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明朝和越南的恩怨情仇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明朝和越南的恩怨情仇
收藏 0 0

安南,就是越南在古代时候的称呼。越南北部称作安南,南部叫做占城,从唐朝末期到元朝,前后400年来,越南一直都是中国友好的藩属国,从宋朝开始,越南还自称臣子,向朝廷纳贡。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安南就派遣使者前来觐见,也是中国周边藩属国第一个承认明朝地位的,因此两国开始通好。

后来,洪武中后期,发生了胡蓝大案,并且朱元璋还忙着和元朝残余势力斗争,无力他顾,安南开始不安分了,趁势北进,多次骚扰广西等地区,朱元璋虽然有心远征,但是不愿劳师动众,分散兵力,于是只能派遣使者去谴责安南王。

后来到了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和安南僵持之下,各种遗留的矛盾大爆发,开始了将大明拖入“越南”泥潭的‘明平安南之战’。

这场大战的诱因,不仅仅是多年积累的恩怨,也是因为安南内部的一场政变,在如今的历史记载中,称为“陈黎之变”。

明朝和越南的恩怨情仇

朱棣登基之前安南的国王都是由当地的陈氏家族世袭,并且每一代都会受到中国的册封才能成为国王,到了洪武末期,国家大权实际上都慢慢的被宰相黎氏家族所把持,国王仅仅剩下虚名而被架空了。

在朱棣反动靖难之役的时候,远在安南的黎氏家族也发起了政变,杀掉了国王,宰相改名为胡一元,自封太上皇,让他的儿子当国王。在朱棣登基后,胡一元还派遣使者到明朝,说安南国王陈氏是病死的,自己以陈氏外孙的名义出任国王,希望得到朱棣的册封。

朱棣很是疑惑,于是就派遣使者跟随安南使者回去,看一下事情的真伪,明朝的这个使者叫杨勃,刚到安南就被胡一元重金买通,帮他说谎,回到明朝后,杨勃汇报说安南王所说确实是属实,于是,朱棣派遣礼部侍郎夏止善去安南册封胡一元为国王。

骗局暴露,战争伊始

明朝和越南的恩怨情仇

不过,纸是保不住火的,之前安南的旧臣吕伯奢在大乱中得以逃生,他逃到了明朝见到朱棣,并且告诉朱棣实情,得知上当的朱棣十分生气,但是当吕伯奢请求发兵攻打安南的时候,朱棣有些犹豫,毕竟费心费力,而且也相当于对外承认了自己被一个小小的安南给欺骗了。恰巧不久之后,老挝的使臣,将外逃的陈氏贵族陈天平送到了明朝,于是朱棣就打算和平解决这个问题。

他先是让使者去安南谴责胡一元,说他有罪,胡一元在明朝使者重压之下,终于承认错误,并且上书说愿意迎接陈天平回国,拥立他为国王。因此,朱棣册封陈天平为安南王,并且陈天平也答应,回到安南后,会归还之前洪武年间抢占的明朝地盘。问题看似就这么轻松地解决了。

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在陈天平被明朝将军送到安南境内的鸡岭关的时候,胡一元明面上安排人前来犒劳明朝将士,在他们放松警惕的时候,早已埋伏好的十万大军突然发动,劫走了陈天平,同时还毁掉了越南境内老街通往河内的道路,当着明朝将士的面,当场斩杀了陈天平。消息传回,朱棣终于被激怒了。

明成祖朱棣“蕞尔小丑,罪恶滔天,此贼不诛,兵则何用?”

永乐四年七月,朱棣发表《讨安南檄文》,接着命令助手云南的西平侯沐晟出任征夷左副将军,从云南出兵;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连同征夷右将军张辅从广西进发,总兵力号称80万,实际上是30万,力求双管齐下,一举扫平安南。

谁知晓出师不利,征夷将军朱能刚刚行军到广西就病死了,右将军张辅临危受命,成为征夷将军,刚上任的张辅就表现出优秀的领导才能,他鼓励大军说

昔开平王(常遇春)远征途中去世,歧阳王代之大破元军,我虽不才,愿效前辈。

明朝和越南的恩怨情仇

张辅也是天纵之才,稳扎稳打的连下两城,之后和从云南一路杀过来的沐晟回合,到了多邦,这个多邦,是现在越南境内的凉山,地势险要,可是一旦过去,下面就是一马平川,胡一元也知道这个地方的重要,于是就设置了大量兵力,火器,毒箭等等,并且全国近百万的官民参战。

张辅在一番谋划之后,采用敢死队冲锋,然后在4000敢死队死伤大半之后,终于登上城楼,30万明军顺势强攻,胡一元苦心布置的防线,瞬间被摧垮,之后在逃跑过程中,胡一元还放出8000大象狂奔,张辅让早已准备好的火器营和弓弩手射大象的眼睛和鼻子,使得大象军队溃散,回头踩死安南军民无数,之后张辅长驱直下,最终在第二年也就是永乐五年,彻底剿灭胡一元的水军,活捉胡一元斧子父子,押回明朝当众斩首。这场历时10个月的平安南之战,彻底结束。

此次平安南战役,之所以这么快结束,一是因为张辅领导有功,三军信服;再有就是明朝军队无论到哪个城池都会发布檄文,说是来帮助陈氏复国的,希望民众不要慌乱,也不要帮助胡氏逆贼,并且明朝大军所过之处,秋毫无犯,更是没收胡氏家族的财产分发给老百姓,因此明军在安南境内可谓是得到了民心,无人反对,这才如此顺利。

