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美国建国初期联邦制的确立历程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美国建国初期联邦制的确立历程
收藏 0 0

摘要:独立战争开启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建国之路,但是在美利坚的政府结构方式上,开国先贤们却颇费周折,进行了一番艰苦的探索。从邦联政府到联邦政府,直至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宪法的诞生,无-不是各方力量的博弈。这种博弈的过程集中的体现在1787年的修宪会议之上,联邦党人和州权主义者做出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也是因为新生的合众国的现实情况而不得不签署新的联邦制条例,组成联邦制政府。在美国建国初期联邦制政府确立的历程中,各方势力的角逐和较量也开启了美国建国以来权力制衡的先河。

美国建国初期联邦制的确立历程

权力制衡的理念于欧洲诞生,却在北美大陆的肥沃土壤生根发芽。美国建国之初,在开国元勋的制度设计中,将权力制衡运用的自如得当。三权分立; 两院制; 联邦主义等无一不是权力制衡的精髓所在。然而,现实守旧的藩篱被打破,又是谈何容易? 建国初期的制度设计过程,即是各方博弈和妥协的历程,在博弈的过程中充满着利益权衡,反复较量,以致最后达成相互妥协。

在建国初期一系列的制衡制度中,联邦制的确立历程尤为曲折,联邦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利进行了全方位博弈和较量,这种博弈在 1787 年制宪会议上达到了一个高潮,最终因为 1787 年宪法的颁布,联邦政府正式成立,美国的联邦制而得到最终的确立。

一、邦联政府的建立和面临的巨大困难

当五月花号从欧洲驶向美洲的时候,其带去的不仅仅是一群反抗暴政的异教徒,带去的更是一群向往“山巅之城”的先贤。而这种建立“山巅之城”的信念和实践一直都在他们所定居的土地上不断的上演着。

1776 年,北美英属十三块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为了稳定战局和“巩固各殖民地的反英联盟”。

第二届大陆会议几乎在起草《独立宣言》的同时,已然在酝酿和起草了《邦联和永久联邦条例》,其被简称为《邦联条例》。经过各殖民地长达 4 年的漫长博弈,于 1781 年各殖民地全体通过,该条例正式生效。自此至 1787 年,美利坚合众国经历了长达 6 年的邦联政府时期。

根据《邦联条例》,邦联政府在中央虽然设置有邦联国会,但是邦联国会只是半行政半立法的机构,并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行政机构和立法机构。中央政府虽然“名义上拥有了外交、战争等项重大国家主权”,但是中央政府依然面临极大的困难,尤其是在经济问题上。

在独立战争期间,北美十三块殖民地为了赢得战争,多方面筹措战争经费,而不得不大量的拒接外债,邦联政府成立之后,其继承了独立战争时期留下的巨额债务。但是邦联政府并没有权利向各州开征税收,而各地方政府也是各自截留税收,中央毫无财政收入可言,以致于中央政府无力维持普通的日常办公,更不可能偿还巨额的战争债务。不仅如此,由于中央政府和各州政府没有划定明确的货币发行职责,各州政府为了掌握更多的货币,各自滥发纸币。因为个地方政府发行的纸币,没有相应的硬通货支撑,纸币一再贬值,造成美国建国初期的财政和经济非常混乱。在国际市场上,合众国不能够统一制定趋同的对外贸易政策,而各州又因为各自的经济利益而独自为政。导致相对弱小的各州经济不敌国外贸易强国的势力,而遭受排挤。例如各州的对外贸易常常受到英国和西班牙等国的排挤和压迫。

由于经济混乱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终于在 1785 年至 1786 年间,美国的经济发生了严重的萧条。州权的扩大,对于辖境内的征税等问题大全独揽,最终爆发了轰轰烈烈的由农民抗税而引起的谢司起义。谢司起义失败后,开国元勋们不得不检讨过去政策的失误。从而意识到软弱的邦联政府从根本上来说是违反他们建国的初衷,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就没有稳定的秩序,更何从谈起建立“山巅之城”。

