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封建王朝的特殊群体,浅谈明代公主一生的历程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封建王朝的特殊群体,浅谈明代公主一生的历程
收藏 0 0

明代公主,一方面作为皇室女儿,身份高贵,享有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特权;另一方面,作为女儿身,处在君主专制政治高度发展、程朱理学备受推崇、女性思想严重受到束缚的明王朝,和其它朝代公主相比较,她们却显得尤为不同,《明史·公主传》记载:

仁祖二女,太祖十六女,成祖五女,仁宗七女,宣宗二女,英宗八女,景帝一女,宪宗五女,孝宗三女,睿宗二女,世宗五女,穆宗六女,神宗十女,光宗九女,熹宗二女,庄烈帝六女。

在这些公主中,福成和庆阳两位公主是太祖的侄女,太祖仅两位侄女,她们在洪武元年被封为公主,她们的丈夫王克恭、黄琢被封为驸马都尉。洪武四年有礼官对太祖上书,皇侄女应当改封为郡主,太祖曰:“朕惟侄女二人,不忍遽加降夺,其称公主、驸马如故。”可见太祖对这两位侄女还是比较疼爱的,不忍心降低她们的爵位,减少她们的俸禄,继续让她们享受与公主同等的待遇。

封建王朝的特殊群体,浅谈明代公主一生的历程

按照《明史》记载统计,明朝公主共95位,其中早薨的有39位,占公主总数的41%,寿命相对较高的仅有26位,占公主总数的27%。可见明代公主尽管出身皇室,早薨率却相当的高,而那些能够长大成人的公主,其身份的特殊性最初是通过册封制度来体现的。

一、明代公主的册封制度

皇帝的女儿身为公主,经过册封,才表明皇室、整个国家真正从制度上认可其身份的正统性,才能从制度上正式享受公主所应当具有的相应的荣誉待遇。洪武二十七年,明太祖在前朝基础上亲自更改确定公主、郡主封号、婚礼及驸马、仪宾品秩如下:

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亲王女曰郡主,郡主女曰县主,郡主孙女曰郡君,郡王曾孙女曰县君,郡王玄孙女曰乡君,靖江王府比正枝郡王递减一等,女称郡君。自公主以上俱授册,郡主以下俱授诘命。

这就是明朝历代公主册封的制度基础,可以清楚地看到,皇室的女儿严格按照亲疏远近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且称谓是有所区别的,从封号上就可以看出来。皇姑是皇帝的姑姑,级别是最高的,被称为”大长公主”;皇姊妹和皇帝同辈,级别次之,被称为”长公主”;皇女是皇帝的女儿,级别再次之,被称为”公主”;其她宗室的女儿按照血缘关系的近远分别称为”郡主、县主、县君、乡君”,这充分显示了明代的封建尊卑等级制度。

封建王朝的特殊群体,浅谈明代公主一生的历程

公主的册封主要由她们的出身决定,通常情况下,公主的身份会一直存在下去,很少有大的变化,但如果新的君主继位,公主从原皇帝的女儿变为新皇帝的姐妹,封号也就又上升了一个层次。但有时也受一些客观政治环境的影响,即新的非正常继承的君主的诞生会改变公主的地位,也说明公主的身份并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是掌握在其父兄的手中。父兄由诸侯升为皇帝,郡主升为公主;父兄丧失君主之位,公主降为郡主。公主地位升降的变化与政局的变化紧密相联,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

二、明代公主的幼年生活

公主们的幼年时期都在宫中度过,宫苑九重人世罕知,她们的生活经历留存下来的少之又少。但据记载,明代皇子成童册立以后,除了母亲所居宫可以偶尔一去,他处不能随意前去,即”有召,方得入他宫“。和皇子不可以在宫内乱闯不同,作为女性,皇女们却可以在宫廷女性世界中较为自由的行动,故而公主和帝后宫眷的关系更为亲近。

皇女在幼儿时期,抚养于母亲宫内,和母亲一起生活,故而如世宗嘉善公主、思宗第二公主,未册封前都曾以所居安泰殿、昭仁宫的名字,被称之为安泰公主、昭仁公主。熹宗刚即位,因移宫案余波传谕诸臣,言及选侍西李居哕鸾宫,”抚养所生朕八妹“,选侍傅氏居昭俭宫,”抚养所生朕六妹、七妹,俱有随从宫眷。 各衙门月分、年例养瞻钱粮,俱从优厚俾“。是时熹宗三妹都只八九岁年龄,可见皇女幼年主要是和母亲一起居住生活。

封建王朝的特殊群体,浅谈明代公主一生的历程

而至于皇女们在宫中的日常生活,据《万历野获编》记载,宫中女子不缠足,别有”宫样”鞋穿用,看来小皇女们也应免去了缠足苦恼。皇女宫中生活例有下人服侍,万历十九年(1591年)宫中就曾下诏,称”宫中六尚局兼皇长子册立届期,及长公主长成,俱缺人役使“,命礼部选取民间女子入宫教习使用。