安南设为交趾,民众造反

明朝和越南的恩怨情仇

斩杀胡氏父子之后,经上报得知,陈氏家族的人都被胡一元杀光了,没有人可以继任安南国王的职位,这个时候,大学士湖广等人建议朱棣顺势将安南化为明朝版图之内,意气风发的朱棣不管文臣解缙等人的反对,同意了这个请求,永乐五年六月,朱棣下发《平安南诏》,封张辅为英国公,改安南为交趾,设立交趾郡。

第二年六月,为了筹划北征蒙古的事情,将驻守安南的张辅调了回来,只留下沐晟在安南守卫。可是不到三个月,在八月份,安南陈氏王朝的旧臣简定造反,立他的侄子陈继扩为国王,各地民众纷纷响应,简定自封南王,朱棣知晓后十分生气,调了四万人,由沐晟带领前去剿灭,但是因为沐晟贪功冒进,在十二月份,和简定决战被围,全军覆没。

安南旧臣造反的原因,就是因为明朝将安南设为交趾,最开始的时候明朝打着为陈氏复国的旗号,受到安南的民众配合,但是没想到打完仗,就将之前说的都忘记了,而又因为这个陈氏的国王虽然没什么能力,但是深得民心,而叛乱的简定,是之前陈氏国王的宗亲,因此各地民众纷纷响应。

没办法之下,朱棣再次启用张辅,永乐七年,张辅率领20万大军南下,张辅到安南之后,先是安抚因战争而逃亡的民众,再有就是整治当地的明朝贪官污吏,让民众平静下来。之后稳步前进的收复叛军,先是用火攻烧毁叛军战船600多艘,从三月一直到十一月,平定了大部分地区。十一月中旬,张辅和叛军在神投海战斗,斩杀叛军四万余人。

到第二年的一月份,张辅已经平定各路叛军,只有陈继扩带着残军退守义安苟延残喘,就在张辅打算一举拿下的时候,朱棣的北伐大军出问题了,在蒙古被全灭,情急之下,朱棣强召张辅回京,派兵50万前去攻打蒙古。留沐晟在安南继续剿匪。

明朝和越南的恩怨情仇

沐晟

张辅刚走,陈继扩就得知消息,然后率兵反攻,沐晟守不住,于是安南又乱成一锅粥。到了永乐八年二月,张辅拿下蒙古,得胜还朝,陈继扩在朱棣开心的时候,派遣使臣请求册封,并且一顿拍马屁,拍的朱棣很开心,就封陈继扩为交趾布政使。

一心想当国王的陈继扩,当然不愿意当一个布政使,于是战事又起,沐晟无能连连失败,无奈之下,张辅再次回到安南平乱,先是斩杀都督黄中,然后在没有大型战船的情况下,仅凭小船组成突击队,打破敌军,缴获敌军战船400艘,攻克陈继扩老巢,最终将陈继扩全家活捉,带回明朝。此次战乱也被平息。

之后,朱棣命令原来的交趾副指挥使李彬接替张辅,督师安南。

迁都北京,用人失误,安南再反

明朝和越南的恩怨情仇

越南黎利雕像

永乐十四年,朱棣想着迁都北京,全国重心都偏移北方,安南又因用人不当,太监马齐在安南镇守,但是马齐在地方敲诈勒索,搞得民怨沸腾,安南清华府土官巡检黎利召集了大批人员,开始反明。

黎利此人很有才能,深得民心,在女儿被马齐抓走卖到明朝后,开始造反,李彬虽然听话,但是不会打仗,虽然整日都忙着剿匪,但是力不从心,在之后几年,多次被黎利打败,最终在永乐二十年,忧惧而死,这期间,明朝内部的山东,正发生唐赛儿起义,再加上需要用兵蒙古,明朝无力他顾,一直到李彬死了之后,朱棣才派遣精兵前去剿匪,这个时候,黎利还邀请了老挝共同抗明。

后来,明军在老挝边界和安南、老挝联军大战,斩杀敌军15000余人,老挝国王吓破了胆,因此请求和谈,并且答应交出黎利,没想到黎利先一步逃跑,逃进了茫茫大山,之后两年,明军多次围剿,但是总是无功而返,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病逝。

成祖病逝,最终决定,结束战争,取消交趾

朱棣去世之后,明仁宗希望和平解决,就派使者册封黎利为清化知府,但是黎利抗命不从,继续攻击明朝部队。一年后,继位的明宣宗,再起战事,派遣成山侯王通为帅,前往征剿,在刚进山中,王通就被黎利埋伏,损兵超过5000,没想到,王通因为这个事吓破了胆,竟然私下里和黎利议和。后期再派大军,同样是失败而结尾。

无奈之下,百官想起之前杨士奇提起的册封安南的对策,但是英国公张辅等人却反对册封之事,张辅更是请缨要亲自去平定乱事,只是多年的战乱,反反复复就好像双方在锯木头,这么长时间的拉锯战,让君臣厌倦,再加上,明朝的安危更在北方而不是安南。

明朝和越南的恩怨情仇

明宣宗影视剧形象

于是,明宣宗决定派遣礼部侍郎李琦为使者(李琦就是朱棣时期,多次去安南册封的老臣),到安南宣布赦免黎利的罪过,并且册封黎利拥护的原陈氏王族陈嵩为国王。之后,明宣宗将驻守在安南的8.3万官兵,尽数撤回。

一年之后,陈嵩去世,明宣宗就让黎利管理安南,黎利上任之后,学习明朝的发展策略,休养生息。在明英宗元年,黎利去世,他的儿子黎元龙被封为国王,这就是越南历史上的黎氏王朝。在之后,两国虽然在嘉靖年间有过摩擦,但大都是以和平相处为主要方式。

上一篇

贺龙倾力协助彭德怀战西北

下一篇

为什么杨家将住的地方叫天波杨府 都有哪些好玩的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