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浅谈:先秦“诸子百家”为什么只有孔孟的“儒家”流传开来?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浅谈:先秦“诸子百家”为什么只有孔孟的“儒家”流传开来?
收藏 0 0

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

诸子百家: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到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浅谈:先秦“诸子百家”为什么只有孔孟的“儒家”流传开来?

浅谈:先秦“诸子百家”为什么只有孔孟的“儒家”流传开来?

为什么先秦“诸子百家”只有“孔孟”的儒家流传开来?

我们从具有代表性的十二家学派来分析一下:

首先从学说的主张来简单介绍:

1、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

他们强调把法律视为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也成为中央集权者对于封建社会动荡局势的主要统治手段,当然对中国现在的法制发展影响同样深远。

2、儒家。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3、道家。以“道”为核心理念而得名,最早见于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当初也叫道德家。从广义上来说,主要分为老庄派、黄老派、杨朱派三派,其中老庄派以大道为根、以自然为伍、以天地为师、以天性为尊,以无为为本,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自化、万物齐同、道法自然、远离政治、逍遥自在,政治理想是桃花源和至德之世。

4、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由于墨家从创始人墨子到主要的代表人物,都是社会中底层的学者,所以墨家更能体会到战乱时期社会中劳动人民的凄惨生活,所以相对于儒家的过分讲求“礼”,墨家更注重刻苦、节俭的生活习惯,而且不吝于做低层的劳动工作,被儒生辱为“淫巧之技”,生活上的偏差,立场上的对立,和思想上比“仁爱”更难遵从的“兼爱”,使得墨家并未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日后发展不大。

5、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

名家的没落,除了因为不受上位者的支持之外,也因为弟子们并无能出前人的创新主张。

6、阴阳家。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邹衍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汉武帝罢百家后,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在了。

7、纵横家。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

8、杂家。因为黄老道家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所以呈现出了一种杂的特点,所以在历史上经常被人当成杂家,但事实上,黄老道家对诸子百家思想,无一不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干的。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杂家”便是充分的利用这个特点,博采众议,成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却又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

9、农家。农家主张与民同耕,进而论及君民并耕,此可说是一个很大的自由平等之观念,故不免引起重视“正名”的儒者之反对,认为这是弃君臣之义,徇耕稼之利,而乱上下之序。

这个学说可以说是完全打破了等级制度观念,注定在封建社会不会长期存在。

10、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小说家者之起源,当盖出于稗官,即出于以说故事为生者。其意多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

11、兵家。

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又特指先秦对战略与战争研究的派别。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和《尉缭子》等。

12、医家。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人。

从以上十二个具有代表性学说的主张我们可以看的出:各个学说发展和存在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浅谈:先秦“诸子百家”为什么只有孔孟的“儒家”流传开来?

浅谈:先秦“诸子百家”为什么只有孔孟的“儒家”流传开来?

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做过形象的比喻,“战国秦汉的古书像气体,种类和卷篇构成同后世差距很大;隋唐古书好像液体,虽然还不太稳定,但种类和构成渐趋统一;宋以后的古书则是固体,一切定型,变化多属誊写或翻刻之误”。

然后我们从学说对于当时的社会意义和封建社会的统治需求来分析!

对于封建王朝来讲,只有控制劳动人民的思想,才可以彻底的统治人民,来加强自己的中央皇权,这个前提也为儒家思想能够长存提供了必要的一依据。

汉初,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

汉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黄爱平在《中国历史文献学》第八章《先秦至两汉:历史文献学的起源及奠基时期〈百家争鸣与诸子文献〉》中说:先秦诸子据《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的记载有“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而经过历史发展,尤其是秦汉以后,随着儒家学说主导地位的确立,诸子思想被视为异端,其著作也大多湮没不传。

诸子百家中,除了兵家医家等实用学术外,真正流传到后世的只有儒道两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从西汉汉武帝(罢拙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到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

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另外,儒家思想也对朝鲜、韩国、越南、日本、新加坡、台港澳等东亚各国各地区的文化有重大影响,形成了所谓的儒家文化圈,同时儒家亦对世界文化还产生了一定影响。

浅谈:先秦“诸子百家”为什么只有孔孟的“儒家”流传开来?

浅谈:先秦“诸子百家”为什么只有孔孟的“儒家”流传开来?

上一篇

汉高祖刘邦因何而作《大风歌》?看《汉风扬兮歌风台》为你解答

下一篇

流放:是怎么样从一种刑罚变成一种文化的?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