二、联邦党人和州权主义者的主张和争论

经济混乱,爆发谢司起义,是修改《邦联条例》的导火索。

由于邦联制政府的软弱,建立之初的美国出现种种困难,这样举国的舆论纷纷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汉密尔顿等人多方倡导和联络各方,企图通过加强邦联政府的权力,来挽救危局。舆论之下,大势所趋。

很快赞成修改《邦联条例》,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有识之士,或是采取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态度的支持者很快的聚集到了一起。他们“被人称为国家主义者或联邦党人”。

但是,在舆论纷纷要求建立强有力的联邦制政府的同时,也有与其持相反态度的主张,这种主张与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正好相反,其要求保留相对较多的州权。这种“主张维护各州的自主地位的任便成为了反联邦党人”,因其言论和态度大多代表各州的利益。通常也被人们称为州权主义者。

在联邦党人和州权者的争论重点即是权力的归属问题,联邦主义者认为中央政府应该能够有自身的力量进行各种国事活动,对整个国家负起相应的责任,而不仅仅像是这样空有虚空的头衔而已。而州权主义着认为,各州有自治的权力,而并不需要过于强大的中央政府来对自己指手画脚。而这种争论似乎也是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根源。

丹尼尔·J·布尔斯廷似乎在其着作中也给了我们很好的一个答案。“美国革命是一场脱离的战争,并且不仅仅是一场政治意义上的脱离战争”。

在主观方面,殖民地时期的美国移民大多是为了脱离欧洲的政治迫害和宗教迫害而来到北美大陆。所以在独立战争之后,北美的人民更向往建立一种“山巅之城”,来摆脱欧洲的腐败与黑暗,这就必须要与原来欧洲大陆腐朽的政治制度彻底决裂。传统的欧洲政治的特点之一就是高高在上的封建王权,而腐败之源也正是这些至高无上、毫无约束的封建王权。所以美利坚合众国的人们惧怕再次受到这样的腐败集权统治。

而且这些合众国移民的祖先已然在五月花号上呼吁要建立一个“山巅之城”,这种“山巅之城”的含义也许有很多种,包括自由和反对暴政,而这些州权主义者恰恰就是这样的想法,去除这些暴政的种子就是去除暴政最有效的治疗。

所以在这样的一种思潮之下,州权论似乎就不难解释了。

在客观方面,由于北美殖民地与英国隔洋而望,横亘一个大西洋,处于交通通讯不发达的 18 世纪,“直到 1755 年,北美殖民地与英国之间还没有定期的邮政业务”。

所以,殖民地和英国的联系经常是不畅通的。而正是由于这种经常性的联系不畅或是中断,殖民地的人民已经培养了一种自治的精神和传统。这种精神和传统在北美十三块殖民地人民获得独立之后,促使着这一传统走向发扬光大,同时美利坚的民众也有这种能力来实施各地的自治。

所以在建国之初《邦联条例》签署之时,州权主义者在美国仍然有着很大的市场,但是随着邦联政府的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人们理性的认识到必须改弦更张,修改《邦联条例》。