除诸母、宫人,皇女还例有宦官拨给,”皇后、妃嫔、皇子女等近侍,各数十员不等,总穿红也”。依据皇女居住宫殿,”别之曰某宫穿红”,这批贴身伺候皇女的宫内人员,在皇女册封出嫁后,依例会一并拨予公主随同入府服侍。

如果我们天真的以为古代女子不读书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最起码皇女们不是这样,身处宫中的皇女,领受的也应是此类封建伦理道德灌输式教育。洪武元年(1368)太祖就命朱升等儒臣”纂述《女诫》及古贤妃之事可为法者,使后世子孙知所持守“。

是时还曾编辑《历代公主录》,可能就是专门针对皇女的训诫教科书。明宫中对封建妇德更不忘时时教诲,太祖马皇后”时语诸王妃、公主,当勤女红,无坐而受福,取恶造物“,成祖徐皇后曾撰《内训》二十篇,”辞语有限,讲读易尽“,方便内廷宫眷学习。受之影响,成祖女永安公主圹志记载她”闲暇则讲 明仁孝皇后《内训》及《列女传》《女宪》等书,而躬行之“。

封建王朝的特殊群体,浅谈明代公主一生的历程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这类宣扬封建妇德的简易教学,时刻教导着明代的皇女们要恪守封建礼仪,努力做好人妇。故而明代公主在各类记载中最为鲜明的个性描写,基本都是恪守妇德、孝顺公婆、勤俭持家的形象。及至末代,内忧外患中成长的长平公主,仍是”喜诗文,善针饪,视都尉君加礼“,始终是妇德典范的象征。

三、明代公主的择偶标准

明初,朱元璋出于维护皇权稳固的考虑,多与麾下勋臣的子弟结成姻亲关系,使得明初的公主往往下嫁公侯子弟。明成祖也从靖难功臣子弟之中选取驸马,继续执行功臣联姻的政策,据《皇明盛事述》记载:

高帝时,驸马尚公主多以公侯子弟充之,而不甚拘年貌。易代以后,渐选之民间,而甚至驸马之父若职官则进级而俾令致仕,此大不可晓也。

这种缔结婚姻的形式一方面可以消除皇室与功臣集团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二者合起来成为消除其他社会阶层矛盾的主要力量。而公侯们也认为这是一个捞取政治资本的重要机会,时常迎娶皇室之女。可见,对于双方而言,这种联姻形式无疑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

封建王朝的特殊群体,浅谈明代公主一生的历程

因此,驸马的年龄、品貌等等都是次要考虑的条件,最主要的是考察其出身及其家族在朝廷中的力量。但好景不长,明朝历经数代之后,同样出于政治原因,驸马的遴选方向却指向了民间。据《大明集礼》记载:

凡遇公主长成,当择婚配。圣旨下礼部,榜谕在京官员军民人等,有子弟年若干岁,容貌齐整,行止端庄,父母有家教者,许于部报名赴内府选择。本部先将报到子弟拣选,请命司礼监于诸王馆会选。

其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防止有些功勋之家,依恃攀龙附凤的机会,借机扩大自己的社会网络,对朱氏王朝的统治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这些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直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驸马遴选标准的变化。明代中后期,朝廷甚至有专门的规定:驸马多选自平民或中下级官员家子弟,不许文武大臣的子弟娶公主为妻。

明朝皇帝吸取历史教训,要防止驸马家族以外戚身份干预朝政。于是,为了彻底解除外戚干政的危险,皇室逐渐改变了明初和文武勋臣之家联姻的政策,选择驸马的眼光也日趋下移。因此,从明代中后期驸马的出身来看,往往来自于民间或中下级官员之家,而在政治上地位并不显赫。但远离了政治上的是是非非,公主和驸马却享受到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品质。

封建王朝的特殊群体,浅谈明代公主一生的历程

结语:

明代公主有着极大的独特性。同样作为公主,其它朝代的公主大都个性鲜明,以或参政或和亲的方式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且很多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或精通诗词歌赋或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尤其是唐代公主最具有个性,是唐代政治生活中不可忽略的一股力量。

相对而言,明代公主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就弱化了很多。史书对明代公主的记载微乎其微,我们无法探知她们具体过着怎样的生活,但是通过对仅存的明代公主史料的整理,也可以大致概括出她们的整体面貌。她们当中既有借势欺人者,也有遭受凌辱者,但这都是个例,更多的是恪守本分者;她们鲜有轰轰烈烈、个性鲜明者,大都与普通女子一样,谨遵皇命,遵守着各项封建礼仪制度;她们悄悄地来到人世间、来到皇室,又悄悄地离去,不曾在明朝的历史上留下波澜壮阔的足迹,却又以自己微小的力量默默守护家族的荣耀。

参考文献:

《明史·公主传》

《大明集礼》

《皇明盛事述》

《明会典》

《明代驸马论述》



上一篇

《推背图》第二十八象 建文帝去了哪里——千古之谜,终于揭开了

下一篇

徐晃是谁徐晃简介 三国演义里徐晃跟曹操是什么关系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