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什么是真正的高情商?且看一代谋臣姚广孝的成功逆袭之路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什么是真正的高情商?且看一代谋臣姚广孝的成功逆袭之路
收藏 0 0

有人说,决定命运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什么是真正的高情商,且看一代谋臣姚广孝是如何逆袭的。

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在历代王朝兴衰,更新迭代里,计定江山的谋士不计其数。但,能够集高僧的超凡脱俗和谋士的雄韬伟略于一身的,却极为少见。而姚广孝正是这样一位身披袈裟的谋略家。姚广孝还会告诉你,人生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即便年过半百,人生才正待出发。

姚广孝是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一步步登上皇帝宝座的重要推手。可以说,如果没有姚广孝,朱棣就不可能建立永乐王朝。

什么是真正的高情商?且看一代谋臣姚广孝的成功逆袭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1

姚广孝出生在元朝末年元顺帝时期。这位元顺帝对治国远远不及他对做木工的兴趣大。据说他亲自制作的一条龙船,仿佛是真龙在水上嬉戏,惊艳了众生。当他醉心于木工、求仙访道之时,各地农民频频发生暴动。

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出身中医世家的姚广孝既不愿学医,但要走读书科举之路也难,于是便削发为僧。因为,在元朝僧人虽不是官,但地位不低。姚广孝这样的选择也算为自己另辟了一条出路。

姚广孝身处乱世,他不仅修习佛法,还拜一个叫席应真的道士为师,向他学习阴阳术数,同时研究兵法和儒学。他一生博学好古,志存高远,他的志向并不仅仅只做一名僧人,他是绝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史传,姚广孝早年云游到少林寺,偶遇了一位有名的相士,这位相士见到姚广孝的第一眼,便被惊到了。“看你长着一对三角眼,像只病了的老虎。虽然身穿袈裟,但眉宇间充满杀气。你生性喜好杀戮,属于刘秉忠之类的人。”

刘秉忠是一位传奇人物,也为出家之人,儒释道三家学问无所不会。他追随忽必烈,最后官至宰相。姚广孝听相士说他像刘秉忠,非但不生气,反而大喜。在姚广孝后来的人生轨迹里,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到刘秉忠的影子。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的结发夫人马皇后病逝。朱元璋下令所有的藩王都必须赶回来奔丧。他还广选天下高僧,为已故的马皇后诵经祈福。机缘巧合,一位高僧向朱元璋引荐了姚广孝,姚广孝才得以与朱元璋的四子朱棣有了人生第一次会面。

这一年姚广孝已经47岁,朱棣26岁。俩人从彼此的眼眸中仿佛看到自己的影子。姚广孝只是给朱棣悄悄说了一句“我将送一顶大白帽子给您”。(这句隐语,意指“皇”字。)朱棣一听此话,便觉眼前的这个和尚绝非等闲之辈。

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懂得韬光养晦,随时站在起跑线上,等待即刻出发的机会。姚广孝于是追随朱棣去了北平,这一去就是二十年。

什么是真正的高情商?且看一代谋臣姚广孝的成功逆袭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2

若不是朱棣的侄子,年轻的建文帝对各地藩王势力的打压和清除,也许朱棣继续在北平藩地做他的燕王,姚广孝继续一边做他的庆寿寺住持,一边穿着朝服上朝,倒也岁月静好。

然而,这削藩可不是作作秀的,那可是既要兵,也要人命的,逼死几个叔叔,一点也不为过。对一直镇守在中国北疆,实力最为强大的四皇叔朱棣,更是心头之患。

在朱棣被朝廷钳制,三个儿子被扣留为人质,甚至是自身性命不保之际,对于精通阴阳术数和权术谋略的姚广孝,便成了朱棣最强大的后盾和精神导师。他一路运筹帷幄,指引明路,于是朱棣开始了与侄子建文帝之间的抗衡。这就有了之后的“靖难之役”。

话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那也是心中惶悚不安,困难重重的。毕竟建文帝是老爸朱元璋名正言顺的接班人,向亲侄子发难,对祖宗也是难以交待,定有“谋反篡位”之嫌。

纠结不定的朱棣,便向姚广孝问计:“民心都向着他,怎么办?”而姚广孝却给了朱棣灌顶之言:“臣知天道,安问民心!”