三、修宪会议中的召开和 1787 年宪法的诞生

鉴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在美国建国之初,人们大多是比较赞同长期实行的“各州自治”,比较符合美利坚传统的邦联主义政体方式,而并不是联邦制度。但是,此一时彼一时,邦联政府在经济、对外贸易和对内维持稳定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在现实面前,尤其是在内忧外患时期,必须将修改《邦联条例》提上议事日程,以期以此来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在修改《邦联条例》的问题上,联邦党人的态度尤为明显。几乎全部的联邦党人认为在过去,邦联政府的已经显现出来的种种弊端,充分的表明邦联体制已经完全不再适应国家的发展了,必须对原有的体制进行改革。例如汉密尔顿在为《独立日报》撰写的文章中指出: 凡是能伤害一个独立国家的尊严或降低其品格的事情,我们差不多都经历过了。在人们中间难道还存在由于我们受到各种约束而必须履行的高尚保证吗? 这些保证经常遭到恬不知耻的破坏。在保持我们的政治存在的危急存亡之际,我们不是想外国人和本国公民借过债吗? 对于长青这些债务依然未做适当的货令人满意的准备。某个国家不是占领我们宝贵的领土和重要的要塞,而这些按照明确的规定不是早就应该交出了么? 这些地方依旧被保留,既有损于我们的利益,同样有损于我们的主权。我们能够表示愤慨或是大腿这种侵略吗? 我们既无军队,又无钱财,也无政府。

在联邦党人的共识里面,邦联政府依然无论是在内政还是在外交方面都不能够满足新生合众国的发展。除了汉密尔顿等人在不断的进行改革的呼吁之外,联邦党人更是利用尽可能的媒体宣传来达到制造舆论的结果。于是,在舆论的呼吁之下,1787 年 5 月,邦联各州除罗德岛外 12 州悉数派出代表参加费城的修宪会议。

制宪会议的召开,起初的议题只是确定修改既成的《邦联条例》,随着会议议题的深入展开,最终政治体制改革议题成为修宪会议的中心。由于之前的舆论准备,制定新的联邦形式的政府组织条例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而彻底扭转了会议的议题方向,制定新的联邦条例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在制宪会议上,联邦党人与州权主义者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而在会议之前的舆论准备,明显是有利于联邦主义者。但是毕竟州权理论由来已久,且已深入美国初期政治的骨髓。所以,要通过最终的 1787 年宪法依然还是很艰难,甚至部分的州代表以退出会议而威胁。

新的联邦议题不仅只是中央政府和州政府之间有着矛盾,并且也存在着“府际关系”: 即“国内政府间的关系,包括不同政府之间纵向和横向的制度关系、权力关系、利益关系,以及文化关系等诸多方面”。

例如大州与小州之间在联邦政府代表人数和投票数的矛盾。即使如此的艰难,由于联邦主义者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高尚的品格感染力,最终终于感动了来自于各州的参会者。

在各方妥协之下,修宪会议最终变成了制宪会议,并且成功了制定了美国宪政史上彪炳史册的《1787 年宪法》。在这部宪法中,与会者根据美利坚民族的独特性确立了若干的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政教分离与军政分离原则”“联邦主义原则”。这些原则的实施是对于民主的考量,权力的制衡能够很好的预防腐败和暴政,而军政分离和政教分离又能极大程度的避免政府被军事和宗教所左右。而联邦主义更是实践所得来的结果。

1787 年宪法生效之后,联邦制政府确立了。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权力就此有了分野,联邦政府的权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与联邦制相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联邦制下发生了重大变化: ( 1) 在邦联制下,各邦为独立主权之国家,联邦只是各自由独立之邦的联盟; 而在联邦制下,联邦才是真正的主权国家,主权属于中央而不属于各州。( 2) 在邦联制下,各邦的权力直接来自本邦人民,中央权力却是由各邦授予的; 而在联邦制下,中央及各州的权力均来源于人民,因此中央可对各州人民直接行使权力。( 3) 在邦联制下,中央与各邦间权力的范围和变更,均需经各邦一会一致同意,而在联邦政府下,中央与各州的权力范围是由宪法规定的,他们的变更也是通过修宪而不是通过各州。总之,在宪法的范围内,中央和地方均可独立行使其权力而不受另一方的侵犯。

