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拒绝孔子儒学进入境内的秦国,最后反而能统一六国,只是巧合吗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拒绝孔子儒学进入境内的秦国,最后反而能统一六国,只是巧合吗
收藏 0 0

中华文化向来有着深厚的历史进程,不管是何朝何代都有着不一样的繁华之处,不管是整个文明的割裂还是统一都没有让这条河流断流,这就是中华文化迄今都没有用“古”字做抬头的骄傲之处。精彩的朝代多的不计其数,但是还是有一个朝代是每个人都知晓的,不仅是当时的历史环境,更是因为在那样多方割据的时候,竟然生出了无数的才识渊博之人,这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面都没有像这个阶段这样的疯狂,一说就知道,就是春秋战国时期。

拒绝孔子儒学进入境内的秦国,最后反而能统一六国,只是巧合吗

那个时候各家道义学说如春笋般丛生,每一位大家对这个世道都有着自己的解说,也深得各个诸侯国的欣赏,纷纷拿来作为自己治理本国的一种方针。要说最知名的可算是儒家了,因为儒学的思想是最深远也是最深刻的一家了,儒家创始人孔子不仅在国内就是在国外也是有着不一般的名声,而且在当时也深受众人欣赏。不管出使到那个国家,国君均用最高的礼仪来对待,但是只有一个国家却拒绝孔子入境,就是秦国。

拒绝孔子儒学进入境内的秦国,最后反而能统一六国,只是巧合吗

秦朝现在都知道是大统一的第一皇帝,但是却拒绝孔子入境,要知道当时各个诸侯都非常的信奉儒家,秦始皇没有运用儒家一举统一,难道是巧合吗?其实也不然,春秋战国的时候天下已经是经历过百年战争了,各国的实力也都相互摸的差不多了,当时只有秦国和齐国能并列个第一,其他都还比较弱。

拒绝孔子儒学进入境内的秦国,最后反而能统一六国,只是巧合吗

说是歼灭六国,其实就是和齐国的较量,秦始皇还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他不认为此刻用儒家治理国家是上策,于是便用了法家的思想。法家不同于儒家普天之道,而是要立法来治理国家,这个法还是皇上亲自制定,用来统治整个国民,用来宣告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如果有人知法犯法便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

拒绝孔子儒学进入境内的秦国,最后反而能统一六国,只是巧合吗

就算听起来很没有人道,不过确实也是让秦国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发展迅速,军事还有经济实力都大大的提升了,这也对向外扩张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上下也是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因为皇帝就是命令,所以国家的一切做事效率非常快。儒家就不一样了,儒家强调的是仁政,对于打天下的国家来说是不可靠的,不过在维护国家长久发展的时候到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拒绝孔子儒学进入境内的秦国,最后反而能统一六国,只是巧合吗

秦王本身就有着一统天下的想法,所以对儒家也没有像其他诸侯那样的看中,自然也不会去考虑儒家思想,更不会让儒家创始人孔子进入自己的地界。经过自己的努力一举成为始皇帝,这样的开创也得益于最初的法家道义了,但是秦皇只考虑了打天下,却忽视了维护天下的重要性,依然是用严酷的条令来管制民众,再加上最后的治理不善,惹得民众也是苦不堪言,就这样的慢慢失了民心,自然也就走向了灭亡。

拒绝孔子儒学进入境内的秦国,最后反而能统一六国,只是巧合吗

这也是前朝给予的历史经验了,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所以在后面的很多代皇朝用法家来治理国家的已经很少了,因为君臣都明白舟与水的关系,民心才是最重要的。经过历史车轮的翻滚,慢慢的儒家思想就成了重要的治国之道,就是在现在,都还是用儒家思想来宣传国道。看来只有将两者合理的融入,运用得当,自然能够治的了天下,守的了民心。

下一篇

秦国的统一她功不可没,嫁敌人稳定江山,又杀害两子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