话说起兵前夜,狂风大作,燕王府房檐上的瓦片纷纷坠地,朱棣心生惶恐,疑是上天对他的惩罚。而身边的姚广孝却说:“这是吉祥的征兆,自古飞龙在天,必有风雨相从,你的殿宇就要换上黄瓦了,也就是说你即将要做皇帝了”。大家本来还惴惴不安的,一听此话,马上士气重振。

有了起兵的决心,但还要有起兵的本钱,毕竟凭朱棣现有的兵力,怎能以寡敌众与朝廷的南军抗衡呢?这时姚广孝又给朱棣出了个好点子。

要知道,古代打仗多靠骑兵,崛起于大漠南北的游牧民族,更是擅长骑射,勇猛剽悍,战斗力极强。当时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宁王,一直率兵镇守在内蒙古赤峰一带,他手下有一支骁勇善战的轻骑部队。在姚广孝的运作下,朱棣便去宁王那里“借”兵。

史上曾有“宁王善某”的说法。要想从宁王手中夺爱,并非易事。如此善谋的宁王,跟高手姚广孝过招,也一不小心就被栽了。朱棣愣是从宁王那里“借来”了精锐骑兵,这下朱棣有了起兵的本钱,信心大增。

打仗的人有了,那打仗需要的兵器,姚广孝也给考虑周全了。为以免走漏风声,就在燕王府邸打造兵器,当时养了大量的鸡鸭鹅,整个府邸一片家禽的叫唤声,正好掩盖了打造兵器发出的噪音。这样朝廷派来的耳目也无从探知。

万事齐备,朱棣便发动了这场靖难之役,它历时三年。朱棣率领的燕军与朝廷的南军战事胶着,一时没有明显的获胜迹象,并且在数量上,还始终处于劣势。就连北平城,若不是姚广孝,也差点被建文帝所派的五十万大军给一举拿下。这让朱棣看不到前景,越打越无望,便有放弃之意。

在这节骨眼上,姚广孝这个年近七旬的老和尚,以他高于常人的胆略,才情,不仅给朱棣一路鼓劲打气,更重要的是,他最后给朱棣指明了一条无比正确的路,改写了朱棣的人生。

于是朱棣按照姚广孝的授意,率领燕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直抵兵力空虚的南京城,一举夺下京师。三年的“靖役之难”以建文帝带着他的玺印不知所踪而结束。朱棣正式称帝一统大业。可以说没有姚广孝的伟略深韬和永不言败的信念,朱棣就不可能打赢靖难之役,更不可能登上皇帝的宝座。

纵观姚广孝对目标坚定不移的追求和信念,临危不乱的情绪管理能力,给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情商。

什么是真正的高情商?且看一代谋臣姚广孝的成功逆袭之路

定都峰上定都阁,姚广孝与朱棣在此勘察后,将皇都定于北京

03

1402年朱棣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并对帮助他发动靖难的功臣论功行赏。明成祖朱棣给予姚广孝极高的评价:“靖难之役,道衍出力最多,论功劳应为第一。”

朱棣对姚广孝自然是极尽恩宠,封他正二品官职,直接进入国家权利核心。还担心姚广孝每天朝廷和寺院两头跑太辛苦,命他蓄发还俗,又给他赐名“姚广孝”。

朱棣想得可是周到,想想姚广孝清苦了一辈子,老了也该享享福了。不仅赐两名宫女,伺候姚广孝的生活,还送一幢豪华的府邸,更赠有大量的金银财宝。

朱棣这么做,可谓有情有义。可姚广孝却偏偏不领这份情,除了接受“姚广孝”这个名字外,其他的赏赐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依然我行我素,他白天上朝,退朝后继续回到庆寿寺,做回他的一介高僧。所以后世又称他为“缁衣宰相”。

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可能会奇怪,姚广孝作为一介高僧,照理不该染指俗世纷争,他却反行其道,不仅鼓动朱棣起兵造反,还助推朱棣荣登帝位;你若说他贪恋俗尘,可他对功名利禄又无所欲求,终生以寺庙为家,安守清贫。很多人看不懂他,这究竟是为哪般?

为何这样做,总有明白人能看懂他。用明朝嘉靖年间著名的思想家李贽的评价,再中肯不过。“我们国家二百多年来,百姓能安于饱暖,远离战争,休养生息,一直到今天,都是我们成祖文皇帝朱棣与姚广孝的功劳啊。”

姚广孝,以他的才情,学识,胆略注定让他比世人看得更高,更远。他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关乎小“我”的世界,而是一个关乎天、地、苍生的世界。他不为取悦众生而行小善,而是用平生所学,去撬动一个时代,以实现宏大的精神抱负。

朱棣登基称帝后,进入古稀之年的姚广孝,用全部的激情在和时间赛跑,继续行走在追梦路上。他不仅一手推动《永乐大典》的重新编修,还是朱棣迁都北京的总规划师。

如今看北京城的建造,从宫城,皇城,内城,外城依次向外发散,以城墙串起。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都极具宏观性和科学性,让人叹奇。而这一切都凝聚姚广孝不同凡响的谋和略。

正因为姚广孝他知进退,懂分寸,永远固守着他和朱棣之间的君臣边界感,但同时又相互成就,共同缔造了永乐盛世。

像姚广孝这样高情商的人,既知道自己的需求,也知道对方的需求,而且将二者的需求尽可能兼顾,实现互惠共赢。姚广孝这一生很好地践行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精神抱负,过得热烈而丰盛。他名留史册,对后世影响深远。

文:肖煜


上一篇

日本史上最天才的犯罪,造个假金库,人们乖乖往里放钱

下一篇

第一个提刀登上海龙屯的男人——王鸣鹤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