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南北朝的正统之争,为何不能判出胜负结果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南北朝的正统之争,为何不能判出胜负结果
收藏 0 0

关于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到底谁是正统的争议。其实,从南北朝这称谓上,就已经表明南北朝都获得了后世的肯定。作为被承认的正统政权,后世通常称其为“朝”或“代”。而没有获得“正统”认可的政权,后世通常称其为“国”。如东晋十六国时期,东晋被公认为正统王朝,而十六国被认为同期并存的割据政权。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梁唐晋汉周)被认为是正统,南唐、吴越等同期并存的势力则被视为割据政权。

南北朝的正统之争,为何不能判出胜负结果

按理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某时期内的“正统”政权也应只能有一个。谁拥有无可辩驳的正统,即意味着谁掌握了政治的号召力,就更容易获得百姓的支持,从而拥有政治优势。说白了,这正统的价值,就是曹操手中的汉献帝。而“汉献帝”(正统)却只能有一个,故这才引起了双方对“正统”的争夺。

引发我国史上第一次正统之争,是关于蜀汉与曹魏的正统争议,虽当事都双方各执一词。但后世基本上都是肯定曹魏为正统,而认为蜀汉为割据政权。陈寿在编修《三国志》时,也是以曹魏为正统故记曹操、曹丕等为《武帝纪》、《文帝纪》等。而记刘备、刘禅、孙权等则为《先主传》、《后主传》、《吴主传》。自司马迁的《史记》首创了“纪传体”,后世各朝的史书亦大体采取“纪传体”,将正统皇帝传记的称为《某帝纪》,而非正统皇帝的皇帝则记为《某主传》。

其次,谈及正统,还是考虑到“正统”的延续性。王朝的更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禅让传承(如汉魏晋宋齐梁陈,北魏-东魏-北周-隋唐-梁唐晋汉周-宋);另一是通过革命取代(如汉、明等)。而从魏晋到宋齐梁陈,都是有明确的禅让程序,否定了曹魏的正统性,也就从根源上否定了两晋到宋齐梁陈的正统性。

故而,蜀汉与曹魏正统之争,可以说基本上是曹魏一方胜出。

南北朝的正统之争,为何不能判出胜负结果

那为何南北朝双方,为了正统之争,而打了一百多年的口水仗(南朝称北朝为索虏,北朝称南朝为岛夷),却不能判出胜负结果呢?

站在华夏民族的角度上,首先得肯定南朝为正统,这不但是华夏民族自我肯定,就连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也得从心理承认南朝是正统(虽表面上不愿承认)。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丞相王猛与符坚之弟–符融,都劝谏苻坚勿征伐东晋,其反对的理由就是:

东晋虽僻处江南,但是为华夏正统,人心向晋,不宜征讨。

南北朝的正统之争,为何不能判出胜负结果

但是,最终实现大一统的,却是源出北朝的隋。隋唐的正统性都无可置疑,而隋唐的江山在名义上又是从北朝这一支系禅让而来。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也都是有明确的禅让程序,既然肯定了隋唐的正统性,也就很难从根源上否定了北朝的正统性。

而从唐朝的编修史书,即可得出唐人的这种态度。在唐朝房玄龄主修的《晋书》中,并没有把同期并存的十六国政权归入《某主传》,而是称为《载记》。唐·李延寿对南北朝时期这段历史,分别修了《南史》与《北史》。此外,唐·李百药编修《北齐书》,唐·令狐德棻主撰《周书》也都肯定了北齐、北周(北朝)的正统地位。

南北朝的正统之争,为何不能判出胜负结果

当然,也有人否定北朝的正统性,其中的代表就是宋朝的司马光。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纪年体史书。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宋纪》、《齐纪》、《梁纪》、《陈纪》、《隋纪》、《唐纪》、《后梁纪》、《后唐纪》、《后晋纪》、《后汉纪》、《后周纪》。

此十六纪,即宋人(司马光)肯定的十六个正统朝代,即: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五代(南朝有”纪”,北朝无“纪”)。司马光认为隋唐的正统性并不来源于北朝,而是隋兼并了南朝陈,承继了南朝陈的正统。但是,司马温公的观点,并没有彻底扭转后人对北朝正统性的看法,也许是其理由并没有那么说服力。而从后人将这段时期并称为南北朝,表明了南北朝都获得了后世的充分肯定。

上一篇

郭沫若:必须拆了!梁思成气哭: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的

下一篇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