边的实力难免就有些相形见绌了。谁知道会不会有一天他一脚将大哥从龙倚踹下来。王者千秋,宏图霸业,哪个人不想成为真龙天子呢。再者说李渊日后一旦龙御归天,那江山是谁的可不是李建成能够掌控的,他没有李世民那样的政治实力和军事力量。李世民直接威胁到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所以自知威信与战功不及李世民的李建成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一起联合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这一边自然不可能服软,李世民集团就与太子持续的明争暗斗,长期的争斗,李建成在李渊的袒护下逐步占得上风,控制了局面,这使李世民的境况显得十分不妙。

李世民是个聪明人,他无比清楚如果真的让李建成登上皇帝宝座,自己的而掀起的腥风血雨数不胜数,兄弟之间骨肉相残不过是家常便饭,在皇位面前没有任何的兄弟亲情可言。李世民的反抗是无奈的也是必须的。成王败寇,历史只由最终的胜利者书写,况且一个久经战场的统帅绝不是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最终,李世民行动了。

二.玄武

玄武门之变原因浅论(个人观点)

玄武门之变原因浅论(个人观点)

玄武门之变原因浅论(个人观点)

门之变的结局

李世民搏命一击,发动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 ,经过已经不是太重要了,最重要的是结果,626年高祖李渊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清楚地知道这大唐皇帝的宝座已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然而李世民并没洋洋得意,他还是像之前一样仁和宽厚,政变后的第一天,即武德九年六月初五辛酉日(公元626年7月3日),李建成派系大臣冯立和谢叔方单位、等都主动向他负罪,李世民都宽容地赦免。其中也包括躲起来的薛万彻以及素来劝说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的魏征,说到魏征,李世民对其是极为器重,于是才有了后来明君贤臣的许多佳话之后李渊封赐政变的功臣 ,也是等于承认李世民政变的合理,到这里我们可以真正的说日后天下属于李世民是板上钉钉。626年9月3日高祖颁布制书,将皇帝位传给太子李世民,自己退位成为太上皇。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公元626年9月4日),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并大赦天下,开始他辉煌的皇帝生涯,在位期间文治昭昭,武功赫赫,史称贞观之治。

三、后世之言

虽说获得了皇帝之位,但相必李世民的心中肯定还是痛苦无奈的,兄弟间的骨肉相残和父子间的不愉快恐怕是他这一生中最大的伤痛。当然历史上对李世民杀害兄弟获取帝位大多是“掩饰”和支持的,毕竟唐太宗也是千古难得的一位明君,例如<<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史臣曰:“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延洪、二十帝之簒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把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记载的如此这般,我们不知真假,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般记述也是为了给太宗轼兄一个暗暗的掩饰人们也必须相信李世民就是众望所归的真命天子。

上一篇

债台高柱的历史故事,最后一任周天子,活了一百多岁

下一篇

原来日本还有这么一段“禁止食肉”的历史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