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收藏 0 0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本文共2450字23图,阅读需要7分钟

文:化学公仔

1940年12月30日,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诞生了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25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撤出延安以后,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在北平播音,使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呼号,1949年12月5日,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从延安到北京,从新华广播电台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中央台到地方台,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在不断发展。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旧址,图源:搜狐

一、建设广播电台

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边远地区和国际间的联系问题,短波通信是唯一手段。为此,国家在北京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短波通信建设。

1951年1月3日,北京国际电台中央收信台(第五电台)落成。同年6月,北京国际电台中央发信台(第三电台)和国内发信台(第四电台)落成。1958年6月3日,北京国际无线发信台(第一电台)投产。这些短波电台在相当长时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承担边远地区和远距离国际通信的重要手段。直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短波电台逐渐被微波、光缆和卫星通信所取代,但在灾害、气象、水情等特殊场合,短波通信依然发挥着作用。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第五电台于1951年1月3日在大兴黄村落成,图源:人民邮电报

建国后,各地纷纷成立了广播电台,1951年3月5日,济南人民广播电台成立。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图源:齐鲁网

1951年3月,桂林拨出专款筹建桂林市有线广播站,同年9月1日,桂林市有线广播站建成正式开播。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上世纪50年代桂林广播站播音员正在播音,图源:桂林生活网

人民广播器材厂生产制造各种广播器材、收音机和唱片。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图源:人民画报

河北唐山泥井镇的两位收音员在乡村架设广播天线。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图源:人民画报

1951年5月23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全体同志合影。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图源:孔夫子旧书网

1951年3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迁入上海格林邮船大楼。

1868年,德资禅臣洋行收购土地建造并建造,1922年被格林邮船公司改建为7层大楼。1951年3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迁入该楼,此楼现在是上海清算所。大楼外观设计为新文艺复兴式,顶层建有塔楼。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图源:搜狐网

二、制作广播内容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齐越在做联播广播。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图源:人民画报

齐越,于194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俄语系,同年10月参加革命,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社担任编辑,1947年担任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许多重要的文告新闻经齐越同志播出,鼓舞了人民的士气,瓦解了敌人的斗志。他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开国大典的录音请看留言栏如何获取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盛况,是他与丁一岚向全世界现场直播的。关于开国大典播音中的故事,请点击:广播史话|开国大典实况广播中的幕后故事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齐越在开国大典上的实况播音,图源:搜狐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几十年漫长播音生涯中,他以特有的庄重、深沉的声音感染了千百万听众,许多人便是从他的播音中更深切地感受到《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名篇的魅力。1980年,他参加了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公审会,担任宣读证词的播音。他的播音气势磅礴,坚定豪迈,爱憎分明,准确生动,开创了人民广播的一代新风。

1951年2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董乐辅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人民作汇报报告。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图源:网易

桂林广播站播音员正在录制节目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图源:桂林生活网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广播室录音。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图源:人民画报

1951年秋广播乐团在唱片厂录音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图源:7788网

川南少数民族代表团团长在重庆西南人民广播电台做讲演。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图源:人民画报

三、收听广播

刚解放时缺少收音机,广播也是定时播放,所以很多国营企业或者学校都是在固定时期集中收听广播,以此来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有时,地方的广播站还要抄录上级的广播内容,以便重复播报。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1951年本溪工人在车间收听广播的情形,图源:www.bxgdw.com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早晨七点四十分到八点的《国内外大事》节目是北京市各中学学生了解时事的重要渠道。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北京市立师范学校的学生在收听广播,▲图源:人民画报

开滦煤矿设有小型的有线广播台,在工友们上下矿和休息的时间播送各种文娱节目。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图源:人民画报

河北唐山泥井镇的农民围拢在一起收听广播。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图源:人民画报

河北唐山泥井镇的收音员把广播的重要内容记录在墙上的黑板上,让村民及时了解国内外重要信息。这种做法其实一直持续到70年代。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图源:人民画报

河北唐山泥井镇农民王占昌用矿石收音机收听广播。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图源:人民画报

四、广播体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体操节目从1951年12月1日开始播放,各地人民广播电台陆续开始播放。每天喇叭一响,千百万人随着广播乐曲做操,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新鲜事。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1951年12月1日,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学生在做第一套广播体操。图源:上海体育

关于广播体操的来历,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公布。同日,体委、教育部、卫生部、总政、中华全国总工会、妇联、青联、学联等9个单位发出”关于推行广播体操活动的联合通知”。同时新闻总署广播事业局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广播体操节目,领导全国人民做作操。195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大家都来做广播体操》一文。

建国初期的人民广播

▲广播体操邮票,图源:网络

从1951年新中国第一套成人广播体操颁布开始,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先后颁布了九套成人广播体操。广播体操的历史是中国群众体育运动的缩影,更蕴含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青春记忆。回首广播体操60多年来走过的足迹,或许更能帮助我们理解体育的根本宗旨:让更多的人在运动中强健身体。

收稿时间:2019年8月30日

—第616篇,END—

文中如有错误,欢迎指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观点;未经授权不得使用本号所有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留言;未注明出处的图片均由作者提供;图片加上LOGO仅为宣传,非声明著作权,原著作权归作者、摄影者所有。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那些“偷听敌台”的艰苦岁月

根德卫星收音机极简史

我与红灯753收音机(张曙伟)

抗战时期中国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昆明广播电台及其旧址

央广“千里共良宵”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

二战日本战败士兵回家,妻子迎接方式令人心寒,士兵:不如战死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