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为何汉高祖大封同姓王,汉武帝又要削藩集权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为何汉高祖大封同姓王,汉武帝又要削藩集权
收藏 0 0

刘姓封王,同姓诸侯守江山

汉朝初期,刘邦共封有八个异姓王。这些人都是在楚汉争霸时期立有大功的将领,刘邦当时为了战争的胜利,设置了两种爵位制度,以赏赐有功的将领。功劳大的将领封王,功劳小的封侯。

为何汉高祖大封同姓王,汉武帝又要削藩集权

影视作品中的汉高祖刘邦

这其中比如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等等都是立下赫赫战功而封王的将领。然而,这些异姓王让称帝后的刘邦十分猜疑忌惮,在其登上帝位的第二年,就开始着手剪除这些异姓王,最终除了长沙王以外其他异姓王均不得善终。

将这些异性诸侯消灭以后,刘邦又以秦朝灭亡就是没有同姓的诸侯王为由开始大封同姓王。他认为诸侯与郡县制并行,而这些诸侯又都是刘家人,可最大程度的保护刘姓的江山。因此,在刘邦在位的最后一年,异姓王只剩一位,便是长沙王,而同姓王在刘邦的不断分封下,有九位之多。

这些诸侯王国,虽也受中央的管辖,但本身有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汉初实行郡县制,但直接受皇帝管辖的郡县只有十五个,其他郡县都在各大诸侯王国内,受其辖制。诸侯国还可以自己任命官员,相当于大国中的小国。

诸侯国的疆土辽阔,百姓人口众多,势力庞大,实际上是具有对抗中央的力量的,只是在刘邦在位的时候,王侯与皇帝关系都较为亲密,也迫于汉高祖的威严,才能安分守己。在刘邦死后,诸侯王已经开始露出峥嵘。

文景之治,削藩已势在必行

汉文帝即位后,其实已经感受到诸侯国的压力了。所以在他巩固自己的帝位以后,就开始着手削弱诸侯的势力。

他听从贾谊的建议,分封自己的亲子为诸侯,此乃”以亲制疏”,削弱其他血缘关系较远诸侯的力量,同时,将大的诸侯国分为小块,避免出现十分强大的诸侯王国。

在汉文帝十六年,汉朝诸侯王国总数增加到十七个,数量增加也就代表着各自力量的削弱,地盘变小,人口变少,势力减弱了。在文帝末年,长沙王因无后而被取代,这最后一个异姓王也没有了。

汉景帝即位后,对于削藩也是势在必行。但是直接削藩确实触动了各诸侯国的根本利益。

为何汉高祖大封同姓王,汉武帝又要削藩集权

汉景帝刘启

本来,汉景帝也是继续采用”以亲制疏”的间接政策,削弱诸侯国的力量。但是由于急于想要实现中央集权,景帝在即位的第二年,听从晁错的政策,即《削藩策》,直接进行削藩。就是从诸侯王国中直接削夺他们的郡县。

为何汉高祖大封同姓王,汉武帝又要削藩集权

晁错削藩

其实,汉文帝时期就要这个想法,但是当时文帝自觉中央力量不够,还不敢进行直接的削藩政策。因此,汉景帝与晁错的这一举措,令各诸侯开始深感不安,自己最基本的利益都被剥夺,他们需要着手进行反抗了。

七国之乱,同姓诸侯成大患

景帝三年,眼见皇帝不断地找各种借口进行削藩,害怕最后诸侯王国就在这样的削藩手段中覆灭的吴王刘濞开始密谋造反。他先是亲往胶西与胶西王刘昂达成协议,后又联系楚王、赵王、济南王等诸王共同起兵。

不久,汉景帝下令削夺吴王封地的部分郡县,吴王遂与提前串通好的其余六王,共同起兵造反,并联系了匈奴、东越等国,以”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举兵西进,史称”七国之乱”。

为何汉高祖大封同姓王,汉武帝又要削藩集权

七国之乱形势图

此时,汉景帝才开始慌乱,意识到自己削藩的举动确实太着急了。于是,他听从建议,杀了晁错。可是,吴楚叛军并没有停下进攻,反而以此认为汉景帝怯懦无能,继续向长安进发。

景帝遂下定决心平定叛乱,而不是委曲求全。他派太尉周亚夫率军抵御叛军,并令其他将军领兵攻打诸侯封地。

这场叛乱,历时不到三月便被平定。反叛七王皆死。经此,诸侯国势力大为削弱,这七国,除了楚国保存下来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除。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汉景帝也趁此继续削夺诸侯国支郡,并”以亲制疏”,同时削弱诸侯国实际权力,不许其任命官员,无权过问封地政事。没有了实际的政治权利,藩王的威胁已经大大减弱了。

其实,在最初刘邦分封这些同姓诸侯时,是希望如果有人反叛夺取天下,这些王侯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支援中央,保护刘姓江山,但是他却没想到,这些诸侯王最后会成为中央的心腹大患。历经文景两代皇帝,才将局面稳定下来。

中央集权,汉武帝推恩令削藩

到汉武帝即位以后,诸侯的力量已经大不如前,中央集权也得到保证。但是,当时匈奴日渐强大,不断对汉朝边疆造成威胁。受此影响,汉武帝认为,必须保证国内的稳定,才能确保能够成功抵御匈奴。

为何汉高祖大封同姓王,汉武帝又要削藩集权

影视作品中的汉武帝刘彻

而当时,虽然诸侯国已经日渐衰微,但是还是拥有一定的政治、军事力量,也是不稳定的因素,加上当时国内土地兼并频繁,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因此,汉武帝必须要削藩,实现中央的高度集权。

他听取大臣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推恩令不是直接的削藩,而是采取间接手段。以前各诸侯的封地只能由其嫡长子来继承,但推恩令规定,诸侯王国的封地可由其长子、次子和三子共同继承。

由此一来,大的封地不断进行分封,等到两三代以后,这些诸侯各自所拥有的封地其实也就很小了,况且他们之间相互掣肘,再也不足以对中央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了。

“推恩令”的成功,实际上也是由于景帝时期削藩奠定的基础。加上汉武帝文治武功,汉朝国家强大统一,最终才能成功削藩。

至此,汉高祖刘邦制定的诸侯与郡县并行制已经逐渐消亡。汉朝实现了高度的中央集权,汉武帝在位期间,加强集权,削诸侯,逐匈奴,通西域,拓疆土,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

上一篇

人不如狗,黄狗鸣冤报主恩

下一篇

史上最小的皇帝,刚刚满100天就登了帝位,母后抱其上朝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