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明朝抗倭,明太祖朱元璋被迫实行禁海政策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明朝抗倭,明太祖朱元璋被迫实行禁海政策
收藏 0 0

十四世纪,是日本的“南北朝时期”,地方割据者之间频繁发生兼并战争,日本的那些在内战中失败的南朝势力流亡海上,封建主带领着武士、海商及游民组成了高度军事化的海盗队伍,长期反复侵犯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例如在嘉靖二十二年至四十二年(1543~1563)的20年中,兴化府先后16次遭倭寇侵掠。由于历史上我国把日本称为“倭国”,所以史称这些来自日本的海盗“倭寇”。倭寇之患起自元末,明初开始倭国的抗倭战争,直至明万历中期,经名将俞大猷、戚继光等军民的奋战,才基本结束了倭患。但是,事实上日本浪人对中国东南沿海的骚扰并没有完全消解,只是万历后期开始,这样的侵扰再也不成规模了。

明朝抗倭,明太祖朱元璋被迫实行禁海政策

明朝初年,朱元璋基本解决了元军残余势力的隐患之后,长期骚扰东南沿海的倭寇就成为威胁明王朝安全主要矛盾。洪武二十年(1387),朱元璋起用已经解甲归田的自己的亲信大将信国公汤和督率江夏侯周德兴等部下浙江、福建布防,部署抗倭。

汤和在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五十八处加强海防,选浙东民五万八千余人戌守,使倭寇不得轻入。应该说,汤和主要是防御,而不是主动出击。这一阶段也许可以成为抗倭战争的抗御阶段。汤和的功绩在于限制了倭寇的活动范围,这为下一阶段有效打击倭寇做了准备。也形成了较为有利的军事态势。

明朝抗倭,明太祖朱元璋被迫实行禁海政策

与汤和的防御战相配合的是朱元璋下令禁海。据《 明实录 》记载,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正式颁布禁海诏令:“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此后,每隔两三年颁一次诏,“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禁通外番”,“申禁海外互市”,还撤了闽、浙、粤等地接待外商的市舶司。他还雷厉风行,每出一诏,立即派遣身边重臣沿海巡视,查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者。他甚至将下海捕鱼也列入禁止范围。信国公汤和就曾奉旨“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最终禁到造船这个根本上,先是禁造能够离岸较远的三桅船,随后船越禁越小,终至“片板不许入海”。

明朝抗倭,明太祖朱元璋被迫实行禁海政策

我们从历史的发展进程看,朱元璋禁海是放弃了我国成为海上强国的机遇,从而逐渐脱离了世界发展潮流,但是,就当时倭寇骚扰的严峻局势来看,朱元璋禁海也有其不得已的原因。

下一篇

是谁帮助李安全夺得了纯佑的皇位?他的篡位导致了什么后果?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