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宋辽两国化干戈为玉帛,一纸盟约带来和平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宋辽两国化干戈为玉帛,一纸盟约带来和平
收藏 0 0

导语:宋朝自建国起,与辽国就成为了老对手,双方的战争状态持续了数十年,但谁也无法彻底的战胜另一方。长期的战争导致了两国国势衰退、经济凋敝,在这两败俱伤的局面下,宋辽双方签订澶渊之盟,给当时的人民带去了数百年和平。

后世往往把澶渊之盟看作城下之盟,宋朝每年输送岁币无异于一个不平等条约,澶渊之盟果真是一个屈辱的条约吗?

宋辽两国化干戈为玉帛,一纸盟约带来和平

(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的争夺

中国历史局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王朝覆灭之后就进入了纷争的五代十国时期。百年时间内中华大地上割据政权频繁更迭,为了夺取中原的统治权,不乏出现一些投机取巧的人,如后晋皇帝石敬瑭,他为了获得北方游牧民族契丹的支持,夺取帝位,竟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幽云十六州位于今天的北京、河北与山西北部一带,历来为中原王朝的固有领土,北部的长城更是防御游牧民族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如今却纳入契丹人手中,中原王朝面临契丹铁骑随时南下、长驱直入的风险。

北宋建国后,消灭了南方与北方的割据政权,但是幽云十六州被契丹人占领一直是北宋的心腹大患,北宋与辽都认为自己是幽云十六州的拥有者,此地的争夺成了双方战争的导火索。

宋太祖设置封桩库,存放在征讨割据政权获得的金银玉帛,积蓄财力为北伐做准备。然而宋太祖的壮志还未实现,他就遭到斧声烛影的宫廷案件,离奇的离世。继任的宋太宗继承哥哥太祖遗志,对辽国进行了两次北伐,宋辽之间的高梁河之战宋军惨败,亲征的宋太宗身负重伤,只身逃离战场。数年之后,宋太宗欲一雪前耻,派三路大军进攻辽国,称雍熙北伐,民间传说故事杨家将的原型杨业一家,杨业与儿子杨延玉战死沙场,另一个儿子杨延昭身中数箭仍浴血奋战。然而杨家将虽然勇猛善战却无法改变整个战争的大局,北宋军队再次大败而归。

宋辽两国化干戈为玉帛,一纸盟约带来和平

(大将杨业与辽军作战)

辽军转守为攻

两次大败使宋太宗心灰意冷,放弃了主动进攻、收复幽云的战略,转变为消极防御的部署。而辽国则在击退北宋的进攻之后国势得到增长,辽人不能坐视宋朝陈兵边境,辽国决定转守为攻,宋辽之间长期的战乱开始了。

公元1004年,年幼的辽圣宗与其母萧太后亲率大军南侵,辽军主帅为战功赫赫的萧挞凛。宋军士兵面临辽军的大举南侵奋力抵抗,瀛洲攻防战中辽军日夜攻城,城内守军甚至连僧尼都上城墙反击,此战辽军伤亡惨重,但是兵锋屡错的辽军竟不退反进,绕过了宋军把守的据点一路南下,不顾腹背受敌的威胁,直逼黄河沿岸的澶州。

澶州是北宋都城开封的门户,战略意义不言自明。辽军兵临澶州城下的消息传到了北宋的朝堂之上,宋真宗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大臣们提出了主和与主战的两种意见。主和派主张迁都南方,暂避契丹锋芒;但是迁都就意味着放弃中原,君主的脱逃必然导致军心不稳,中国很有可能再次出现南北割据的局面。宋真宗不愿放弃大好河山,他将目光转向了主战派大臣寇准身上,寇准不仅主战,还要求宋真宗御驾亲征,与南下的辽圣宗争锋相对。

宋辽两国化干戈为玉帛,一纸盟约带来和平

(澶州的地理位置)

主将折戟,真宗亲征

正当宋真宗考虑是否亲征时,北方传来一封书信,来自辽军大营的信表达了议和的意愿。宋朝君臣并不相信这一份孤零零的议和结盟信,一致认为这是辽军的缓兵之计,当时正值九月,在拖延数日一旦黄河结冰,契丹铁骑就可以踏冰过河。但宋真宗还是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准备战争的同时,另一方面也遣使与辽军进行接触,辽在议和的同时并没有停止南侵的步伐,大战在澶州一触即发。

大战在即,突发了一个意外事件,让胜利的天平向宋朝倾斜。辽军主帅萧挞凛带领士兵巡视地形,安排部署,这一贸然的举动被澶州城楼了的宋军士兵发现,宋军士兵偷偷搬来床子弩,对准了对面山头上的辽军,这一箭正中萧挞凛额头,晚上便死于帐中。

大战之前主帅被杀,沉重的打击了辽军士气,南侵的辽军进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萧太后决定继续攻城,通过战争来逼迫宋朝屈服。

宋辽双方在澶州城展开了激烈的攻城战,战火纷飞之时,澶州城楼上撑开了一顶黄色伞盖、支起了一面黄龙旗,宋真宗御驾亲征并登临作战前线。宋朝官兵一见宋真宗亲临战场,高呼万岁,声震数十里,击溃了一次又一次辽军的进攻,辽军骑虎难下,萧太后又想到了议和。

宋辽两国化干戈为玉帛,一纸盟约带来和平

(宋辽两军厮杀)

订立澶渊之盟

萧太后让北宋降将王继忠连续写了两份议和信送往宋军大营,连续的议和信终于让北宋朝廷相信了辽的议和诚意,双方开始互派使臣开展和谈。辽国此次举国南侵,耗费巨大,如果为得到一点好处就议和退兵有失体面,因此萧太后提出了宋朝割让土地与输送岁币的严苛条件。当时战争形势对宋军有利,寇准认为继续作战不仅能击溃辽军,甚至有望收复幽云,但是真宗此时急于求和,拒绝了寇准作战的意见,再次遣使详谈议和。

经过使臣的数次往返,宋辽双方达成澶渊之盟,两国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输送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此后宋辽双方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

宋辽两国化干戈为玉帛,一纸盟约带来和平

(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结束语:宋真宗的急于求和与萧太后的骑虎难下促成了澶渊之盟,这戏剧化的盟约却化解了宋辽两国多年的战争状态,化干戈为玉帛,开启了上百年的和平局面。澶渊之盟也是中原王朝首次与少数民族政权正式建立起兄弟之国的关系,两国修好辽国也开始了汉化,来自北方草原的契丹民族慢慢的融入了中华汉文化的体系之中。

上一篇

太后系列之窦太后三号,与皇室非亲非故的保姆,为何也能当太后?

下一篇

骁勇善战凯撒大帝和他流传千古的《高卢战记》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