联邦政府的确立不仅仅结束了合众国的松散状态,正是有了这样强大的联邦制中央政府美国的经济和政治才有了进一步的融合,并且在之后的西进运动之中,更多的是以政府的力量在推进这项运动的进行。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那样的珍视这样来之不易的结果,在以后的历史中不断通过典型的案例来维护联邦主义权威,确保联邦主义至上。例如在1819 年的“马卡洛诉马里兰”的案例中,结果就以马卡洛胜诉表明: “各州无权利用征税或其他方式阻滞、妨碍、拖累或以任何方式控制国会为行使已授予联邦政府之权力而制定的合宪法律的实施”。

这样的案例在以后的美国历史中也并不鲜见,所以在联邦至上的原则下,联邦制的确立和巩固发展也就顺理成章。

正如詹姆斯·麦迪逊在《1787 年制宪会议辩论的前言》中所说: 与古代和现代的联邦相比,美利坚联邦具有“比它们中任何一个都更有趣的特征,( 它) 导致产生一种史无前例的制度,该制度建立在人民权利之上,并将联邦形式与个体共和国的形式结合起来,以避免它们各自的欠缺,综合各自的长处”。这显然是联邦制巨大的优越之处。

四、联邦制政府的发展沿革

制宪会议中,邦联制政府成功的转变为了联邦制政府。

尽管如此,在美国建国以后的 200 多年的政治生活中,联邦主义者与州权主义仍然在进行着博弈。根据美国各个时代不同的发展,联邦权力和州权的此消彼长。根据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的权力博弈过程,其博弈历程“经历了由'二元联邦主义'、'合作联邦主义'到'新联邦主义'的发展历程”。

二元制联邦主义,顾名思义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彼此保持独立,并在自己管辖的领域中享有至高地位”。“分层蛋糕”是对其形象的称呼。但是,在二元制联邦主义时期,联邦政府的权力依然较弱,因为政府架构的惯性使然,各州仍然保持很大的权力。

到了 19 世纪后半期,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形成和日益走向规模化,各州政府依然无法再料理跨州的案件或是纠纷,这样就必然仰仗联邦政府的干预,于是州权者必须要与联邦政府合作,从而能够解决自身无能为力的事件。所以,州权者与联邦者采取合作的态度,所以叫合作联邦主义,也可形象的称之为“大理石条纹蛋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变换,尤其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后,联邦政府的权力越来越大,联邦政府在权力格局中一家独大。二战后,随着国家干预经济而引起的经济滞胀,联邦政府不得不重新来考量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关系,这就使得联邦政府向州政府让权成为了可能,这也就促生了新联邦主义。所以在美国联邦制确立之后,联邦制度也在随着美国自身的政治变化和经济变化而不断的在作出调整。可以说是与时俱进,时时更新。

美国联邦制的确立和沿革,也是一个各方势力博弈是的过程,而美国联邦制的变化优势一个发展的过程。美国的民主就是这样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这不仅体现在其的政治文化中,更是美国文化的精髓。

正像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在《美国联邦主义》中所说: 在托克维尔在美国的实验中,美国的民主制和联邦制有着其独特的因素: 一是“上帝为人们安排的独特的、偶然的地理环境”,二是特有的“法律”或是制度,三是“民情与名俗”,在这里文森特解释为“心理习惯”。

美国联邦制的确立,给予了美国发展的政治保障,给予了美国发展的法律保障,给予了美国发展的习惯保障。也为美国日后权力制衡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注释

[1]刘绪怡,杨生茂主编. 美国通史( 第二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8

[2]任东来. 美国宪政历程 - 影响美国的 25 个司法大案[M].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

[3][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谢延光等译. 美国人建国的历程[M]. 上海: 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4][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程逢如等译. 联邦党人文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9

[5]张嵩. 美国府际关系及其演进 - 一种联邦主义解说[J]. 社会主义研究,2007( 3)

[6]钱满素. 美国文明散论[M]. 北京: 东方出版社,2010( 1)

上一篇

八百年国祚,一口气连出六代明君

下一篇

史书晦涩看不懂,迅速读懂的方法找到了,三分钟就能学会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